苏军的U2:M-17“神秘B”
“神秘B”基本技术数据翼展: 37.46米
机长: 22.87米
机高: 4.80米
翼面积: 131.6平方米
空重: 14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3800千克
有效载荷: 1500千克
最大速度: 750千米/小时
升限: 20000米
航程: 4965千米
自飞机发明以来,高空亚音速侦察机中最知名的代表机型无疑是洛克希德公司的U-2。60年代中,它曾多次窜入中国人陆上空进行间谍活动,屡遭我军地空导弹痛击。U-2也曾被苏联防空部队击落。但U-2的侦察能力不容置疑,其在各场局部战争、古巴危机、对东方世界的侦察方面功勋显著。但鲜为人知的是苏联研制了一种类似的高空侦察机。这种机型因为保密的缘故,一直鲜为人知。苏联解体后保密规定和措施被取消或放宽,这一机型才为外界所了解。这种“苏联U-2”的全名为米亚西舍夫/莫尔尼亚M-17“神秘”(Myasischev/Molniya M-17 Mystic)。它原本是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研制的,后该设计局被莫尔尼亚科研和工业集团所兼并。为了体现M-17“神秘”的原设计者,因此在其前面仍保留了原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名称。M-17最初并不是单纯为了侦察而设计的,军方对设计局的其中一个重要要求是必须能对美国的高空侦察气球进行拦截。随着技术进步,M-17不再需要负担这一任务,就成为了专门的高空侦察机。
M-17最早的设计中背部装有一个机炮炮塔,用于向上射击敌方侦察气球,但后来的生产型中取消了炮塔。第一种生产型为M-17“神秘A”,绰号叫“平流层”(Stratosfera)。一般低纬度地区的平流层厚度为18至55千米,该机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20000米以上,自然可称得上是“平流层”飞机。“神秘A”原型于1978年试飞,其中一架因气候原因在降落时坠毁。动力采用一台RD-36-51V涡喷发动机,推力7000千克。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延伸到了座舱下方。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均可收放。机头上部斜度较大,飞行员前方视野良好。水平尾翼的展长也比较大,安装在两个垂尾之上,形成整体尾撑。
M-17的改型M-17“神秘B”,又称M-55或M-17R,绰号“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绰号估计与飞行高度和科研用途有关。“神秘B”1988年首次试飞。与基型比,“神秘-B”的主要改进是采用了两台PS-30-V12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短舱后移并缩短,喷口直径减小;座舱前的机头加长并变圆,位置升高,以便使前方的探测距离更远一些;前起落架前面的机身下有一个凸包,其中可能装有探测设备。
在设计上为了能在空中进行长时间飞行,M-17和U-2一样都有一对展弦比非常大的机翼,类似于无动力的滑翔机的翼形。长长的机翼很单薄,飞行起来会有很大的弹性变形。据U-2的飞行员介绍,在飞行中机翼会象鸟一样拍动,略激烈的机动飞行动作都可能使机翼折断。在这方面M-17与U-2比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其机体结构设计得很独特、很巧妙,采用了双尾撑和双垂尾的总体布局。从顶上俯看,前后翼和双尾撑正好组成了一个井字形。这种形式从强度和结构设计上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对发动机的安排和尾翼的效率都有好处。
M-17两种型别均涂饰成民航飞机的颜色和标志,这恐怕主要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民用作用,而淡化它们的军事用途。
M-17的高空性能是相当优秀的。1990年3月28日和5月14日,原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首席试飞员阿切潘科(V.Archipenko)驾驶着M-17的原型机(编号为17103),在速度、爬升时间和高度三个方面,共创造25项世界记录。具体记录成绩为稳定飞行高度21880米;分别上升到3000米、6000米、9000米、12000米和20000米高度的爬升时间;各种闭合航线的飞行速度。条件是有效载荷为2000千克。这些都属于C1i和C1j级飞机的飞行记录,即喷气式飞机,起飞重量分别为16000至20000千克和20000至25000千克。有关这些记录飞行的材料已提交国际航联组织(FAI),这时西方才开始了解这一飞机。目前,这架创记录的飞机已陈列于莫尼诺(Monino)博物馆。
总的来看,M-17飞机的技术水平和飞行性能确实与U-2差不多,而且由于研制时间晚得多,因此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过U-2。另外M-17研制成功后不久就开始执行多种民用任务。包括空中照相测量,地形测绘,冰河观测,海岸巡逻,搜索和救援协调,还可播洒化学剂进行气象控制和防雹等。据介绍M-17 神秘”在创记录以前,就曾对莫斯科上空的臭氧层情况进行了一系列飞行探测。有趣的是赞助商是莫斯科的一个气动工具和切割工具制造企业。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43/86/06/5_1.html
無改錯名,真係神秘B{:oh:}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