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如雲 發表於 2012-12-27 09:42:00

安倍晉三人物介紹

58歲的安倍晉三是日本自民黨黨魁。自民黨在剛剛結束的國會下院大選中勝出,安倍也因此即將成為日本的新一任首相。

六年前,也就是2006年9月,他就曾經因為成為戰後日本最年輕首相而一度成為媒體風雲人物。

不過,他就任僅短短一年,因內閣爭議不斷,2007年7月安倍領導的自民黨於參議院選舉中落敗,給安倍內閣很大打擊,即使經過內閣改組,也無法挽回日益下滑的支持度。同年9月安倍基於政治現實,政令無法順利執行,而以健康原因為由(痢疾、腹瀉)辭去首相一職。

他2008年重返政壇。2012年再度參選自民黨總裁並獲勝,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總裁。


鷹派世家

安倍晉三出生於一個日本的政壇世家。他是前日本首相、自民黨高層岸信介的外孫,前任日本外相安倍晉太郎的次子;其外叔公佐藤榮作亦曾任首相。

安倍在日本被普遍認為是中間右翼黨派中的典型鷹派政客,一向在中日關係問題上持強硬態度。

安倍是日本政壇中強硬的右翼人士,多次否認日本的戰爭罪行,提出「日本戰犯不是罪犯」的觀點,多次對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開脫。

他還主張修憲,賦予日本自衛隊更多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的自由; 他也提倡愛國主義教育,支持修訂歷史教科書,希望教科書能教學生「以國家自豪」,不再以日本戰爭期間侵略行為重點。

外安倍還有親台灣一面。他是「日華國會議員懇談會」的代表性人物。2007年下台後,安倍曾對台灣總統馬英九說:「日本與美國一樣,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日本不會不管。」如果安倍執政,民主黨政權下日本停止與台灣的漁業談判也有可能恢復。


務實魅力

不過,他也被認為有務實的一面,在他2006年接替小泉純一郎出任首相後,一反新首相外訪慣例,首個出訪國不是美國、而是中國。此後他提出的「戰略互惠關係」沿用至今,修複了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嚴重惡化的中日關係。安倍當時還宣告任期內不參拜靖國神社,為後來的自民黨首相開了不參拜先例。

2007年安倍下台後,日本有報道說,中國私下對安倍的評價不錯,認為「意想不到地外交安定」。

有評論指出,正因為安倍是鷹派,而他的政治世家族譜上三代無親中政客,所以他不參拜靖國神社、與中國修好,能抑制日本右翼指責。

這與後來接替他的前首相福田康夫形成反差,福田的父親和其本人被指親中,反而其執政期不敢訪華、對中國外交小心翼翼。
這次安倍競選期間多次強調「堅決維護日本主權」、「要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常駐公務員」、「修改河野談話(戰爭道歉)內容」等強硬立場。

不過他當選前後,在主張要堅定守護尖閣、領海主權同時,也提出要提升日本出口利益,中國也用日本的投資創造就業機會,「雙方是要切也切不斷的關係,彼此都互相需要。」

BBC

孤寂如雲 發表於 2012-12-27 11:13:18

出身政治世家 安倍繼承外公保守派路線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可望在眾院大選後回鍋首相,而他主打修憲的保守政策與他的前首相外祖父淵源甚深。

安倍晉三2006年首次掌權,成為日本二戰後最年輕的首相。不過安倍內閣醜聞頻傳,政府遺失大筆退休金檔案犯眾怒,促使他在1年後閃辭,自民黨也在國會參院選舉慘敗。

現在鷹派的安倍再次當上自民黨黨魁,2009年恥辱性丟掉執政黨寶座的自民黨預料將在16日的眾院大選獲勝,重新上台執政。
安倍最近在雜誌上撰文指出:「身為政治家,我經歷過失敗,因此我準備好為日本奉獻一切。」安倍2007年9月以潰瘍性大腸炎為由辭職下台。

58歲的安倍出自富裕政治世家,父親曾任外相,外叔祖父曾任首相,不過曾任首相的外祖父岸信介在政策方面影響他最深。
安倍說:「一一列出日本面臨的問題…會發現全都源自一個根本原因。」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清楚表明,我們將以雙手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與領土,而只是接受經濟繁榮帶來的好處,才拖著問題沒解決,不是嗎?」安倍打算放寬日本二戰後和平主義憲法加諸的限制。

岸信介二戰時擔任閣臣並曾坐牢,但從未以戰犯身分受審,1957年至1960年擔任首相,1960年由於公眾不滿新修訂的美日安保條約被迫辭職。

岸信介曾嘗試修改美國1947年起草的日本憲法未果,無法讓日本成為美國平起平坐的夥伴並採取更獨斷的外交方針,這些都是安倍在2006年和今年大選的政見核心。

安倍承諾不會在中日領土爭議讓步,還將增加國防開支以反制北京當局漸增的影響力。他也希望以較辯護的語調重塑日本戰時歷史,4月還參拜象徵軍國主義的靖國神社。提出激進貨幣寬鬆政策抑制通貨緊縮的安倍當上首相後是否會堅守極端保守政策,仍有待商榷。

東京佳能全球研究機構(Canon Institute forGlobal Studies)的三宅邦彥說:「選戰期間他可以為了贏得選票說得天花亂墜,但當他再次當上首相,他很快就會轉到執政模式。意思是他將會、也應該會更務實。他是我這一代最務實且最現實的政治人物之一。」中央社(翻譯)

路透社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倍晉三人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