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地3000公頃 研發展小岩洞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起就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建議在5個近岸選址填海,以及在港島與大嶼山之間海域大建人工島,造地3000公頃。政府昨進一步披露3個全新的岩洞發展選址,選定在鑽石山、西貢及深井,騰出的土地料可建逾4000單位。有工程師指出,發展岩洞花費不菲,質疑為騰空小型地皮而發展岩洞,不符合成本效益。
首幅地2020年完成
發展局就維港外填海及發展岩洞昨起諮詢3個月。發展局長陳茂波表示,經考慮環境因素後,建議在龍鼓灘、小蠔灣、欣澳、馬料水及青衣西南5個近岸選址,探討填海可行性,料可提供約600公頃土地。當局亦研究在大嶼山及港島之間的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面積介乎1400至2400公頃;整體填海造地的面積介乎2000至3000公頃。當局於諮詢結束後,將作進一步技術研究及環評,以訂出填海範圍,之後才討論規劃用途。他表示,現時難評估填海地皮中的住宅用地比例;預料首幅填海土地於2019至2020年完成(見另稿)。
陳茂波說,透過諮詢會爭取市民支持建立土地儲備,政府有決心大規模開發新地,土儲數量要超出短期的土地需要,以便未來隨時運用。
岩洞選址鑽石山西貢深井
除填海外,政府亦計劃發展岩洞騰出更多市區地皮。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表示,會優先考慮將厭惡設施遷入岩洞,當局經檢視21個選址後,最終選定3個可行地點,分別為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西貢污水處理廠及深井污水處理廠,遷進岩洞,預料可釋放約6.3公頃市區地皮,每幅地皮面積為1.1至3公頃,騰空的地皮初步擬作住宅或政府設施用途。
當局未評估工程成本
韋志成說,當局計劃將西貢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的同時,一併研究在西貢水警總部對出的海域填海,料填海面積約4公頃,以擴大區內的泊船區及延長海濱長廊,令西貢區增加最多6公頃發展用地;但當局暫未評估填海或發展岩洞的發展成本。
釋地10公頃 可建4200單位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表示,發展岩洞所釋出的10公頃土地,扣除興建配套基建後,約有四成即4公頃可建住宅,以5倍地積率發展,興建每個約500平方呎單位計算,約可建造4200個單位,約容納1.2萬人口。
他指出,發展岩洞涉及開發岩洞及拆遷相關設施,費用高昂,若只為騰空小型地皮,根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如果以1公頃地皮計算,收地肯定較發展岩洞平」。他說,現時西貢可說是全港最乾淨的水域,政府必須考慮填海工程對水域的影響。工程師學會會長蔡健權指出,發展岩洞肯定是昂貴投資,但現時政府面對缺乏土地的問題,若能透過發展岩洞增加市區用地,仍算值得。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322/-3-2924786/1.html
填海需10年 冀加快程序
【明報專訊】政府今次在第二階段諮詢中,除填海及岩洞選址,亦希望諮詢市民是否認同加快填海程序。土木工程署長韓志強表示,按過往經驗,填海由前期工程至完成時期一般需時10年,認為隨着社會對土地需求增加,有需要研究能否加快程序,例如縮短規劃及設計流程,令填海工程能加快上馬。
短期工程供重建安置
發展局長陳茂波表示,填海用地最適合用作土地儲備,且有利政府作全面規劃,為建立充裕土儲,填海計劃會分為短、中、長期規劃,如短期規劃主要針對安置市區重建項目;至於中期,當局會在選定填海位置後暫不填海,待有市場需求才施工;長遠為其他可能適合填海選址,作不同階段研究。
他說,即使今次5個近岸填海選址並非全作住宅,但他認為不要孤立單看一個選址,「例如本身市區都需要商業或娛樂用地,如建於填海用地,就可騰空市區地皮,亦可增加市區地皮作住宅的可行性」。
長策會成員蔡涯棉認為,政府有責任在發展與保育之間作平衡,但過去政府沒積極開拓用地,面對土地及住屋需求不足,認同政府長遠需填海增加土儲,但填海過程中要減少對生態的影響。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322/-3-2924784/1.html
10年更加缺乏土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