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3-3-29 00:28:23

拉達級駛入中國求雙贏:共型基陣聲吶換AIP技術

拉達級出口型——“阿穆爾1650”型常規潛艇(資料圖)

如果中俄真能共建該級潛艇,可同時提升兩國的潛艇技術

編者按:近日,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話題不斷升溫。這些話題中既有搶眼的武器裝備,也有待解的新老謎團。那麼近期的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對雙方意味著什麼?又有哪些亮點呢?(記者/白炎林)

中國可能購買“拉達”級常規潛艇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其實,從上世紀50年代引進蘇聯常規潛艇到本世紀引進“基洛”級常規潛艇,中俄之間的潛艇技術貿易早已有之。那麼,本次貿易又有何獨特之處?這先要從“拉達”級潛艇的身世講起。


設計精良服役多艱

“拉達”級潛艇全稱為677型“拉達”級常規潛艇,其外銷型號稱為“阿穆爾-1650”型潛艇,簡稱“阿穆爾”級潛艇。“拉達”級潛艇是俄羅斯最新型常規潛艇,包含很多精良設計。以下僅舉幾例。

首先,“拉達”級潛艇是俄羅斯第一型采用不依賴空氣推進(AIP)技術的潛艇。常規潛艇采用此技術後,能大大延長水下潛伏時間,顯著提升戰鬥力。AIP技術有很多種,“拉達”級采用的是燃料電池技術。

其次,“拉達”級潛艇采用了以單殼體技術為主的混合殼體技術。該技術可提升潛艇的速度和隱蔽性。

第三,“拉達”級潛艇采用了共型基陣聲吶技術,這種技術代表了未來潛艇用聲吶的發展方向。

比起精良的設計,“拉達”級潛艇的服役之路卻可謂一波三折。1997年,“拉達”級首艇“聖彼得堡”號開始建造,2004年完工。對於一艘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常規潛艇而言,這樣的建造速度完全體現不出前蘇聯時代造艦工業的強大實力。此後,“聖彼得堡”號又經歷了長達6年的調試試航工作,直到2010年才交付俄羅斯海軍。

誰料想,交付後的“聖彼得堡”號讓俄軍大為不滿。首先是被寄予厚望的燃料電池AIP系統還處於研制階段,並沒有安裝到潛艇上;其次是該艇在試航中發現了一系列問題。據俄新社2011年11月24日報道,“拉達”級潛艇的發動機、聲吶和指揮控制系統都被發現存在問題。另據俄“紐帶”網去年2月9日報道,時任俄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指出,“拉達”級潛艇的動力裝置不夠完善,就像是將一批新型指揮系統和武器與二戰水平的動力設備相搭配,這不是俄海軍所需要的。但他宣布到2014年俄羅斯會研制出合格的AIP系統安裝到“拉達”級潛艇上。不過,此後俄媒體還是普遍傳出了俄將放棄“拉達”級潛艇研制的消息。


AIP難題破解有期

去年秋季,俄《消息報》、俄羅斯海軍網等媒體報道說,新任俄海軍總司令維克托·奇爾科夫恢復了“拉達”級潛艇的制造,海軍司令部還宣布該型潛艇第二艘“喀瑯施塔得”號上將采用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第三艘“塞瓦斯托波爾”號上則將采用真正的燃料電池技術。

據《生意人報》援引俄方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向中國供應的“阿穆爾-1650”型潛艇將配備外國生產的AIP動力裝置,“根據外國用戶的要求,潛艇動力裝置將由他們自己生產,以斯特林發動機為基礎”。該消息人士拒絕指明AIP裝置的生產國名稱,只是說,斯特林發動機的突出優點是燃料毒性較小,生態安全水平高,噪聲水平較低。這樣的報道,與外媒盛傳中國“元”級潛艇采用了斯特林發動機的說法相符。

有分析認為,如果此次中俄真能以合作方式共建“拉達”級潛艇,可將兩國的潛艇技術水平雙雙推入新階段。一方面,中國可以從“拉達”級潛艇上學習到寶貴的混合殼體、共型基陣聲吶等技術;另一方面,俄羅斯在獲得研發資金的同時,也可在現有水平上多接觸一種AIP技術,降低研制風險。有專家特別指出,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在很多技術上有共通之處,如果中國能將上述技術融會貫通,熟練掌握,未來中國核潛艇技術或許也能從中受益。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30328/17751564.html

技術互補,價格應該降低.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拉達級駛入中國求雙贏:共型基陣聲吶換AIP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