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聞風:西部大開發面臨「生態風險」
【明報專訊】日前,由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領銜完成的《中國西部5省區重點行業發展戰略環評報告》(簡稱《報告》)獲環保部通過。就在數天前,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要求各地認真貫徹執行。《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消息人士透露,10餘年來,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已經「白熱化」,產業發展面臨「生態風險」樽頸。現在《規劃》和《報告》幾乎同時出台,對未來西部發展來說,方向大體明確﹕即過往產業發展格局必須改變。
產業發展 舊格局須改變
調查顯示,近年來,伴隨經濟發展,西部生態環境破壞十分嚴重,除空氣質素問題外,水污染、水資源短缺也加劇了當地生態的脆弱性。特別是雲南、貴州重金屬特大污染事件呈現高發之勢,對當地生態環境和居民食品安全構成威脅。 不僅影響當地經濟提升,產生的連串社會矛盾,亦損害了政府形象。
2015年生態破壞更嚴重
環境專家稱,由於開發初期對西部生態的脆弱性估計不足,生態破壞負效應已經反作用於經濟發展。如今,一些地方發展高耗能、資源型產業的衝動依然存在。按照地方規劃,到2015年末,生態破壞會進一步加劇。 事實上,關於西部開發與環保的關係一直存有爭議。一些經濟專家認為,西部經濟起飛,關乎未來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若無中央相關配套政策扶持,轉移既有重化工產業重心,會降低當地經濟水準,地方政府很可能「不買單」。
根據《報告》建議,在新產業佈局下,西部將劃定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紅線」,嚴限不符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開發建設,甘肅、青海、新疆要統籌兼顧礦產資源開發、工業基地建設與生態系統脆弱的關係。
據消息人士透露,《規劃》和《報告》在很大程度上,為西部建立節能產業佈局制定了基調,其相關配套政策有望於年內出台。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419/-9-2946243/1.html
地方政府不買單就下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