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嚴打微博「大V」播謠言 轉發「求證」 網民跟風
【明報專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簡稱國信辦)昨日宣布,將在全國集中部署打擊利用互聯網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指一些所謂「大V」帳號以「求闢謠」、「求證」等方式故意擴散謠言,令一些不明真相的網民跟風,國信辦會集中打擊,但相關做法引來學者批評。「大V」是指微博的意見領袖(見另稿),內地網民在微博發布消息時,有時會「@」(提及對方並令對方收到通知)這些「大V」,希望他們轉發以擴大影響。「大V」接到求助信息時,因未能即時查證,多在前面加「求闢謠」或是「求證」,希望得到更多資訊,但實際上也傳播了未經證實的消息。
指損公信力 擾亂傳播秩序
新華社引述國信辦網絡新聞協調局負責人稱,一些所謂「大V」帳號以「求闢謠」、「求證」等方式故意擴散謠言,讓不明真相的網民跟風,損害網絡媒體公信力,擾亂正常傳播秩序,主管部門會「集中打擊」。國信辦負責人強調,以造謠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影響證券交易、損害他人商業信譽、編造恐怖信息都觸犯《刑法》,各地將深入核查一些經常傳播不實信息的網站和微博、微信帳號,依法追究責任。
有26萬餘微博粉絲的獨立歷史學者章立凡對本報說,他對國信辦這種說法感到「奇怪」:「求闢謠,求證也不行?有比較才有鑑別,有求證才知道真假,不然怎麼知道是不是謠言呢?」如果真要這樣做,「那大家就都去V(即刪除認證)好了……去V之後我還可以去上街散步」。他又指一些部門在推出政策前會先在網上「放氣球」試探民意,如反對意見多就宣稱是謠言,「如果官方要打擊謠言,最好從自己內部查起」。
「不利披露真相」 應先定義網謠
廣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對本報說,「在中國大陸,一些涉及政府官員或是權力機關的『謠言』,最後往往都被證實是真的,如一開始就限制這些所謂不真實消息,對我們去調查事實真相,倒逼公權力機構去披露真相是不利的」,他建議當局先明確網絡謠言的定義,將處置案例公開給公眾參考。
如涉及官員腐敗的消息,張志安認為即使細節上有差距,只要大體相符,就不算謠言,政府也可隨時闢謠,「如果你(政府)屁股乾淨,你隨時可以出來回應」,所以他不認為政府或者官員會被謠言傷害,「質疑公權、質疑政府、質疑官員,永遠是網民的權利,而回應永遠是政府和官員的義務」。
http://news.mingpao.com/20130503/caa1.htm
話語爭奪戰 商機大肥肉
【明報專訊】「微博」是模仿自社交網站twitter,內地在2009年之前有類似的網站,如飯否、嘰歪等,但都在當年關閉,新浪在當年推出「新浪微博」,騰訊、網易、搜狐翌年都跟進。幾經改進後,內地微博如今擁有「讚好」、評論、同時發布多張圖片、限定密友瀏覽等功能,不再是單純用來發布短消息,而是可像facebook般作網上社交,一條微博的信息量可以十分豐富。
微博問政 主導輿論
官方也發現微博令大量信息快速流通,覑手發展「微博問政」,一方面搶佔話語主導權、發布正面信息以及實用資訊,另一方面也作為觀察輿論、接受查詢的平台,例如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就透過微博上收取丟失子女的家長的報警信息。現時在新浪人氣最高的政務微博帳號是成都新聞辦、公安部打黑除害辦公室等。
與此同時,各大微博服務運營商間也在爭奪這塊肥肉,紛紛拉攏娛樂、體育明星加盟,並往往要求對方簽定「專一」合約,即不得在其他網站開設微博。
http://news.mingpao.com/20130503/caa2.htm 有認證多粉絲 成就微博大V
【明報專訊】「大V」顧名思義,一要「V」(Verified,經過認證),二要「大」,學者、演員等知名人士通常有數百萬粉絲,至少要有20萬粉絲,並且粉絲要是活躍的真人而非「殭屍」帳號,才算是「大V」。新浪微博上擁有最多粉絲的是「微博女王」演員姚晨,有4563萬粉絲。
認證要交身分證明
普通用戶申請認證時需提供身分和職位證明,機構則出具公函。另有一類「貴賓級」用戶,微博公司直接邀請他們註冊,並向廣大用戶推薦,在短時間內積聚人氣。例如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因為通曉中文而為內地網民熟悉,在開通微博兩日之內,就有14萬用戶關注,現時有36萬。這些名人仍然要提交身分信息,不過相對會「開綠燈」較快完成。
有特別小組監察言論
如果名人無暇打理微博、不熟悉相關操作,微博公司更會派專人教他們使用,甚至代為更新。不過,正是因為影響巨大,微博亦有特別小組緊盯「大V」言論,一有出格者即時會被屏蔽。
http://news.mingpao.com/20130503/caa3.htm 謠言止於智者,但是否所有網民都係智者?最重要是所有官員都不是智者. 有些大V假意求辟谣,实际上就是故意传谣,其心可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