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三教授死後冷凍等翻生
為了打破死亡不是人生必然的觀念,三位牛津大學學者(上圖)為自己預約死後接受冷凍保存身體,希望未來有機會死而復生。
英國牛津大學未來人類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簡稱FHI)哲學教授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和同僚桑德柏格(Anders Sandberg)兩人,已同意付錢給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奧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讓基金會在他們死後割下頭顱冷凍保存。
FHI另一名教授阿姆斯特朗(Stuart Armstrong)則選擇死後全身冷凍,因技術要求較高,成本要十三萬鎊(約一百五十七萬港元)。
這次安排死後冷凍自己身體的三名教授都是FHI的首席研究人員,不過牛津目前沒有人類低溫保存的學術研究,於是他們參加奧爾科的人壽保險計畫,每月支付最多四十五英鎊(約五百四十港元)保費,作為死後將自己冷凍所需的資金。
科技飛速發展 儲存的遺體有望“復蘇”
計劃死後冷藏頭部的博斯特羅姆和桑德伯格已同意支付5萬英鎊給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讓基金會的人體冷藏實驗室在他們去世後割下他們的頭顱冷藏保存。阿姆斯特朗則選擇全身冷藏,但這在技術上較困難,費用可能高達13萬英鎊,他的妻子希望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參與冷藏計劃。據悉,他們3人都是未來人類研究所的首席研究人員,不過學校目前並沒有人類低溫保存的學術研究,於是他們參加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的人壽保險,每月負擔最多45英鎊保費,作為死後將自己冷藏所需的資金。
據報道,在他們被認為病入膏肓時,冷藏團隊將在旁待命,一旦醫師宣告不治,工作人員就會在遺體冰冷的同時,利用一台機器保持血液流動,且註入防腐劑及防凍劑保護組織。冷藏遺體從心臟和肺開始,管道被插進身體抽乾血液,同時註入甘油溶劑以防止凍傷。
遺體被毯子包裹,倒置安放於一個充滿液氮的不銹鋼高罐中,體溫被慢慢降到零下196攝氏度,達到最後溫度需要大約5天時間。若僅是要冷藏頭顱,則僅取這部分,接著再利用氮氣將溫度降至零下124攝氏度,病患在被送進低溫保存設施時,最後溫度在零下196攝氏度。
頭部單獨冷藏程序的唯一區別在於冷卻速度更快。鋼罐內的液氮每月換兩次,以保持要求的低溫。這些人體將儲存在液態氮中,直到飛速發展的科技將來有一天能夠將他們從死亡和疾病中“復蘇”過來。
為什麼只冷藏頭部呢?博斯特羅姆解釋說:“在未來,人們將能夠真正地使頭部的大腦連接到電腦上,這樣我們的記憶和個性可以下載(意識上傳技術)。未來的科學就能克隆人體解凍,頭顱可以連接到一個新的身體上。100年後,我們再醒來那將是多麼美妙的時刻。”
40歲的哲學系教授博斯特羅姆擁有物理及神經科學背景,是人類未來研究院的院長,曾被美國雜誌《外交政策》選為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他相信未來100 - 200年的科技發展,可以起死回生,並可以治好任何致命的疾病。還表示醒過來是在未來一個全新的世界的想法,令他非常興奮和期待。他本人一直以來都是“超人類主義”的擁護者主張通過技術手段,改善人類生存條件,甚至人類自身條件。
人體冷藏業務只是安慰怕死者
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費用從1.65萬至13萬英鎊不等,保證將屍體或部分屍身永久保存。如今,該機構已儲藏117具屍體,其中77個是頭顱。另外有974人已付錢預留位置。
據悉,已冷藏屍體的有著名棒球明星特德·威廉姆斯。
據悉,被冷藏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通常都是想戰勝死亡的退休人員。由於這三個人的教育背景,所以引發英國社會的關注。
人體冷藏一直是科幻影視作品的主要題材,但許多科學和醫學專家對它持嘲笑和懷疑態度。英國倫敦大學教授斯蒂夫·瓊斯則宣稱,人死之後大腦就不再工作,細胞也會慢慢死亡,人體死亡後絕不可能再像昏迷患者那樣奇跡“復蘇”過來,所以“人體冷藏”業務只不過是給那些害怕死亡的人們提供一種自欺欺人的虛幻安慰而已。
星島日報 / 人民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