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發展只拆非原居民村
(明報製圖)
擬建6萬宅公私各半 料2024入伙
【明報專訊】繼新界東北後,政府昨公布洪水橋新發展區初步規劃方案,擬建6萬個住宅,當中公私營房屋比例為51:49。發展局表示,洪水橋內大部分為祖堂地,相信以私人參與方式發展會有難度,以傳統新市鎮收地發展較可行。整個發展區影響到29條村落,但政府會清拆9條非原居村落中的5條,20條原居民村落可全數保存。有非原居民村落表明反對清拆。
發展局於2010年就洪水橋新發展區作首階段諮詢,經過近3年後,昨公布初步規劃方案,並展開為期3個月次階段諮詢。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洪水橋新發展區面積達826公頃,較首階段提出的790公頃多;當中可發展面積達446公頃,是中長期房屋用地主要來源,參照附近天水圍及屯門新市鎮模式,料可興建6萬個單位,容納21.8萬人口;當局最快可於明年中提出發展藍圖,於2019年展開工程,估計首批人口於2024年遷入。
指傳統收地發展模式較可行
按照規劃方案,公私營房屋比例暫定為51:49,而較新界東北為60:40。洪水橋日後會有30,700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52%為居屋;私樓單位有29,300個。發展局稱因毗鄰的天水圍公私營房屋比例達80:20,為避免公營房屋過分集中同一區,決定調整洪水橋的比例。
當局指出,在446公頃可發展面積當中,多達334公頃(75%)是私人地,大部分為原居民的祖堂地,由政府收地、以傳統新市鎮模式發展較可行,但仍未決定哪種發展模式。
增西鐵站 留地皮起醫院
為增加與天水圍區的連繫,天水圍河道會作改善,設立河畔走廊貫穿未來住宅區。西鐵將伸延設洪水橋站,新車站四周將成為商業樞紐,設大型商場、運動場、酒店等,並會保留一個鷺鳥林;現天水圍西鐵站附近會成為新發展區另一市中心。當局估計會有45%人口、即9.8萬人未來居於兩個西鐵站附近範圍。天水圍站附近預留地皮發展區內第二間醫院之用。
整個發展區涉29條村落,當中24條村可獲保留。當局稱,因新發展區南可供發展土地有限,會保留現有村落不作大規模發展,包括反對聲音最大的丹桂村可免被清拆。但有5條非居民村,包括奕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村及沙洲里二,因鄰近日後的市中心地帶,需要清拆作發展,涉及1400多間寮屋。發言人稱,現方案已平衡鄉郊環境及減低對現有村落的影響,強調並非厚待原居民村利益,受影響村民將可獲補償或入住公屋。
5村要拆居民質疑準則
沙洲里二村代表司徒求新說,村落有逾50年歷史,現約100名村民居住,多為長者。他對村落將被清拆感驚訝,指屬原居民村的沙洲里僅20多年歷史,質疑政府清拆準則,反對方案。元朗區議員(廈村)鄧家良表示,支持政府發展洪水橋,但大原則是做好地區諮詢。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認為洪水橋區內公營房屋比例偏低,認為政府應調整比例至最少60%。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716/-3-3018097/1.html
62公頃建多層物流園
【明報專訊】目前洪水橋有多達190公頃土地用作港口後勤及露天貨櫃場等,不少更座落於俗稱「棕地」的已荒廢農地或工業地皮上。發展局發言人稱,未來將整合這些棕地以發展洪水橋新市鎮,當局已在港深西部公路毗鄰預留62公頃用地規劃作特殊工業用途,以發展「物流園」,希望可改善現時棕地缺乏規劃及用地效率低等問題。
10公頃發展IT電訊業發言人指出,該62公頃用地構思以多層大廈形式發展,初步規劃地積比率為5倍,最高可建15層,以改善現時露天倉儲所帶來的問題。當局同時會於「物流園」毗鄰預留10公頃發展資訊科技及電訊業。
這些產業是未來新發展區的主要就業機會來源,而物流園落成後,貨櫃車可快速連接至港深西部公路接駁至內地,毋須駛經洪水橋市中心區域。
不過,代表洪水橋三分之一貨櫃場的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鄧坤盛表示,政府方案沒回應業界訴求,因多層式大廈未必切合貨櫃或物流業界運作,並指貨櫃車出入多層式大廈會有一定難度。他認為政府應增加物流用地面積,月底將與業界討論方案。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716/-3-3018096/1.html
原居民受基本法保障.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