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3-10-8 21:28:47

八成在職貧窮戶 一人孭全家

團體倡加強託兒服務 釋婦女勞動力

【明報專訊】何謂貧窮?香港過去沒有官方定義,隨着政府訂出「貧窮線」,終訂出全港貧窮人口達131萬;究竟「貧窮線」下市民的面貌特質為何?政府可如何扶助?扶助措施成效又應如何量度?本報將以系列報道逐一探討。首先看看政府眼中「首要關顧的組群」在職貧窮戶。

每月需多數千收入才能脫貧

政府發表貧窮情况報告,特別提到有在學兒童和青少年的在職貧窮戶,有較高貧窮風險,報告揭示這53.7萬名涉15.6萬戶的在職貧窮人口中,87.5%住戶均是「一人孭起一頭家」。報告指在職貧窮戶中,有九成從事較低技術工種,兩成多就業不足,兩者均顯著高於整體。由於在職貧窮戶的月入中位數只有9000元,若以平均住戶人數3至4人計(即貧窮線11,500及14,300元),即每月需多2500及5300元收入才能脫貧。

有學者和地區人士說,數據反映他們的供養比率偏高,政府應循兩方面解決問題,包括創造更多低技術空缺,拉高貧戶中在職者的工資,並應提供更全面的託兒服務,令婦女能外出工作掙取收入,減低貧窮率。

4人及以上家庭貧窮率10.5%

扶貧委員會主席、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日前說,要優先照顧有在學兒童和青少年的在職貧窮戶。報告揭示,在職貧窮戶中,有87.5%只有1人工作,另11.9%由兩人維持家計。

在職貧窮家庭人數愈多、貧窮率亦愈高,反映要供養的家庭成員愈多、貧窮風險亦愈大,當中4人及以上家庭貧窮率更達10.5%;全港所有在職住戶平均只有0.5名兒童,但在職貧窮戶則有0.9名兒童,新移民在職貧窮戶更有1.3名兒童,即不少在職貧窮戶均有多於1個兒童需照顧。

黃洪﹕針對增低技術職位

惟值得留意的是,單親和新移民在職貧窮戶從事較低技術的人,均逾九成,就業收入受壓,令貧窮風險更大。中大社工學系副教授黃洪便指出,政府亦應研究如何針對性增加低技術工人就業機會,拉高工資,建議引入特賣店等購物區,創造就業機會。

一直協助推行社區保母服務的天水圍婦聯主席鄺月心建議加強託兒服務,其機構現時提供的總照顧時數每年達7萬小時,是獲資助時數(3.7萬小時)的近1倍,反映需求殷切。她透露,有貧窮家長因為收入略超上限而不能獲半免或全免,寧願留家照顧小孩,建議政府將可申請免費託兒服務的入息上限略為提高,不計加班費等,令更多婦女受惠。

選區於天水圍的元朗區議員姚國威建議開拓專職保母服務,令託兒時段可延至晚上10時,現時社區保母服務只至晚上8時,未必能照顧上班族。

扶貧會成員田北辰建議政府可提供另類交通津貼,給予八達通卡可半價搭車優惠,鼓勵偏遠地區市民出市區工作。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30/-3-3078946/1.html


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3-10-8 21:29:33

倡低收入家庭「一站式」發補貼

【明報專訊】政府現有多項援助基層家庭的資助金,由不同部門發放,對於推出貧窮線後政府明言研究低收入家庭補貼,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指正研究整合多項不同援助,尋找「中性的機構」向申領資助者提供「一站式發放」,以減標籤效應,據悉早前已有建議由社福機構等集中處理申請。社福界普遍歡迎一站式建議,但擔心若由非政府組織處理複雜的資產審查工作會有困難,倡改用簡單入息審查。

尋「中性機構」 減標籤效應

林鄭月娥昨接受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訪問,提到現行對低收入家庭現金援助如書簿津貼、交津等,涉及多個部門,包括社署、學生資助辦事處、勞工處等,認為日後若「一站式」發放津貼,「所謂的標籤效應就會自動減少」。

林太舉例稱,她任發展局長時政府曾有很多資助提供給舊樓業主維修,但涉市建局、屋宇署和房委會等部門,後來她決定將這些援助集中處理,令業主能一次過掌握政府和各機構合共能提供予舊樓業主維修的援助,對業主有很大幫助。

不過,她承認事涉公營部門改革,非常複雜,亦牽涉人事問題,故未有時間表,會在現屆政府持續探討。被問新的一站式津貼會否與交通津貼計劃合併,林太沒有正面回應。

樂施會早前倡議為低收入家庭18歲以下的人提供津助,該會署理香港項目總監黃碩紅認為,林太的建議可探討。不過,機構要取得申請家庭成員的資產證明有困難,建議如落實要有簡單的入息證明申請制度,方面機構甄別。她說,勞工處和社署掌握最多數據,由上述部門處理或更持久及更具效力,如由其他社福組織處理又要撥出行政費。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30/-3-3078945/1.html

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3-10-8 21:30:13

劏房三口家掙萬元 不吃不買已花7000

【明報專訊】李太一家三口靠任職三行散工的丈夫,每月捱着腰傷掙取8000至1萬元養家,扣除租金及女兒雜費等,一家「不吃、不消費」也要花7000元。他們不想領綜援,李太也想兼職幫補家計,亦盼政府盡快讓他們上公屋,並資助小女兒學興趣班,體驗全人發展。

不想領綜援 最想上公屋

剛獲發單程證的李太,與丈夫及3歲女兒擠在大角嘴60呎劏房,房內只能擺放一張碌架牀、衣櫃、飯枱和電視,女兒坐在高度不適合的椅子、伏在飯枱上做功課。劏房月租3000元,李太稱,連同水電費、女兒每月2100元學費及丈夫供保險費用,已花去7000元。

經濟捉襟見肘,李太唯有讓女兒穿別人送贈的舊衫褲,及向志願機構申請津貼買校服和食物,「有時返教會做義工,有飯盒供應,我都帶回家給家人吃」。

李太說,丈夫仍能掙錢,故未想領綜援,她也計劃趁女兒上學時做清潔散工幫補家計,但仍希望政府幫一把,盡快安排他們上公屋,並每月資助千餘元,讓憧憬學唱歌、跳舞和彈琴的女兒可最少參加一項興趣班。李太又稱希望學一技之長,以便日後多掙點錢改善生活。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30/-3-3078944/1.html

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3-10-12 22:54:17

公屋貧戶在職者 九成五低技術



65.8%低學歷 同高於整體貧戶

【明報專訊】政府剛發表的《貧窮情况報告》指出,公屋政策的扶貧成效媲美綜援制度,如果將公屋福利視為非現金補貼,大批低收入家庭將脫離貧窮線。不過數字揭露,全港40.3萬個貧窮戶,在加上公屋福利轉移後,仍有6.1萬公屋戶共18.5萬人,依然生活在貧窮線下,他們多屬大家庭、已申領綜援,且普遍低學歷、低技術,失業問題亦比一般貧窮戶嚴重。


計及「公屋補貼」 仍有6.1萬公屋貧戶

政府剛公布的貧窮情况報告顯示,扣除福利現金補貼後,全港有40.3個貧窮戶,如果將金屋租金和單位市值租金的差額,視為公屋福利的「非現金補貼」,貧窮戶可再減至27.2萬戶。


惟《貧窮情况報告》卻揭露,就算加入「公屋補貼」因素,仍有6.1萬戶屬於公屋貧窮戶,當中38.3%有申領綜援,即全港約有2.3萬戶享有公屋和綜援雙重福利仍未脫貧,佔全港貧窮戶約5.7%。公屋貧窮戶中,獨居或二人家庭只佔34.6%,遠低於整體貧窮戶,反映公屋中大家庭較多。


《報告》亦指出,公屋貧窮戶內在職人口之中,94.9%從事較低技術工作,65.8%只具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加上就業不足率、失業率亦較整體貧窮戶為高,反映在失業和低收入問題下,公屋脫貧有難度。


2.3萬戶住公屋領綜援「未脫貧」

全港最多公屋貧窮戶的是觀塘區。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項目統籌主任江詠詩指出,該處服務的基層中,有八九成均是公屋貧窮戶,他們大多是3至4人家庭,丈夫通常做地盤、保安散工,月入約1萬元。雖然這類家庭租金開支比私樓戶低,但其他開支負擔亦不輕。


江詠詩說,服務處主要為這些家庭的子女提供學習物資支援、開補習班等,但因為不少贊助企業的資助均有上限,部分更說明只支援綜援戶,因此未必可照顧全數公屋貧窮戶需要。


議員倡編配年輕人入「老邨」

觀塘區議會副主席蘇麗珍促政府加強職業培訓,可於區內推動勞動手作、零售市場、美容生意等,亦建議可推行學徒制,訓練年輕人投入勞動市場。她說,觀塘民聯會曾在區內辦職業博覽會,認為有助配對酒樓工等工作。另一區議員蔡澤鴻建議由公屋編配着手,多編配年輕人進老化社區,加強「老邨」活力。


有較多公屋貧窮戶的元朗區,政府亦正擬擴建橫州工業區,促進原區就業,但區議會主席梁志祥指出,職位只夠日後新建公屋住戶,未能解決現時元朗區公屋貧窮戶問題。梁指出天水圍西鐵站的商業元素很少,不及元朗、屯門,盼振興本土經濟,提供就業機會。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強調,公屋的減貧效力大過現金津貼,因為若將公屋和非公屋貧窮戶比較,非公屋戶要負擔很高租金,生活條件相對差。她認為,給予貧窮戶現金補貼「不是一個持久的辦法」,最終一定要「多興建公屋給有需要的家庭安居」,問題才容易解決。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1001/-3-3079565/1.html



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3-10-12 23:31:09

窮學生領學資 擬准同時攞綜援



【明報專訊】政府的《2012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顯示,全港有逾9萬名就讀高中或大專程度(15或以上)的貧窮學生,佔整體逾百萬貧窮人口約一成。據了解,因現時綜援家庭的大專生成員,若取得學費資助會被取消綜援資格,減少家庭總收入,政府擬檢討機制,或可發放有限度綜援補貼。另外,教育界促政府向窮學生提供額外交津,助他們走出原居社區。


15歲以上窮學生9萬

據貧窮報告數據,本港15歲或以上學生有近52萬人,估計主要就讀於高中或大專程度,當中約17%、即逾9萬人屬貧窮人口,而來自觀塘及元朗兩區的各佔1萬人,屬窮學生最多地區之一(見圖),其餘為葵青、沙田及深水埗等區。


元朗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校長伍德基指出,區內不少貧窮學生居於天水圍,來自單親、新移民或低學歷等基層家庭,而在新高中學制的通識科、其他學習經驗的要求下,他們卻因難以應付高昂交通費,而難以離開居住社區,影響學習機會。他續說,學校的課程要求亦要「睇餸食飯」,將指定活動範圍劃於社區內,減少他們的車費需要。


學者促發放額外交津

中大社工學系副教授黃洪也表示,政府需要向窮學生發放額外交津,應付目前愈多的學習相關項目需求,並建議津助地區的活動中心,提供廉價或免費的補習與興趣班,增加窮學生在學校外的學習支援,並減少標籤效應,提高學生自信。


現取學資者 會被撤綜援

大專生方面,勞福局長張建宗在上周六的扶貧高峰會提及,正考慮如何向綜援家庭的大專生提供住屋津貼。據了解,由於現時綜援家庭的大專生成員,在取得學資處學費資助後,會被取消綜援資格,例如三人家庭會被當成二人計算,令綜援戶的收入、租屋或生活費等津貼被削減,政府遂考慮改善機制,例如向該學生繼續發放住屋或生活津貼等,改善貧窮狀况。


另外,本港另有3800名青年貧窮戶,當中逾六成人為非從事經濟活動者(如年輕主婦),兩成為失業者。有社福團體估計,部分青年貧窮戶,其實是因完成副學位後,會繼續升讀學位或以上程度,才導致收入減少,跌落貧窮線下。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1002/-3-3080029/1.html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成在職貧窮戶 一人孭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