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改阻力大難突破
【明報專訊】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以土地制度改革為序曲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十八屆三中全會被視為讓「改革重新上路」的重要會議,「新土改」亦被寄予厚望。但據權威人士透露,此次三中全會提出全新土地制度改革方案可能性很小,或會重點重申十七屆三中全會「土改」精神,並作適度推進。牽一髮動全身 實踐推進慢
土地制度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被外界視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推進改革的突破口。但「土改」因其重要性和複雜性,實踐中的推進速度一直落後於政策預期。據接近決策層的消息人士透露,當前「土改」在制度層面上的創新空間已相當有限,或非本屆三中全會核心議題,對此毋須過高期待。
具體到廣受關注的農地確權(農村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農地流轉以及農地入市等熱點問題,消息人士指出,十七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現有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允許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改革方案目前尚在逐步推進之中。尤其是基礎性的農地確權相關工作自去年才開始全面鋪開,按照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說法,此項工作將在接下來5年中持續進行,這也使得此次會議或難進一步提出更高要求的改革方案。
料重申十七屆三中土改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分析指出,十七屆三中全會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的提法已經「相當超前」。他認為,在「土改」政策上,本屆會議理想的局面是重申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下的改革精神,並在某些細節問題上有所突破。
對於另一社會關注度極高的徵地制度改革,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於近期全面否定了2012年底國務院提交的《土地管理法(修訂案)》。權威人士據此推測,本屆三中全會在此領域恐亦難有實質性進展。
徵地修訂案不符憲法遭否決
據消息人士透露,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的《土地管理法(修訂案)》之所以罕見被否決,其原因在於該《修訂案》部分條款與《憲法》第十條規定存在法理上的不一致,而此次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修憲」的可能性很小。
對於可能「修憲」時間,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修憲」前提是社會有強大共識,是放在「十九大」,還是之前就着手去做,則要看中央的決心。
明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