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古巴外援赴巴西行醫
服務窮鄉僻壤 助紓民怨巴西政府本月決定聘用3000名古巴醫生到邊遠貧窮地區提供醫療服務,令根據「更多醫生」計劃聘請的古巴醫生人數增至逾5000。對醫療等公共服務的不滿觸發巴西今年6月的全國示威,巴西政府希望藉「更多醫生」計劃改善醫療服務,紓解民怨。惟巴西本土醫生不滿外國人「爭飯碗」,強調醫生短缺問題源自政府管理失效,增聘外來人手是捨本逐末。
「更多醫生」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徵召國內外醫生到巴西北部及東北逾千個偏遠城鎮及19個原住民社區,解決當地醫生嚴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另外亦會在未來4年增加逾萬個醫科學額。計劃合約為期3年,月薪4240美元(約2萬港元)。當局將優先聘用本土醫生,而外國醫生需接受3星期培訓,熟習巴西醫療體系與語言文化,才到派駐地點服務。
貪腐作怪 巴西醫療分配不均
計劃首階段共有819名巴西醫生及2845名外國醫生參與,其中2400人來自古巴,到本月初再有約3000名古巴醫生加入。當局盼在明年3月前招攬約1.3萬名醫生。巴西衛生部長帕迪利亞(Alexandre Padilha)指出,該國仍有5.4萬個醫生職位短缺,主要在貧困地區,「只要巴西缺乏醫生,我們仍會繼續招攬人才加入計劃」。
巴西醫護業界猛轟該計劃。巴西醫生協會指出,巴西不乏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的等高水平醫科學府,亦不缺醫療人才,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前公布,現時巴西全國共有34.2萬名醫生,即平均每1萬人有17.6名醫生,惟在貪腐氾濫之下,公立醫院設備差劣,周邊缺乏基建設施配套,薪資福利欠佳,始令醫生紛紛選擇到大城市的私人醫院工作,引致人手分配失衡,偏遠地區醫生嚴重短缺。據統計,在較富裕的里約熱內盧州每1萬人有40.9名醫生,而東北部馬蘭豪州(Maranhao)只有7.1名。
本土醫生憂拖低薪酬
協會憂慮,引入外國醫生將拖低本地醫生的薪酬水平,加上他們就職前不需通過全國醫生文憑檢定考試,執業資格成疑,批評「更多醫生」計劃「不負責任」。協會已入稟最高法院覆核有關計劃。
巴西總統羅塞夫早前反駁指本國醫生對外來者有嚴重偏見,強調外來醫生「只是到本地醫生不願意去的地方工作」。古巴衛生部長莫拉萊斯(Roberto Morales)亦為計劃辯護,他本月中到巴西視察時稱,「更多醫生」計劃效果正面,感到巴西大眾對古巴醫生滿懷感激。他強調古巴醫生並非要到巴西「執業」,而是希望與巴西合作,改善人民生活。
明報
古巴醫療外交 賺外匯破孤立
【明報專訊】1959年,古巴革命推翻親美獨裁政府,1961年與美國斷交,遭受美國經濟貿易封鎖。此後逾50年來,醫療外交在一直是古巴重要國策,讓古巴保持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擺脫被孤立危機,同時賺取外匯,穩定經濟。醫護人員成為是古巴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推行50年 向百國派18.5萬人
古巴研究專家范西爾弗(Julie Feinsilver)指出,古巴建立革命政府初期,國內有近半醫生逃亡,經濟受困,但古巴堅持「健康是所有人的基本權利」,投放了大量資源推動醫療改革,加強醫科教育,增加醫護人員人數,令古巴醫療體系在發展中國家中首屈一指,人均壽命及嬰兒夭折率等指標甚至較美國更優勝,獲世衛讚揚。
在重視醫療的方針下,古巴除了成功實現全民免費醫療外,亦推行醫療外交。早在1960年,古巴便曾向發生9.5級大地震的智利派出醫療團隊協助救援,被視為古巴獨立及奉行人道主義的象徵。此後古巴多番參與災後醫療援助,如1998年海地風災、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等,另外亦派員長駐醫療人手短缺的發展中國家服務,現時已向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派出最少18.5萬醫護人員。至1999年,古巴又成立拉丁美洲醫學院(ELAM),全額資助拉美等地區的貧苦學生到古巴接受正規醫科、護理科、牙科課程,受惠學生數以萬計。
超越雪茄 成最重要「出口品」
醫療外交為古巴存積軟實力,令古巴在美國封鎖下仍與拉美、非洲、亞洲多國保持友好關係,同時亦成為豐厚外匯收入來源,收益甚至較出口雪茄更高:據范西爾弗研究,2006年古巴出口醫護服務的收益達23億美元(約179.4億港元),佔總出口額的28%,而2011年出口雪茄的收益只有2.15億美元(約16.8億港元)。
以巴西「更多醫生」計劃為例,古巴每派出1名醫生便可每月獲得4000美元(約3.1萬港元)回報,並獲巴西資助進行基建及借貸1.76億美元(約13.7億港元)修建機場。
明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