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現實:烏克蘭緣何陷入動亂?
2/3民眾親歐,1/3民眾親俄,國家陷分裂分析師認為,烏克蘭政治危機的直接導火索雖然是烏政府去年11月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但最根本原因還是國內民眾在“向東走”還是“向西走”問題上的深度對立。這一根本矛盾沒有化解,烏克蘭局勢升級的土壤就始終存在。《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費希爾說,從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約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口講俄語,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主張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系;大約三分之二人口講烏克蘭語,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區,傾向於更親近歐盟。
動蕩三月“最血腥一天”
18日上午,數以千計示威者從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出發,朝議會大樓方向前進。
俄新社報道,中午時分,示威者和部署在議會大樓的警察發生衝突。參與衝突的示威者大都是戴著面具、頭盔並手持盾牌的年輕人。現場照片顯示,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石塊,警方使用橡皮子彈、催淚彈和聲光彈還擊。烏警方稱,示威者使用了武器,引發衝突升級。
一些示威者當天還衝擊了執政的地區黨總部辦公樓,向院內投擲燃燒瓶。
俄新社報道,在涉及18日衝突的網絡視頻中,既有示威者攻擊警察的鏡頭,也有警察毆打示威者的畫面。此外,數名參與報道的記者據稱也遭到了警察襲擊。
前拳王領導
18日晚間,烏防暴警察將示威者驅趕回他們的大本營——獨立廣場,並開始清場行動。
警方拆除了廣場周圍一些街壘和帳篷,驅散示威者。示威者用燃燒瓶、鞭炮和石塊同警方展開激烈對抗,警方則動用了高壓水龍頭。此外,示威者還在廣場上焚燒輪胎,制造火墻阻止警方推進。
行動中,警方通過擴音器喊話,讓婦女和兒童離開廣場,因為警方正在進行一場“反恐行動”。
媒體報道,獨立廣場聚集了大約2萬名示威者。烏反對派領導人、前拳王克利奇科在廣場上呼籲示威者保衛大本營,“我們哪裏也不去”。
不斷有增援
20日,路透社報道,經過一晚“激戰”的獨立廣場“一片狼藉”,示威者“總部”工會大樓被熏黑,樓內冒出黑煙。
政府安保人員眼下占據廣場大約三分之一,這部分廣場靠近議會和政府辦公樓。仍有不少示威者進入廣場“增援”。一些示威者將己方占領的廣場區域稱作“歐洲廣場”。
基輔市地鐵關閉,只有幾條交通線路進入市區。市政府建議商店關門。學校與幼兒園已經關閉。
一些消息人士說,不少示威者從烏克蘭西部由大巴車運至基輔。烏西部一些地區政府辦公樓遭示威者衝擊。
新京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