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遺憾:烏里揚諾夫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開始建造日期:1988年11月25日
滿載排水量:85000噸
船體:長331.9米,
寬39.6米
飛行甲板:長331.9米,寬75.6米
吃水深度:10.7米
計劃安裝的武器裝備:
4座6聯裝SA-N-12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
12座SS-N-19遠程反艦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2座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1座雙聯SUW-N-1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8座30毫米AK-630近戰火炮系統
三維對空搜索雷達
導航雷達
艦殼聲納
變深拖曳聲納
艦載飛機:80架
蘇-27艦載重型噴氣式戰斗機
蘇-25艦載攻擊機
2台飛機彈射器
動力裝置:4座核反應堆,4台蒸汽輪機
推進功率:17.9萬千瓦
最大航速:30節
“烏里揚諾夫”號是蘇聯計劃制造的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規模和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相當。蘇聯的解體使這一計劃流產。1991年11月1日,建造“烏里揚諾夫”號的計劃被取消,1992年2月4日開始拆除。
1988年11月25日,烏里揚諾夫號在蘇聯的“航母專業戶”——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正式開工,烏里揚諾夫斯克建成后,將使蘇聯成為擁有這個星球上唯一能夠與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抗衡的力量的國家。Su-33性能優於F-14D和F/A-18C/D,加上彈射起飛,艦隊制空權變成“小菜”。核動力和足夠大的飛行甲板使得原先只能在北方海域活動蘇聯航母真正橫行大洋。再配合目前火熱的現代級驅逐艦和蘇聯本就占優的攻擊型核潛艇組成航母戰斗群,非常可怕。
蘇聯太想追趕美國的航母了。尼古拉耶夫船廠積累了豐富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生產裝備及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均衡建造的節奏。即每三年有一艦上船台,每三年有一艦下水;一艦下水,后續艦於當日上船台。烏艦的龍骨就是在“瓦良格”艦下水當天鋪上尼古拉耶夫的0號船台的。相比美國十年的工期,實在是夠快。蘇聯還為烏艦特別撥款對尼古拉耶夫船廠進行了大規模改造,甚至將大渠和布格一德涅伯一利曼河道加深,以保證烏艦日后建成能夠出海。雖然從想象圖上看,烏艦的兩座蒸汽彈射器相距很近,無法同時彈射兩架飛機,但是配備蒸汽彈射器本身就已經說明蘇聯在彈射器技術(目前只有美國能夠制造彈射器)和飛機結構上獲得了突破。“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是蘇聯計劃制造的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規模和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相當。蘇聯的解體使這一計劃流產。
1992年中國軍方就秘密考察了瓦良格和烏里揚諾夫
聯解體后,大量軍工企業許多業務下馬,航母項目亦在其中。
1991年年底或1992年初,一位中國院校的老師與烏克蘭造船學院的同行交流聯系時,對方提及自己國家的航母造不下去了,就放在學校附近,邀請其有空過來看看。
從烏克蘭回來之后,這位老師馬上向上級匯報了此事。1992年3月,一支來自中國的航母考察團莅臨烏克蘭城市尼古拉耶夫(這座城市當時在地圖上找不到)。考察團成員由造船技術專家和軍方代表組成。
這個考察團的任務有兩個:一、了解這艘船的性能怎么樣,二、了解烏克蘭方面的意向如何。
當時,解體后的蘇聯正在被15個共和國重新分割,1985年開始建造的“瓦良格”號繼續留給烏克蘭。因為沒錢,1992年1月,該航母停建。
此時,該船的工程量已經完成60%多。全艦已從船台下水,停泊在船塢碼頭,艦上有的大型設備已裝上,電纜也有不少鋪設到位。
當時烏克蘭計算,解體該艦需2.5億美元,但出售解體后的廢方卻只能得到500萬美元。于是,烏克蘭積極為“瓦良格”尋找下家。
當時考察團成員看到,“瓦良格”上還有好多設備沒有安裝,動力裝置只是放在底座,沒有上螺絲。“這些設備之所以沒有安裝,或是因為設備還沒有交付,或是因為設備到了,但沒錢安裝。”
據知情人士透露,“瓦良格”的廢棄命運在蘇聯解體之前已有征兆。“各種配置交的不那么及時了。這里面有技術問題,也有經濟問題,比如船廠如果沒給預付款,各個廠就不能發貨。”
考察團到了烏克蘭以后,對方非常熱情,認為是“同志”來了。“就是很信任你,以為你能幫我把這個‘兒子’養活。有的人還說,我也到你們那里去干吧。”
考察團還發現,離“瓦良格”不遠處,停著一艘核動力航母的艦體(烏里揚諾夫號)。“比‘瓦良格’更加現代化,廠方透露說要拆了賣給一家美國公司,賣的很便宜。”當中方人員詢問廠長能不能過去看看,對方說:“有什么好看的呀,造船廠里正在拆船。”
對“瓦良格”的考察在考察團里很快就有了答案:一、這艘航母性能很好,值得要;二、烏克蘭廠方是願意賣的,甚至連人帶馬都給你。
前海軍副司令員張序三說,這樣的考察團總共派遣了多次。海軍當時的思路,一是買個半成品,另一個是自行研制,“前一種更適合起步”。
回國后,考察團給上級寫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在現在看來都是實事求是的。
報告遞上去以后,一直沒有回覆。向有關部門詢問,答復是“正在研究”。鄭明說,他很理解,在航母一事上,自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答復。“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就說研究研究。結果就可能延誤了時機。”
張序三說,當時對改造的投入大體有個估算,差不多要花幾百個億,才能把“瓦良格”完全建成,后來有關部門再一計算,費用又加了200億。于是,這件事一直擱置起來。鄭明1994年從海裝部長的位子上退下時,對他的長官、海軍司令說,“我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參與航母的研制。”
蘇聯瓦解,這是一個多么千載難逢的機遇啊,毀在中共官僚毫無遠見的體制上;還要一個院校的老師巧遇、回來報告,中共才派考察團去看航母,但當時思想保守的中共政府,只會在錢上打轉,一看要花大錢、就打退堂鼓,這個退堂鼓一打就打了6年,白白浪費那么多時間!
而最可惜的就是前蘇聯能夠匹敵尼米茲級的,烏里揚諾夫級核動力航空母艦;蘇聯解體分家當,烏克蘭擁有的兩艘在建航母,本來都可以賣給中共的,如果不是當時中共毫無遠見的政策、和愛算小錢猶豫的個性,即便花個十幾億(其實不見得有這么貴,賣給美國也是廢鐵價)一同買回瓦良格和烏里揚諾夫兩艘拆卸過的航母船殼,都對中國的造艦技術有莫大的直接受益、周邊技術、間接受益就更大了,烏克蘭那時候正是大甩賣時期:買艦,送裝備、送圖紙、送人員。
如果當年中共手快一點、抓住機遇,就不會讓美國人有機會去騙烏克蘭,把烏里揚諾夫當廢鐵拆掉(美國人事后還不付錢、氣死烏克蘭);而現在中共也不會在“中型”常規動力航母上打轉,而是直接建造匹敵尼米茲級的“大型”國產核動力航空母艦。
可惜,十幾年後,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再也不缺錢了;但“烏里揚諾夫”式機會,也再沒遇到過。
轉載自網路,來源不可考。
以當時國力,係無可能購買. 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1-8-17 0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當時國力,係無可能購買.
買完都係等生銹···(雖然鋼板質素太好,好難生銹) 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1-8-17 0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當時國力,係無可能購買.
無奈地同意{:surrand:} 歷史的悲歌
據聞中國正在研發類似烏級的核動力航母,有傳當年有獲得部分設計圖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