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供樓能力12年來最差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樓價有升無跌,更連累港人整體生活質素下降。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公布,本港去年整體生活質素指數較前年微跌,當中港人物業負擔能力更創下十二年來最差的紀錄,以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為指標,即使全份糧用來供一個九龍區四百呎單位,供款期最少逾十四年,因無樓不婚不生,長遠影響人口急速老化。「香港生活質素指數」是由社會、經濟及環境三組分類指數,共二十一個指標組成,數據顯示,港人的整體生活質素指數下跌,由一二年的一百○二點九,跌至去年的一百○二點五七,微跌零點三三;而二十一個指標當中,有七個轉差,其中經濟分類指數更跌至十二年新低,變化最明顯是港人的物業負擔能力持續變差,加上租金亦不繼上升,港人愈來愈「難上車」。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以統計處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為指標,於二○○二年若全份糧用來供一個位於九龍區四百呎單位,只須四點六八年,假使「用三分二,儲三分一」,估計十五年供完;但於二○一三年,即使不食不用,都要用十四點一九年才供完一個單位,「用一半,儲一半」則用上二十八年。 他表示,今年樓價未有降溫趨勢,預期明年公布的指數或會更差,若情況持續,年輕人因買不到樓而推遲結婚,繼而延遲生育,甚至不生育,長遠而言令人口急速老化。
新聞自由指數亦連續第四年下跌,由前年的四點七九,跌至去年的四點六九,創十二年新低。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少南估計,《陽光時務》高層被襲、記者北上採訪被拘留或毆打等事件,都影響市民對新聞自由的看法,加上今年劉進圖遇襲等,並預計來年的新聞自由指數更低。 政府表現指數亦由前年的六點一七,跌至去年的五點七二,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黃洪教授認為,去年八月調查期間,特首梁振英仍未能完全實現競選政綱,雖有措施調控樓價,但未見成果,扶貧工作亦停滯不前,令政府評分低。 另外,有十三個指標見改善,包括港人的預期壽命較長、罪案率及死亡率均持續下跌;教育及醫療公共開支、報紙批評指數更連續數年上升。
星島日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