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省市爭上「一帶一路」順風車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今年將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各省紛紛爭取納入其布局,作為穩增長的良方。在近期的地方兩會上,二十多個省份均提出各自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和發展重點。專家提醒「一帶一路」熱潮存在政經風險,避免出現一窩蜂過熱現象。與去年地方兩會申報自貿區一哄而上不同,今年地方兩會申報自貿區的熱情明顯冷卻,「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各地爭相搭乘的「順風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就有二十多個省市。除了陜西、新疆等絲綢之路沿綫省份外,東北甚至西藏等地也對納入「一帶一路」雄心萬丈。
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稱,要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推動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建設。安徽省提出,要搶抓「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機遇。上海也提出落實「一帶一路」,拓展全球投資貿易網絡。去年提出探索建設邊境自貿區的雲南,今年也「轉軚」聚焦「一帶一路」,揚言要開工一批投資強度大、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
過去一年,習近平在不同外交場合多次推銷「一帶一路」建設,要求盡早確定時間表和路綫圖,並出資成立四百億美元(約三千二百億港元)的絲路基金,推動沿途國家的基建。「一帶一路」更首次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戰略之一。
除了最高領導人的重視外,經濟下行壓力也促使地方政府將「一帶一路」視為穩增長的良方。社科院學者王玉主指出,儘管GDP「緊箍咒」逐漸鬆動,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尋找新的增長點,仍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務,因此地方紛紛寄望於「一帶一路」,尤其是相關的基建投資。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趙常慶提醒,在鼓勵各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要做細致周密的準備工作,政府要加強監管,切忌放任自流。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潛在收益顯著,但也存在諸多風險和挑戰,如一些沿綫國家對某些合作方式仍然心懷疑慮,接受中國轉移產能空間有限等。
星島日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