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抗衡中國 12國達TPP協議
【星島日報報道】以美國、日本為首的十二個國家,昨日宣布歷史性達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建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產值佔全球四成的巨大經濟圈應運而生。TPP被視為美日抗衡中國勢力的重要一着。當地時間周一上午九時二十二分,美國貿易代表費羅曼與另十一國部長在亞特蘭大舉行聯合記者會,正式宣布TPP達成協議。TPP由美日主導,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核心部分。談判爭取原則上取消所有產品的關稅,締結「歷史上標準最高、最具進步意義的貿易協定」。
奧巴馬發表聲明,表示TPP為美國農民、畜牧業與製造業者撤除各國設下的一萬八千項關稅,也是經貿史上,最堅定承諾勞工與環境保障的協定,與過去的協定不同,TPP強制執行這些保障。奧巴馬呼籲民主共和兩黨,在國會上支持通過此協定。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說,這項協議攸關日本的百年大計。
本輪TPP部長級會議於九月三十日召開,為期兩天,但由於各方在農產品市場輸入、汽車業原產地規則、製藥業知識產權保護等三大關鍵領域未能如期達成妥協,會議被逼延長兩天。到了十月三日,製藥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仍存有較大分歧,會議再度延期。最大的分歧在於藥品專利保護期限,美國希望跟隨其目前準則定為十二年,以鼓勵創新;但澳紐等國希望定為五年,讓昂貴藥物盡早降價,以副廠藥的方式惠及大眾。最終雙方讓步,以最少五年專利保護,配合額外的緩衝期,令保護年期最長達到八年。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乳業貿易。日美同意放寬原本受嚴格控制的乳品市場,容許某些美國產品進口;紐西蘭則要求美國接納更多紐國奶類製品。預計有關項目在稍後在美加國會審議協議時將備受關注。日本或將在擴大出口汽車等工業品及進口食品降價等方面受惠,但隨着新設大米零關稅進口框架,及下調牛肉和豬肉關稅等部分開放措施,日方恐將在農業領域遭受打擊。
TPP談判涉及美、日、加、澳、紐、星、馬、汶萊、智利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最終協議仍有待各國最高領導層及議會批准才會正式簽署。協議涵蓋範圍達到全球四成經濟產出。目前已經與美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南韓,於二○一三年表達加入TPP的意願。台灣則透過亞太經合會(APEC)以及各種與TPP談判國家雙邊諮商機會,持續表達加入意願。
TPP議題範圍超越世貿協議,包括農業、紡織品與成衣、跨境服務貿易、金融服務、電訊、政府採購、藥品及醫療器材透明化、原產地規定、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食品安全檢驗及動植物防疫檢疫(SPS)、技術性貿易障礙 (TBT)、投資、勞動、智慧財產權等三十個章節。由於涉及議題非常複雜,談判過程不夠透明,並可能令部分群體利益受損,TPP談判也遭到不少美國公眾反對。
星島日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