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5-8-19 22:54:00

透視中國:人民幣貶值震動全球經濟?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央行下調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也是為調整其過高估值與增加市場化的舉措。

中國央行上周出人意外地宣佈下調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報價,引起國際市場的一些震動,分析人士則提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左的看法意見。

中國上周容許人民幣貶值超過3%的決定,讓人民幣創下自1994年以來兩天內的最大的變動幅度,全球股市、匯市、大宗商品、資產黃金、期貨等市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之波動。

分析人士立即提出各種看法:比較消極的看法認為市場擔憂人民幣貶值將會引發國際貨幣競相貶值的「貨幣戰爭」,對世界其他地區造成不穩或通縮壓力。比較極端的看法認為這是「人民幣」在「秀肌肉」,與美元一爭國際經濟的主導權。

而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國央行這一舉措的評級基本趨於正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歡迎人民幣中間價新機制,並稱人民幣貶值不會直接影響IMF對人民幣是否會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決定,而且人民幣中間價新機制應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新機制如何實施將會決定其具體的作用。但就人民幣貶值的原因,英國布魯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劉芍佳認為,主要是出於中國經濟本身狀況決定。

劉芍佳對BBC中文網說,這次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經濟規律影響:中國前幾年的通貨膨脹率過高,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這次是自然修複過度增值。二是中國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導致,人民幣貶值有助中國出口貿易等因素。」

糾正和市場化改革

這次人民幣貶值正值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升息在即之時,和其它新興市場的貨幣一樣,人民幣本身處於預期兌美元貶值的國際大環境之中。巴西雷亞爾、土耳其裏拉、南非蘭特、印度盧比和印尼盾等都受到壓力。

但《金融時報》報道說,人民幣貶值可能會令中國受到貶值貨幣增加競爭性的指責,也可能為習近平9月訪美增添複雜因素,因為美國政客一直認為人民幣值過低。

劉芍佳說,「貨幣大戰」的陰謀論並非完全沒有理性分析的道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個人認為這並非中國的初衷。

很多市場人士都認為,需要看到中國央行此舉的積極意義,即讓人民幣匯率更真實反映經濟狀況、讓市場來更多決定其價值。

前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桑坦斯在英國媒體上撰文指出,除了人民幣的官方匯率與美元掛鉤而美元兌其它貨幣升值、中國經濟放緩兩大原因外,調整人民幣匯率也反映了中國希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計劃。

全球增長缺動力

匯豐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史蒂芬·金指出,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後,儘管全球需求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出口疲軟,中國仍讓其貨幣大幅升值。

這和認為人民幣貶值理由充足的經濟學者們意見一致。他們認為,日本、歐洲和美國央行都實施了創歷史記錄的經濟刺激計劃,但全球經濟增長力仍然不足。而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增速也在下滑,調整人民幣匯率至更合理區間從國際上也有助於穩增長。

人民幣未來還會出現大幅貶值情況嗎?市場分析人士又從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預期。

劉芍佳指出,目前所謂人民幣升值貶值都是在政府可控的一定範圍內的匯率變化。而過度的變動也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因為那不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利益。

他說,中國現在作為資本輸出的國家,過度或大幅貶值並不利益中國資本走向國際,相反,因為中國進口量也很大,大幅貶值還會反過來推高中國通貨膨脹率從而影響中國經濟。

強勢貨幣

在市場出現人民幣匯率可能出現持續貶值的質疑聲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表示,「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

眾多經濟學家們指出,從中國經濟基本面、經常項目順差、美元走勢及外匯儲備等各方面,人民幣匯率並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

從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等主要國際貨幣的情況來看,人民幣這次所謂「大幅貶值」到目前還不及去年下行波動的水平。

經濟學者徐永在路透社網站撰文指出,人民幣和美元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保持升值趨勢的兩大主要貨幣,「在中國央行此次借助匯率修正加速市場化步伐後,全球兩個大國的貨幣對抗時代有望正式啟動」。

這一判斷可能對人民幣的前景非常樂觀,但至少說明人民幣實際上仍有保持強勢貨幣的理由。

(責編:董樂)

BBC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透視中國:人民幣貶值震動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