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石油科技創新創效超1000億元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新華社記者 安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新聞發言人曲廣學17日說,“十二五”期間,中石油全力實施“優勢領域持續領先、趕超領域跨越式提升、儲備領域占領技術製高點”的科技創新三大工程,新技術創造效益超過1000億元。在資源劣質化矛盾突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際油價低位震盪的嚴峻形勢下,科技創新成為中石油保持穩健發展的重要支撐力和強大驅動力。曲廣學在“中國石油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新聞發佈會”上說,“十二五”期間,中石油共取得4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申請專利21766件,是“十一五”的兩倍多,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6項。
我國是貧油少氣的國家,地質結構複雜,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難度大,這意味著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必須依靠理論和技術的不斷探索與創新。
中石油科技管理部副總經理方朝亮介紹說,面對“更老、更深、更緻密、更高含水”等複雜對象,中石油近年來創新15項重大理論和核心技術,研發25項重大裝備和軟件,使得石油、天然氣每年新增探明儲量連續9年超過10億噸油當量;石油產量連續21年超過1億噸,並在2014年創下1.14億噸的曆史新高;天然氣產量從2000年的183億立方米增加至2015年的955億立方米。
其中,深層古老碳酸鹽岩油氣成藏等重大科學理論創新,開闢了我國油氣勘探的新領域,在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等盆地接連發現多個億噸級油氣田,四川龍王廟氣田成為我國天然氣工業發展史上最重大的科學發現和勘探突破。三元復合驅技術使石油採收率提高18個百分點以上,成為大慶油田戰略性接替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將該技術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國家。超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技術革命,在鄂爾多斯盆地“磨刀石”上的長慶油田實現年產油氣當量5000萬噸以上,成為國內最大油氣田,夯實了我國油氣產量穩增長的根基。
油氣管網是能源輸送的大動脈。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油氣管網建設加速推進。據介紹,“十二五”期間中石油油氣儲運重大技術裝備不斷創新,不但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還帶動了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西氣東輸二線等大型管線所用X80級鋼材全部由國內生產,直接帶動國內冶金、加工製造等產業升級,使我國X80鋼管高壓輸氣技術水平及應用規模居於國際領先地位。
在工程技術領域,中石油物探核心裝備已在國內外推廣應用,地震處理軟件全面替代進口;主力測井裝備和軟件結束了先進測井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曆史,過去引進一套測井裝備要1億元左右,國產化價格降低了一半,國產化連續管作業裝備降低購置成本30%以上,精細控壓鑽井系統取代進口後,服務日費由40萬元降至10萬元以內,這些裝備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而且出口到中亞等地區,助力“一帶一路”的實施。
此外,中石油自主創新的清潔油品升級等系列技術、大型煉化成套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創新了煉化能量系統優化、二氧化碳埋存與驅油、污泥資源化利用等系列節能環保技術,均促進我國能源產業的低碳清潔發展。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傳統油氣產業既面臨著綠色、低碳轉型的挑戰,也面臨著低油價的難題。曲廣學說,中石油已把“創新” 納入公司總體戰略,將以創新謀生存,以創新謀發展,以創新驅動實現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標。
新浪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