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新威脅:中國現役殲10A戰鬥機該如何升級?
隨著殲-10C批量服役,早期殲-10A型戰鬥機也需要按照相應的標準升級,以便對抗新的威脅,並且實現後勤保障的通用,降低成本和費用。
殲-10A服役的時候,配備的是KLJ-3機械掃描脈沖多普勒雷達,機載導彈為PL-11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PL-8B紅外格鬥空空導彈,後來進行了初步升級,具備發射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能力,不過一般機械掃描雷達不能全部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效能,美國空軍和海軍就認為只有升級到AESA,三代戰鬥機才能發揮出AIM-120的全部發射包線,因此殲-10A升級一個主要項目就是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替代現有的機械掃描雷達。
對於現役戰鬥機來說,升級有源相控陣雷達一個問題就是能源供應和冷卻系統問題,所以現役F-16升級配備的SABR這樣AESA,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現有的能源供應和冷卻系統妥協,相應的探測距離、多目標能力等指標有所影響,因此現役殲-10A升級考慮到這些因素,加上成本費用、進度等,可能也會在AESA的T/R模塊數量上進行控制,以降低對於能源供應和冷卻系統的壓力,代價就是它的探測距離可能不如殲-10C這樣重新設計的飛機,有源相控陣升級之後,殲-10A的機載武器也需要更新,用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替代PL-12中程空空導彈,用PL-10替代PL-8導彈,以便更加有效的發揮AESA的效能。
導航系統是殲-10A需要升級另外一個項目,殲-10A配備的是國產573型慣導,它屬於平台慣導,採用機械陀螺,它優點是成本低,技術成熟,但是它的工作需要高速旋轉的機械轉子,由於高速轉子容易產生質量不平衡、容易受到加速度的影響,而且需要一段預熱時間轉速才能達到穩定等問題,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另外可靠性也比較低,影響飛機的再次出動能力,所以殲-10B/C用新型激光慣導替代了573慣導系統,激光慣導的優點就是精度高,初始對準快捷,可靠性高,因此殲-10A也需要配備新型激光慣導系統。
機載雷達和導航系統的升級,也有助於提高殲-10A配備衛星制導炸彈,從而提高殲-10A的對地攻擊能力,從相關圖片來看,殲-10A機腹進氣道地面較近,難以採用擁有較大翼面的制導炸彈,如激光制導炸彈,相比較之下衛星制導炸彈由原來的普通炸彈改裝而來,可以方便的掛載在殲-10A的機腹之下,從而增強飛機的對地攻擊能力。
對於超視距空戰而言,除了要有先進、完善的探測系統、機載武器之外,電子戰系統也必不可少,根據相關資料,殲-10A配備的電子戰系統包括雷達告警系統、主動干擾系統、箔條/照明彈投放架,這一套設備在當時已經屬於比較完善的系統,但是在新世紀新型導彈不斷出現,威脅增大的情況下,仍舊需要進行升級才能適應新世紀戰場的環境,首先要增加導彈逼近告警系統,隨著機載光電探測系統、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投入實用,對方可能會逼近發動所謂靜默攻擊,因此單純依靠雷達告警系統已經無法提供全方位的警戒,需要導彈逼近告警系統來預警這樣的靜默威脅,在威脅對抗方向,現代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通過一系列技術的采用,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尤其是具備攻擊干擾源的能力,這樣憑借主動干擾系統也無法對抗它的威脅,所以需要安裝拖曳式誘餌來誘離對方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因此殲-10A的機載電子戰系統需要增加導彈逼近告警系統、拖曳式誘餌。
數據鏈也是殲-10A需要升級的項目,從海外的資料來看殲-10A配備的數據鏈比較“簡單”,這種數據鏈雖然具備雙向通信能力,但是通信速率較低,網絡容納的成員數量也比較有限,後期殲-10A換裝了全軍綜合數據鏈,它相當於美國的LINK-16,具備較高的通信能力,不過LINK-16也是明日黃花,目前中國空軍已經發展更加先進的數據,如相當於TTNT數據鏈的寬帶數據鏈,因此殲-10A可能也需要升級寬帶數據鏈,以便融入中國空軍新一代作戰體系之中。
經過升級之後的殲-10A,整體作戰能力可以接近殲-10B/C,具備了與國外三代作戰飛機改進型和三代半作戰飛機的對抗能力,可以作為新機有役前的過渡。
中華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