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非終局 專家促中菲談判解決
鄭若驊總結海洋爭端解決國際法研討會各專家意見。
【星島日報報道】海洋爭端解決國際法研討會昨日閉幕。多名來自海外及大中華地區的法律專家和學者,特別討論海牙常設仲裁法庭對南海問題的判決,不少專家都認同涉及主權爭議要小心處理,中國在該區域具歷史性權利,故對裁決有所保留;大多相信今次裁決並非終局,冀中菲兩國繼續談判,和平解決問題。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及中國國際法學會合辦的海洋爭端解決國際法研討會,昨連續第二日在會展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再度出席支持,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及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等亦現身。會議討論有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歷史性權利等相關議題,吸引約二百五十人出席。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主席鄭若驊作總結發言時指,會議就南海群島的管轄權、島礁定性問題及歷史性權利三方面深入討論,不少專家學者都帶出精闢獨到的見解。鄭引述與會專家稱,處理是次紛爭應先找出爭議點並將其定性,若涉主權爭議便不應交由仲裁庭裁決,且裁決不能斷章取義,必須小心考慮各項因素。
鄭提及有專家指中國○二年跟東盟國家達成《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確保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由於東盟國家數十年來不一定特別簽署條約,遵守宣言亦相當普遍,雖然做法跟歐洲不同,不代表沒有約束力,仲裁庭理解文件時應考慮文化背景。她稱多個專家都認同涉及主權爭議的問題複雜,要小心處理,對是次裁決有所保留,亦相信未必會成為今後法理依據。她又稱不少專家都認同今次裁決並非終局,希望中菲繼續談判解決問題。
會上不少專家質疑仲裁法庭今次判決,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崐成指中國有五千多年歷史,不少相關記錄和證據證明南海自古即屬中國,其歷史性權利毋庸置疑,認為仲裁法庭應該維持秩序而非作出破壞。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教授鄒克淵指出,通常歷史較長的國家,在擁有歷史性權利上更為優先,環顧南中國海領域,鄰近國家中以中國歷史最悠久。他稱,現時在國際法上對歷史性權利並無統一定義,國際社會及法律組織須深入探討相關議題。
星島日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