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6-7-21 00:31:05

日本軟銀收購ARM對中國IC產業有何影響?

7月18日,日本軟銀決策斥資234億英鎊(約合310億美元),溢價43%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而據《華爾街日報》稱,ARM已經正式接受日本軟銀提出的243億英鎊(約322億美元)收購要約,一旦ARM董事會和英國政府同意,那麽日本軟銀將有可能成功收購ARM公司。

那麽,軟銀收購ARM溢價為何如此之高?ARM被軟銀成功收購的概率大麽?一旦ARM被日本軟銀收購,會對中國ARM陣營的IC設計公司(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鐵流:軟銀收購ARM對中國IC產業有何影響?

收購ARM溢價為何會高達43%

收購ARM溢價高達43%,一方面是因為ARM本身具有很大的價值,在手機和平板等領域處於統治地位,在即將得到蓬勃發展的物聯網和智能穿戴領域也有很大的潛力。另一方面,則和風雲變換的國際形勢有關。

ARM成立於1990年,深耕嵌入式芯片市場,不僅有從系統IP、物理IP、GPU、視頻解碼、顯示等產品,還是手機芯片、平板電腦芯片以及各種行業嵌入式芯片領域的霸主——在2014年,中國ARM芯片出貨量達10億,全球ARM芯片出貨量更是高達120億,約95%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使用ARM處理器。時至今日,已有上千家公司在為ARM打工,ARM芯片的總出貨量高達750多億片。

ARM所開創的盈利模式也別具一格,ARM公司掌握ARM指令集的擴展更新、微結構設計和編譯器的開發,但並不直接出售CPU或SOC,只對AA體系內的IC設計單位和公司出售指令集授權和微結構授權。投奔ARM陣營的IC設計公司可以依托從ARM公司購買的IP核以及接口集成CPU或SOC,當然專利費是必須的,除授權費外,每生產一片芯片還要支付專利費,而且專利費也頗為可觀。舉例來說,三星在2012年就向ARM支付專利費3.4億美元,三星公司預測,到2020年,專利費將高達9億美元。

ARM的專利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甚至可以成為大國博弈的武器——一旦ARM收緊對中國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技術授權,華為海思、展訊、中興微電子等IC設計公司必然遭受重創,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芯片業務將土崩瓦解。事實上,在前段時間美國制裁中興的事件中,ARM也被美國政府拉上戰車,成為制裁中興的成員之一……

正是ARM在手機、平板芯片市場領域的霸主地位,手握高含金量的專利和ARM開創的獨具一格的盈利方式,以及即將到了的物聯網和智能穿戴浪潮,使業界非常看好ARM的市場前景。因此,溢價收購是必然的。

此外,收購溢價高達43%還和最近英國脫歐事件有關。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後,由於擔心英國無法享受過去在歐盟的優惠政策,英鎊和英鎊資產不被國際投資人看好,進而導致英鎊貶值。同時,日本有非常龐大的海外資產,加上日本投資人把日本本土視為避險天堂,一旦國際市場發生風吹草動,日本投資人本能反應就是大量增持日元,或者是配置日元資產,這樣一來日元也隨著日本海外資產回流而升值。正是在英鎊貶值,日元升值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助推了本次收購的溢價,從而導致溢價高達43%。

日本軟銀能否成功收購ARM

雖然ARM已經接受了日本軟銀的收購要約,但離最後成功收購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英國英國政府不批準,或者ARM股東會不同意。另外,參考紫光集團在國際上的不少收購案例,即便是簽了協議,也不能保證收購能真正落到實處,半途而廢的風險依然存在。

筆者個人認為,日本軟銀收購的概率其實並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日本軟銀開出的價碼不夠。正如之前所言的,本次收購是在日元升值,英鎊貶值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日本軟銀對ARM的所謂溢價43%收購在匯率變化的大背景下,其溢價收購的幅度其實是達不到其所宣稱的水平。日本軟銀本次收購開出的價碼未必能讓ARM的股東會動心。事實上,無論是美國蘋果公司,還是中國紫光集團,都有財力開出比日本軟銀更好的價碼,在ARM接受日本軟銀的收購要約後,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的可能性不是一點都沒有。

二是ARM財務狀況良好,而且在嵌入式芯片領域處於統治地位。將一只每年會生一個金蛋的雞以23個金蛋的價格出售,想必很多人會認為賣家做了虧本生意。而ARM的情況也是類似,在財務情況良好,而且在嵌入式芯片領域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ARM完全沒有賣身的緊迫感和必要性,即便要賣身,也完全可以再等一等,看一看,價比三家後再選擇開價最高者。

三是從以往的案例看,筆者認為ARM賣身的可能性並不大。實際上,向ARM提出收購的遠不止日本軟銀——在幾年前,蘋果公司就企圖用85億美元收購ARM,但被ARM拒絕了。當年的ARM公司遠不及今日的地位,在ARM大紅大紫的大背景下,ARM對於其他公司開出的收購價格的心裏價位也必然水漲船高。當年蘋果公司億85億美元無法收購ARM,在2016年,日本軟銀試圖以310億美元收購ARM沒準會步蘋果公司後塵。

本次收購更像是商業投資

一國公司收購他國科技公司,存在以下三種目的:

一是為了消滅該國競爭對手。比如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公司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收購,很多原本發展勢頭良好的科技公司,在經濟學家“與國際接軌”的鼓吹下,或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的行政命令下,接受了國際巨頭的投資或者被國際巨頭收購,然後被抽空了有價值的技術、人才、設備後,留下一地的爛攤子,在將被收購的民族品牌雪藏後,使該國外巨頭徹底毀滅了在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手,實現了壟斷中國大陸市場的目的。

二是為了獲取技術,攜手共贏。通過收購國外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間接獲取其掌握的先進技術,同時,被收購的公司可以獲得廣袤的中國市場,進而中外企業攜手共贏。比如中航工業收購奧地利未來先進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再比如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這場收購不僅使科堡公司在4年時間裏營業額增長到原來的3倍,北京第一機床廠也在收購科堡公司的3年後,銷售收入已達到收購前的3倍,訂單合同是收購時的10倍,利潤總和是收購前的5倍。

三是看好該公司的發展前景,收購以獲取高額利潤。這種收購比較類似於商業投資,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很多西方國家甚至開始施行負利率的情況下,投資/收購優質的公司顯然是更好的理財選擇。特別是在日元升值,英鎊貶值之際,日本軟銀收購英國優質資產則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本次日本軟銀試圖收購ARM公司就屬於這種類型,本質上和孫正義當年投資馬雲沒有太多區別,都是看好兩者的發展潛力,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投資或收購,以收獲高額利潤。

對中國ARM陣營IC設計公司有何影響

近年來,中國IC設計產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湧現出了華為海思、展訊、聯芯、全誌、瑞芯微、新岸線等IC設計公司,在IC Insights公布的2015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fabless廠商)中,華為海思和展訊更是名列前十。

但在中國ARM陣營IC設計公司輝煌的光環下,卻存在核心技術完全依賴於ARM的隱憂——在華為海思、展訊、聯芯、全誌、瑞芯微、新岸線等公司已經商用的產品中,在核心技術上全部高度依賴ARM,都采用購買ARM CPU核授權的方式開發所謂的國產CPU或SOC。具體來說,華為海思、展訊、全誌、瑞芯微、新岸線等公司雖然已經賣出了數以億計的手機、平板芯片,但已經商用的產品中沒有一片芯片的CPU核是自主開發的,全部都是購買ARM的CPU核授權。因此,一旦ARM收緊授權,將對中國ARM陣營IC設計公司造成毀滅性打擊。

那麽,日本軟銀收購ARM是否會帶來上述風險呢?筆者認為,在沒有政治力量幹涉的前提下,發生收緊授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出於商業利益,日本軟銀沒有動機去針對中國公司。因為ARM獨特的經營模式——並不像Intel那樣直接出售芯片,而是以出售技術授權為生,這就需要中國的華為海思、展訊等下遊廠商去為ARM打工,一旦收緊對華ARM陣營IC設計公司的技術授權,必然導致ARM利益受損,正如ARM中國區的口號“創造營收”,在純粹出於商業利益的情況下,即便將來日本軟銀全資收購了ARM,也沒有動機專門針對中國的ARM陣營IC設計公司。

二是根據公開的信息,日本軟銀不會去干涉ARM的經營。正如日前軟銀表示,“收購之後將繼續保留ARM現有的組織架構,也會將ARM總部繼續留在英國劍橋,並保留ARM現有高管團隊、品牌以及合作夥伴關系為基礎的業務模式”。因此,即便將來ARM董事會和英國政府同意日本軟銀收購ARM,這種收購更類似於商業投資——ARM公司將繼續保持原有的管理體制和商業模式,以及技術路線,在這些方面都不會受日本軟銀鉗制,而軟銀獲得的僅僅是分紅和ARM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所有權。正如孫正義是阿里的大股東之一,但根據公開的消息,孫並未干涉過阿里的日常經營。

三是中國完全有能力替代ARM的產品。其實,中國完全有能替代ARM產品的芯片——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可以在不存在任何知識產權糾紛的前提下,對外授權IP的CPU公司,龍芯的歷代產品在性能指標上完全可以替代ARM的相關產品:

ARM9和ARM11這些低功耗產品可以用龍芯GS232替代;

龍芯GS232e/GS264的性能與ARM Cortex A15相當,而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功耗比,完全可以取代用於手機、平板和機頂盒的ARM Cortex A9、Cortex A53、 Cortex A12 、Cortex A17、 Cortex A15;

  

鐵流:軟銀收購ARM對中國IC產業有何影響?

龍芯GS464E與AMD的Steamroller性能相當(3A2000采用的就是GS464E,3A1000採用的是GS464),完全超越了目前ARM已商用產品中性能最好的 Cortex A72。下圖可見,龍芯和AMD的差距主要在主頻上。

  

鐵流:軟銀收購ARM對中國IC產業有何影響?

因此,在CPU性能上,中國完全擁有在硬件性能上能夠替換ARM產品的芯片,真正的障礙在於軟件。一旦ARM收緊對中國廠商手機授權,雖然在3-5年內,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會遭受重大打擊,但也是逼著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放棄當今依附於ARM的發展路線,等於是逼著當今給ARM打工的國內公司加入自主技術陣營,在全國一盤棋的情況下,3-5年就可以初步形成軟件生態。這種情況就如同當年赫魯曉夫撤走專家,逼著中國人把“兩彈一星”搞出來了。

中華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軟銀收購ARM對中國IC產業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