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6-10-5 23:30:19

IMF監察報告:財政政策去杠杆適用於中國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10月5日晚,IMF發佈最新的《財政監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全球債務正處曆史高位,財政政策可以有助於恢復增長、促進調整和建立彈性。政府採取針對性的財政措施來幫助重組私人債務和公共金融部門,可有效減少與私有企業去杠杆化相關的產量損失。IMF認為此種方式十分適用於中國。

報告顯示,過去15年中,非金融部門(包括廣義政府、住戶和非金融企業)的債務處於曆史最高位,在2015年達到152萬億美元(占全世界GDP的225%)。其中2/3(約100萬億美元)為私人部門負債,其餘的是公共債務。從本世紀初占GDP的70%增加到去年的85%。

數據顯示,私人負債水平過高會造成巨大風險。然而,各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為並非所有國家都處於相同的債務週期,且其面臨的風險也不同。IMF表示:“儘管如此,仍有人擔心,債務規模過大可能會觸發前所未有的私人去杠杠化過程,阻礙脆弱的經濟複蘇。然而,在當前名義產出增長率較低的全球環境下,解決‘私人債務擠壓’問題並不容易。”

過多的私人債務是全球經濟復甦和金融穩定的主要障礙。報告表明,私人債務的快速增長往往會在金融危機中結束。金融衰退的時間更長,比正常的衰退更深刻。新興經濟體在危機時傾向於削減政府開支,這反映出更嚴格的融資條件。 

報告表明,這些國家的公共債務也大幅上升,部分原因是由於私營部門的壞賬轉移到政府資產負債表上。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私人債務也非常高,這其中也包括中國。另一方面,低收入國家的債務水平普遍較低,但最近一直有上升趨勢。各國間的差異使得他們在政策製訂上需要量體裁衣。

低名義增長是發達經濟體緩慢去杠杠化的的主要驅動力。對比美國和歐元區,在危機前,前者經曆了私人債務的大量增加,但危機後卻也明顯減少。2007年以來,美國的名義增長超過10%。疲弱的宏觀經濟環境也對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一半公共債務進行瞭解釋。很顯然,低名義增長期的去杠杆化尤為困難。  

財政政策可有助於恢復增長、促進調整和建立彈性。政府採取針對性的財政措施來幫助重組私人債務和公共金融部門,可有效減少與私有企業去杠杆化相關的產量損失。此種方式則十分適用於中國。但為了能夠更好的實施,政策製定者需要充分設計並使其服務於強有力的治理原則。報告表明,若不採取行動或延遲行動將可能付出沉痛代價。  
新的經驗證據表明,金融危機往往與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私人債務水平過高有關,但公共債務很高也存在風險。具體而言,如果進入金融危機時的財政狀況較弱,會加劇隨後經濟衰退的深度和持續的時間。這是因為危機前缺少財政緩衝大大限製了實施逆週期財政政策的能力,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

IMF認為,在經濟上行期有必要加強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在評估一國的財政狀況時充分慮及金融週期,並確保通過適當的監管框架對私人債務進行密切監測。這對於新興市場特別重要,因為其私人部門的杠杆在過去幾年里顯著增加。

然而,光靠財政政策是不夠的。IMF稱,還需得到可信框架內的輔助性政策的支持。更具體而言,在通脹率仍低於目標水平的這些國家,貨幣政策應保持寬鬆,而金融政策應當鼓勵銀行確認損失,並促進其修復資產負債表。結構性政策也可以通過促進潛在增長來改善跨期預算約束的問題。

IMF表示,如果這些政策設計得當並且可信,就能夠增加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空間,並使通脹率降至目標水平,同時促進去杠杆化過程。

新浪財經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IMF監察報告:財政政策去杠杆適用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