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2030年前實現商業開發
5月18日,國土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稱,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同時,國土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還預計,2030年以前,我國將使可燃冰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據介紹,可燃冰又被稱做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高效清潔,儲量巨大的新能源。可燃冰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指出,可燃冰的世界資源量巨大,約為2100萬億立方米,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今後,可燃冰很有可能在國際上成為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而我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了800億噸油當量,可滿足我國近200年。
業界專家指出,我國在研究之初就將可燃冰確立為了資源潛力大、利用前景廣泛的礦藏類型,雖然開發難度較大,但開發成功後的廣泛利用更具意義。據李金發透露,從目前地質調查局試採可燃冰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我國可燃冰離商業性開採已經不遠,預計在2030年以前,可燃冰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李金發還指出,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進行2-3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對此,仍有一些專家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從很長遠的角度看,可燃冰投入商業開發確實是進一步改善中國能源結構、緩解能源對外依存度的重要戰略資源。但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能源價格並未出現較大波動,這說明能源市場對可燃冰的反應並不強烈,可燃冰開發距離商業性開發還具有一定距離,這將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林伯強認為,我國雖然在可燃冰開採技術上領先了世界其他國家一小步,但在技術的安全環保方面及經濟性方面都需要提升。
對此,國土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鐘自然指出,《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將推進可燃冰資源勘查與商業試採列入了能源發展重大工程。可燃冰試採將為我國開啟能源利用新時代奠定堅實基礎,鐘自然認為,本次可燃冰試採成功,一方面,可以檢驗我們前期形成的理論技術和裝備體系的科學性;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大規模專業高難度的聯合科技攻關,可以促使技術人員迅速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技術,推進可燃冰資源商業性開發的進程。
此外,除了技術的開發,林伯強還指出,目前,可燃冰開採的成本較高,且主要靠政府的科研投入及資金投入支撐,沒有社會資本進入。而這次試開採的成功,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行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這個行業。
中國能源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