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幽門螺旋菌可致胃癌
胃癌是本港第四大癌症殺手,九成胃癌由幽門螺旋菌感染引起。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大型研究推算,全球近四十四億人感染幽門螺旋菌,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區感染率達五成半。幽門螺旋菌感染徵狀不明顯,潛伏期更可長達數十年,叫人防不勝防。長期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物,如有風濕及關節痛人士,一旦受感染,胃潰瘍出血的風險高三倍。
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區達55%
中大醫學院發表全球首份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研究,由中大校長沈祖堯帶領團隊,回顧過去五十年全球六十二個國家共一萬四千份醫學文獻,並針對當中二百六十份涉及五十三萬人口的報告進行分析,發現當中四成八人感染幽門螺旋菌,推算全球感染人口近四十四億。非洲感染率最高,達七成九。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地區感染率達五成五,比率高於歐美。
傳播模式及感染發病機率不明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指,幽門螺旋菌傳播模式和感染後的發病機會率,至今仍不明,部分人染菌長伴終身亦未必有事。多數病人於十二歲前童年時期感染,估計部分感染來自帶菌母體;亦有研究推論經口水傳播,但涉及口水量及接觸方法未有定論。
黃秀娟說,幽門螺旋菌可引發胃炎及消化性潰瘍,令病人腹脹、惡心及腹部不適,「但未必一定痛到忍唔到」。本身患關節痛及風濕的病人屬於高危,因長期服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已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引致胃潰瘍,若再感染幽門螺旋菌,胃出血風險比常人高三倍。
黃建議,市民如持續有腹痛等徵狀,應盡早求醫,透過十分鐘吹氣測試檢驗呈陽性反應者,一般服兩星期抗生素可殺滅細菌。另外,她呼籲市民減少吸煙及飲酒,降低患胃癌風險。
盧先生自二○一三年出現輕微腹痛確診胃炎,並發現感染幽門螺旋菌,他事前只感輕微不適,如睡眠時有胃酸湧上食道及口腔。滅菌治療期間出現抗藥性反應,他接受約一年多治療後康復,現時加倍注意身體健康狀況。
東方日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