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7-9-24 14:20:10

制裁堵不住技術和設備走私 難擋朝鮮導彈進程

【今年朝鮮進行了“火星14”導彈試射,這一方面是一個地緣政治重大事件,另一方面在國際火箭技術界也引起震撼,其從中程導彈到洲際導彈的技術突破來得如此快速和突然,讓人難以置信。而朝鮮“火星12”和“火星14”的大推力液體燃料發動機技術來源究竟如何,也引起諸多猜測。

以下是今年8月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米歇爾·埃爾曼撰寫的文章,提出了朝鮮導彈發動機可能來自烏克蘭的推測。譯者從專業角度對這一推測進行了若干點評,並提到了朝鮮洲際導彈發動機技術來源的另一種推測:使用燃氣發生器循環的自行研制的發動機。究竟這兩種說法哪種更接近現實,在更多消息出現前,也難以評判。我們刊發此文,不代表證實其中觀點,僅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朝鮮已經通過非法渠道從俄羅斯和烏克蘭獲得了高性能液體燃料發動機

作者:米歇爾·埃爾曼,導彈防禦方向高級研究員                                       日期:2017年8月14日


朝鮮“火星12”中程彈道導彈發射現場圖


首次以實戰構型發射的“火星12”導彈

朝鮮的導彈計劃在過去兩年中取得了令人驚訝的進展,其一向以短程導彈和中程導彈,包括不時試射失敗的“舞水端”中程導彈(即“火星-10”)為主力的軍火庫中,突然增加了兩個新成員:“火星”-12中程導彈和“火星”-14洲際導彈。在此之前還沒有國家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從中程導彈到洲際導彈的技術突破。如何解釋這一快速進展?答案很簡單,朝鮮從境外渠道獲得了高性能液體燃料發動機。

有可靠證據顯示,這些液體燃料發動機的技術源於蘇聯RD-250系列發動機,其增推改進型號已經被應用在“火星”-12導彈和“火星-14”導彈上。朝鮮可能通過非法渠道從俄羅斯或烏克蘭的黑市上得到了數量不明的該型發動機。

朝鮮一直在尋求為其並不成功的“舞水端”系列導彈尋找替代品,近期曝光的RD-250發動機和其他一些證據都表明,過去兩年中有些事情確實在起變化。

導彈試驗揭示的近期技術進展

2016年9月朝鮮進行了一次大型液體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驗,據稱該發動機可以產生80噸推力。2017年5月該型發動機再次進行了地面點火試驗,這次進行測試的還包括四台小型姿態控制發動機。

同年5月14日,金正恩視察導彈試驗現場時,朝鮮試射了新式中程彈道導彈——“火星”-12。這枚採用單極火箭發動機的導彈沿著一條非常陡峭的高拋彈道飛行,軌道頂點高度超過2000公里。如果“火星”-12採用正常彈道,其射程或許會達到4000-4500公里,可將3400公里外的關島置於打擊範圍內。


朝鮮電視新聞中出現的火星-12導彈噴口畫面

“火星”-12的成功試射令朝鮮導彈工程師們信心大增,於是他們開始追求更遠大的目標:把射程足以覆蓋美國本土的、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的彈道導彈送上太空。7月4日,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的“火星”-14導彈進行了試射,此時距離“火星”-12成功試射尚不足兩個月。

第二次“火星”-14導彈發射試驗在7月28日進行。“火星”-14採用了軌跡陡峭的高拋彈道,第一次實驗中彈道頂點的高度達到2700公里,第二次試射的彈道高度可達約3800公里。

韓國、日本和美國分別證實了北朝鮮公布的導彈試驗結果。這幾次試驗中導彈均落在了東海中,距離發射地點約900-1000公里的區域。如果這兩枚導彈採用最大射程彈道而非高拋彈道,則其最大射程將分別達到7000公里和9000公里,遠遠超過洲際導彈的門檻射程-5500公里。

根據“火星”-12的尺寸與可見特徵可以推斷,其最大發射質量約在24噸至25噸之間。朝中社公布的視頻顯示,“火星”-12在起飛階段的加速度約在8.5-9m/s2。

如果朝鮮沒有對導彈發射視頻動手腳,則可判斷“火星”-12發動機提供的總推力在45噸到47噸之間,其中主發動機提供的推力在39噸到41噸之間,輔助發動機提供的推力約6噸。”火星”-14的推測發射質量在33噸至34噸之間,初始加速度約4-4.5m/s2,照此計算其發動機提供的推力在46噸到48噸之間。

對新式液體燃料發動機技術來源的辨析

新式發動機(見圖1和圖2)的技術來源尚不確定,但我們可以通過排除法來縮小檢索範圍。

沒有證據表明朝鮮成功設計並研制了國產液體燃料發動機。盡管在引進了“飛毛腿”系列導彈和“蘆洞”(又譯“勞動”-譯者註)系列導彈所需的發動機之後,朝鮮可能具備了仿制這類發動機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朝鮮能從零起步研發大型液體燃料發動機,尤其是採用高性能推進劑、能夠產生超過40噸推力的型號。


圖1: 2016年9月與2017年3月進行的同型號液體燃料發動機的地面試驗。不過只有第二次地面測試和”火星”-12的發射試驗才展示了四台姿態控制發動機

如果朝鮮的技術專家在近些年研發並測試了一系列體積和推力稍小的發動機,則此類液體燃料發動機為朝鮮獨立研發的可能性會稍微大一些,但並沒有朝鮮進行此類活動的報告。

事實上,在”火星”-12和”火星”-14導彈成功試射之前,朝鮮試射的所有液體導彈,包括“飛毛腿”系列、“蘆洞”系列甚至“舞水端”系列所用發動機的技術均源自俄羅斯伊薩耶夫化工機械設計局(冷戰時期被稱為OKB-2,曾為“飛毛腿”等導彈提供液體燃料發動機-譯者註); 而“飛毛腿”系列、“蘆洞”系列和R-27彈道導彈(“舞水端”導彈的原型)的技術均來自於俄羅斯馬卡耶夫設計局。因此”火星”-12和”火星”-14所用的發動機也很可能也是從某種渠道引進的。

如果該型發動機是引進的,由於在我們討論範圍內的發動機的外形特點、推進劑配比和性能概況等特性都是獨一無二的,發動機的大部分潛在來源都可以排除。朝鮮進行測試的這款發動機的特徵與美國、法國、中國、日本、印度和伊朗生產的發動機都不一樣。朝鮮應用在”火星”-12和”火星”-14導彈上的發動機也不可能是這些國家生產的採用可貯存推進劑的發動機。這讓蘇聯成為了朝鮮導彈發動機最可能的來源。


圖2:朝鮮測試的三枚導彈採用同一型發動機組,由一台主發動機和四台輔助發動機構成

由於朝鮮所掌握的技術可能來自伊薩耶夫和馬卡耶夫設計局,人們可能會懷疑這兩家公司或是其中之一向朝鮮提供了相關支持。然而就”火星”-12和”火星”-14液體發動機的性能而言,這兩家公司和該型發動機都沒有關系。

接下來對蘇聯的其他發動機制造廠進行逐步排查,這些制造廠均以格魯什科命名,現在屬於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我們發現RD-217型發動機、RD-225型發動機和RD-250型發動機均採用了與朝鮮所測試的發動機相似的可貯存液體推進劑。但RD-217型和RD-225型發動機的外觀特徵均與朝鮮所用的新式發動機大相徑庭,只有RD-250發動機的外部特徵與朝鮮的發動機相似。


圖3:RD-250發動機由兩個對稱燃燒室和一個渦輪泵構成,採用偏二甲肼作為燃料,四氧化二氮作為氧化劑。每個燃燒室可以產生約394000牛頓,約合40噸的推力。RD-250發動機的噴口同樣具有塑性環和冷卻管,與朝鮮測試的發動機外觀特徵類似。不過以噴口向上作為其重要特徵的朝鮮小型發動機與RD-250並沒有關系

如圖3所示,RD-250發動機擁有兩個對稱燃燒室,由一個渦輪泵提供燃料。當兩個燃燒室共同工作時,可以提供總計78-80噸的推力。這一級別的推力與朝鮮在2016年9月第一次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驗時宣稱的數據處於同一數量級上。

真相正逐步浮出水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火星”-12和”火星”-14採用的是單燃燒室發動機。平壤曾聲稱去年九月的地面點火試驗中使用了新的渦輪泵,這是有實際意義的,如果將RD-250發動機改裝成單燃燒室液體發動機就必然需要一型新的渦輪泵。

沒有情報顯示朝鮮擁有展示過研發或改進大型液體發動機所用渦輪泵的經驗,因此平壤的工程師們很難自行對渦輪泵進行改進。如果要對RD-250現有的渦輪泵進行改進,或新設計一種能為單一燃燒室提供燃料的渦輪泵,就需要對RD-250發動機非常熟悉、擁有豐富經驗的技術專家。相關專業知識可能來自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和烏克蘭南方設計局,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朝鮮所用改進型來自這二者的下屬工廠。

另一種推論是,俄羅斯或烏克蘭專家受雇於朝鮮的可能性極小,因為根據現有的情報,朝鮮沒有生產該型發動機的相關設施。此外,一位近些年參觀過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的西方專家告訴作者,單燃燒室版RD-250發動機被陳列在附近的大學中,當地工程師聲稱將要生產這一型號。

單燃燒室發動機而非推力更強勁的雙燃燒室發動機流出到朝鮮的原因尚不清楚。一種可能的假設是,向朝鮮提供設備的生產商出於某種原因對朝鮮有所保留。但無論如何,朝鮮第二階段的試驗都表明單燃燒室版RD-250發動機已經足夠將洲際導彈投送至美國西海岸城市。

RD-250發動機由俄羅斯格魯什科設計局設計,並應用在R-36(SS-9)洲際彈道導彈的第一級和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的“旋風-2”型運載火箭上。“旋風-2”型運載火箭於1969年首次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截至2006年最後一次發射,共執行了106次任務。當時烏克蘭南方設計局負責“旋風-2”運載火箭的生產,俄羅斯人則負責以其發射人造衛星。

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一關系得以延續,這主要是因為兩家設計局在體制層面上的長期關系,以及俄、烏兩國和相關企業的商業利益。然而2006年之後俄羅斯不再購買南方設計局的火箭,從而終止了對原有體系的支持,盡管“旋風-2”火箭具有無與倫比的可靠性。

此後南方設計局反複嘗試將“旋風”火箭和相關技術推向市場以吸引潛在客戶,包括波音公司和巴西,但並無下文。到了2015年,烏克蘭曾引以為豪的南方設計局已因財務危機瀕臨崩潰。

俄羅斯和烏克蘭到底制造了多少RD-250發動機尚不為人知,但起碼有幾百台,否則南方設計局旗下的工廠和俄羅斯“旋風-2”火箭曾存放過的倉庫中不會有堆積如山的發動機零備件。這些零件也可能存放在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位於俄羅斯各地的其它工廠中。

由於新的導彈和火箭不再使用RD-250發動機,存放廢舊液體發動機零備件的工廠倉庫可能因疏於管理而戒備鬆散。任何一夥心懷不滿的雇員或拿不到薪水的倉庫警衛或其它可以接觸液體發動機的相關人員,都可能被誘使去偷出來十多台發動機。

從事這類勾當的可能是許多非法軍火商、地下犯罪網絡或倒賣前蘇聯財產的跨國走私團夥中的一個。這些高不足兩米、寬不足一米的發動機可能通過空運,或更可能通過鐵路被從俄羅斯運到朝鮮。

平壤和俄羅斯之間有不少難以言說的聯系,包括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非法走私“飛毛腿”、“蘆洞”和R-27彈道導彈(“舞水端”導彈)的地下網絡。而聯合國對平壤的制裁可能會令朝鮮現政權加強與這些犯罪網絡的聯系。

在烏克蘭同樣有朝鮮政府的代理人在試圖獲取導彈技術。比如在2012年,兩名朝鮮公民被烏克蘭當局逮捕,他們被指控試圖非法從南方設計局購買導彈零部件。如今南方設計局的不少設施都位於烏克蘭政府控制區與俄羅斯支持的烏東部武裝控制區的分界線附近,很顯然朝鮮想為他們的洲際導彈項目搞到幾十台RD-250發動機並不困難。

朝鮮是怎樣得到RD-250發動機的?

很難判斷朝鮮究竟是何時從何地獲得RD-250發動機的。有觀點認為相關走私行為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朝鮮正在積極採購“飛毛腿”和“蘆洞”導彈的相關技術和備件,以及R-27彈道導彈的技術和伊薩耶夫4D10 發動機。但由於以下三個原因,這種猜測並不成立。

其一,上世紀90年代朝鮮從其所依靠的地下網絡獲取的主要是俄羅斯馬卡耶夫和伊薩耶夫設計局生產的設備。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和烏克蘭南方設計局均嚴格限制與馬卡耶夫和伊薩耶夫設計局的聯系,事實上在蘇聯解體前後前二者與後二者是競爭關系。因此朝鮮20多年前所依靠的地下走私渠道不可能與俄羅斯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和南方設計局有關系。

其二,直到不久以前朝鮮還在集中精力消化R-27導彈的技術以期實現其擁有遠程彈道導彈的雄心。平壤最先擁有的中程導彈,於2010年第一次公開的“舞水端”導彈就是基於上世紀90年代獲得的R-27導彈相關技術研發的。此外在2017年5月”火星”-12導彈試射之前,平壤為將來的洲際導彈準備的第一級發動機是由兩台伊薩耶夫4D10液體發動機並聯構成的。

而2016年3月金正恩視察洲際導彈模型時的照片顯示,當時洲際導彈採用的是兩台4D10發動機,而非單台RD-250發動機。一個月後金正恩指導的地面點火試驗中出現的也是兩台並聯布置的4D10發動機,顯然在當時朝鮮希望未來的洲際導彈採用這種發動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在那個時期朝鮮計劃發展以RD-250發動機為動力的洲際導彈。


烏克蘭南方設計局作為重要的火箭、導彈研制單位,在獨立後幾乎沒有任何新的訂單,狀況困難,但其庫存和成品在國際黑市上成為搶手貨

其三,採用分級燃燒方式的伊薩耶夫4D10發動機是一個集成在導彈燃料箱中的複雜閉循環系統。如果朝鮮在2015年就可以使用像可以安裝在燃料箱外的RD-250發動機一樣的開循環系統,由於其和朝鮮已經使用了數十年的發動機有許多共通之處,朝鮮工程師們會更傾向於將其作為新型遠程導彈的動力系統,

然而當2016年朝鮮的專家們開始試射“舞水端”導彈時,導彈經常在點火後不久即告墜毀。能夠確信成功的導彈試射只有一次。很難從媒體報道中判斷出失敗的原因。大多數發射失敗都發生在導彈升空後不久,這意味著問題可能出在發動機本身,或者說是獨特的“潛入式發動機設計”是試驗失敗的罪魁禍首。如果問題確實出在發動機上,朝鮮的工程師們可能會意識到想憑他們自己解決技術難題並不現實,這或許也是“舞水端”導彈在2016年之後不再進行試射的原因。

2016年經過改進的RD-250發動機曝光的時間大致與朝鮮決定終止試射“舞水端”導彈的時間切合。因此朝鮮工程師們意識到要解決“舞水端”導彈存在的技術難題實在難上加難、並開始尋找“舞水端”的替代品的結論是可信的。

如果說朝鮮是從2016年開始尋求獲得新式液體發動機的,那麽這個時間和烏克蘭南方設計局遭遇財務危機的時間幾乎就是同一年。這並不意味著烏克蘭政府卷入了此事或者南方設計局的高管操控了這一切。任何一個可能在國家經濟危機中首當其沖的南方設計局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或巴甫洛夫格勒工廠的工人,都很容易被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或其它地區的奸商、軍火販子或跨國犯罪組織誘騙和利用。

朝鮮洲際導彈項目仍在推進

獲得經過改進後的RD-250發動機後,朝鮮得以直接跳過不成功的“舞水端”系列導彈,以超出預期的速度研發新的洲際彈道導彈。不過”火星”-14導彈配套的作戰系統還不成熟,尚需要多次試射以評估導彈的飛行和制導性能、作戰環境下的綜合性能及可靠性。導彈再入大氣層技術的有效性也需要通過新的測試驗證。

平壤最早可能於2018年部署”火星”-14導彈,若如此則部署前的試驗次數不會很多,這意味著朝鮮必須承擔部署可靠性不佳的導彈的風險。不過朝鮮可以在導彈裝備作戰部隊之後,通過持續不斷的飛行測試來降低這一風險。

此外,由於”火星”-14導彈的第二級動力不足,金正恩只能憑此將威懾範圍擴展到美國西海岸的城市。因此平壤將會尋求研發射程覆蓋美國全境的洲際導彈。改進後的RD-250發動機可以作為改進新式洲際導彈的基礎,但研發一種新式導彈尚需時日。

對於美國與其盟友,以及中國乃至俄羅斯而言,現在還來得及通過談判禁止朝鮮進行新的導彈試驗並有效阻止其用日益增長的核能力威脅美國。但這一時間窗口很快就會關閉,必須立刻采取外交行動。

譯者的話

在報告中,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米歇爾·埃爾曼研究員認為朝鮮彈道導彈項目突然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是獲得了性能遠較朝鮮之前所擁有導彈發動機先進的RD-250液體發動機。對於朝鮮擁有的這批RD-250發動機的來源,埃爾曼研究員認為朝鮮是在近期從俄羅斯或者烏克蘭獲得了這批發動機,由於烏克蘭南方設計局這兩年瀕臨破產危機,從烏克蘭得到這批發動機的可能性相對而言最大。

朝鮮因獲得性能更好的發動機從而在導彈項目中取得突破的結論應當是可靠的。在”火星”-12曝光之前,“舞水端”導彈頻繁試射失敗可能意味著朝鮮對於R-27彈道導彈(“舞水端”的原型)技術的消化和相關關鍵設備的保養都存在問題。而從幾次“舞水端”導彈試射失敗的細節來看,導彈大都是在升空後不久即告墜毀,這意味著朝鮮並未真正吃透“舞水端”使用的源自R-27導彈的發動機。

為了節省空間而採用的將發動機直接放置在燃料箱中的設計,則可能是朝鮮方面無法取得突破的最重要因素。

朝鮮方面對此型發動機的技術難度也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在仿制4D10的同時開發了固體燃料的“北極星”系列導彈。可以說,如果朝鮮繼續將R27的發動機作為新式彈道導彈的動力系統,恐怕”火星”-12和”火星”-14直到今天都無法飛上天。

從實際情況看,朝鮮確實為新式洲際導彈更換了發動機。2012年”火星”-14導彈早期模型(當時外界編號為KN-08)的第一級有六個火箭發動機噴管,包括中間兩個較大的R-27導彈潛入式主發動機噴管和周圍的四個小型搖擺式發動機噴管。

2016年4月9日朝鮮公布的該型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驗照片也證實該發動機採用了和“舞水端”導彈一樣的潛入式發動機設計,即並聯兩台R-27導彈的主發動機和雙燃燒室搖擺發動機。

但“舞水端”導彈的飛行試驗記錄表明這種設計可靠性非常糟糕,因此朝鮮肯定會設法採用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來取代風險極高的雙發並聯潛入式發動機。

2017年3月18日朝鮮公布的新型大概率火箭發動機也證實了這一點,該發動機與早期“KN-08“導彈模型的發動機構型完全不同,其主發動機為2016年9月20日公布的80噸級發動機,周圍新增了四個和R-27相似的輔助姿控發動機噴口,這至少增加了6噸推力。

據稱新發動機採用的是燃氣發生器循環。因此燃氣循環的渦輪不必承受向燃燒室排放廢氣時的反壓力,因而渦輪機的工作效率更高,提供給燃料的壓力也更大,發動機的比沖也更大。這樣的性能顯然是朝鮮手中的舊式發動機無法比擬的,稍後”火星”-12和”火星”-14的成功試射也證實了這一點。至於這種新式發動機為何會是RD-250,埃爾曼研究員的推理過程已經比較清晰了。


俄羅斯博物館中的SS-18導彈發動機渦輪泵結構模型


原本的“雷霆”導彈可能是參與蘇軍短程戰術導彈選型的產品之一,圖為早期設想圖

埃爾曼研究員所持朝鮮手中的RD-250來自俄羅斯或烏克蘭的觀點也有一定道理。事實上這可能不是近期以來朝鮮第一次從俄羅斯和烏克蘭獲得相關技術和設備。

在2017年朝鮮“太陽節”閱兵式上出現了採用MAZ-547A導彈載重越野車底盤的導彈,該底盤原本是蘇聯SS-20中程導彈的運載/發射車,在《中導條約》生效、SS-20導彈被銷毀之後被交給烏克蘭作為木材運輸車使用,但相當一部分隨後便下落不明,其去向耐人尋味。當然在發射車這一問題上,也不能排除MAZ-547的原產國白俄羅斯直接向朝鮮提供的可能。

此外在2017年初,俄新社就曾爆料稱烏克蘭政府將蘇聯時期南方設計局的一個被稱為“標槍”-R的小型車載式液體燃料洲際導彈的全套技術資料倒賣給了緬甸。以緬甸的自我定位和技術實力顯然不可能去研發彈道導彈,因此如果此事屬實或部分屬實,則真正的買主肯定另有其人,考慮到此前朝鮮和緬甸曾在海軍裝備方面有過比較愉快的合作,這一導彈技術的真正流向可能就呼之欲出了。

在埃爾曼研究員的這份報告公開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均在否認本國向朝鮮輸出RD-250發動機的同時指責是對方向朝鮮提供了發動機。烏克蘭太空總署代理署長在今年8月15日稱俄羅斯“可以隨意向任何方面提供”RD250發動機及設計圖”,俄羅斯主管航天和國防工業的副總理羅戈津則在同一天表示責任在於烏克蘭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RD-250發動機流入黑市。

更有俄羅斯知名網絡軍事評論家米哈伊爾·霍達廖諾克認為技術外流可能有烏克蘭政府參與。盡管埃爾曼研究員的報告中並不認為烏克蘭政府卷入此事,但實事求是的講,這一可能性確實不能排除。

2015年烏克蘭曾宣布恢復對基於“奧卡河”導彈的“雷霆-2”計劃,按照時任烏克蘭議長圖爾季諾夫的說法,這一計劃得到了“不能透露具體情況的客戶”的資金支持。不久之後韓國就開始了“玄武”-2C制造和試驗工作,而事實上烏克蘭公布的“雷霆-2”導彈的彈體與發射箱外形都與“玄武-2”十分相似(當然玄武2系列的技術參考也可能來自俄羅斯)。此外烏克蘭此前還傳出將根據“天王星”反艦導彈設計的“海王星”導彈售賣給朝鮮的傳聞,並可能與伊朗中程導彈有所瓜葛,因此可以說烏克蘭政府在此類事情上是有不少“前科”的。


烏克蘭“雷霆”導彈外形與韓國“玄武2”高度相似

2014年俄烏關系惡化後,俄羅斯中斷了與南方設計局的合作,南方設計局因此損失慘重。南方機械制造廠的一位技術人員曾於2015年春季對日本經濟新聞表示,在長期拿不到工資的情況下,有經驗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流失的情況非常嚴重,而他們離開的時候往往會帶走一些設備和資料。這些情況與埃爾曼研究員在報告中敘述的情況類似,可見RD-250發動機從烏克蘭流出的可能性確實非常大,而烏克蘭政府也確有可能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畢竟烏政府肯定不希望南方設計局徹底完蛋。

相比之下,俄羅斯政府放任RD-250發動機流入朝鮮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但如報告中所說,不能排除俄羅斯地下軍火黑市向朝鮮走私武器的情況,或許走私到朝鮮的不是RD-250發動機,但多半是有一些裝備通過這個渠道流入朝鮮的。

總體而言,埃爾曼研究員的報告展現了一個尷尬的現狀,即在公開層面上國際社會對朝鮮的制裁極為嚴厲的情況下,朝鮮卻能不斷從地下網絡獲得支持其發展導彈核武器的技術和設備。由此觀之,將朝鮮導彈走到這一步的原因全部歸結於“制裁力度太小”是不夠的,如果堵不住相關技術、設備和元器件泄密的口子,單靠“加強制裁”可擋不住朝鮮導彈研發的進程。

鳳凰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制裁堵不住技術和設備走私 難擋朝鮮導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