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令”:對中國到底有多大影響?
南帕爾斯氣田,世界最大的氣田
2018年6月底,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伊朗進行的新一輪“石油禁令”,這次禁令空前嚴厲,要求全世界各國在今年11月4日之前完全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否則將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和處罰。眾所周知,中國與伊朗貿易關系緊密,是伊朗石油天然氣的主要買家之一。那麽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令”,對於中國到底有多大影響呢?
中國在伊石油資產首當其沖
最先受到美國“石油禁令”影響的,是中國在伊朗的石油能源投資和資產。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與法國道達爾公司共同參與了伊朗最大、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氣田南帕爾斯氣田項目,兩個公司和伊朗政府共同出資48億美元(其中道達爾公司占股50.1%,中石油占股30%,伊朗政府占股19.9%)收購了南帕爾斯氣田第11期項目。
作為西方最大的石油天然氣企業之一,法國道達爾集團面對美國的“石油禁令”,選擇退出的可能性極大,道達爾公司總裁PatrickPouyanne就表示:我們如果繼續在伊朗生產油氣,將會面臨被美國金融系統拒之門外的風險。我們的職責是保護公司,所以將不得不離開伊朗。”道達爾公司之所以退出,主要是因為其融資方大部分來自於美國,此外作為西方公司,道達爾公司在美國政界有很深的關係,消息靈通,今年5月份時就有退出打算。
而在這一合作開發協議中占股30%(出資額14.4億美元)的中石油一樣需要面對美國的“石油禁令”——如果選擇無視美國禁令,將南帕爾斯氣田開採油氣運回中國,則作為跨國公司的中石油將在世界範圍內受到美國金融等制裁,在全球其它國家採購油氣資源、進行能源投資/融資將變得困難。而如果選擇遵守美國禁令,則南帕爾斯氣田的油氣將無處可賣,短期內將無法獲得收益。
此外,據路透社5月份報道,稱根據已達成的協議,中石油可以接手道達爾公司退出後的股份,但這一說法未經中石油公司方面證實。同時,由於目前的投資已經面臨政治風險,中石油也沒有必要冒更大的風險來接手道達爾公司退出後留下的部分。止損並靜觀局勢進展,是中石油等能源中企更好的選擇。
除了中石油這樣的能源中企,還有其他一些企業也受到影響。比如中信集團曾在2017年9月向伊朗發放10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用於能源等投資項目,這些投資也會受到“石油禁令”影響,恐怕會出現大量壞賬無法收回。
中國從伊朗石油進口也將受到限制
對於伊朗而言,中國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作為歐佩克集團內石油產量第三的國家,伊朗石油出口的第一大對象國就是中國,僅最近的2017年11月-2018年4月,伊朗向中國石油出口達到60萬桶/日。中國約占伊朗石油銷售量的四分之一,伊朗每天出口約220萬桶中有60萬桶出口至中國,而中國的石油需求穩步增長。2018年3月份,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超過70萬桶。
對於中國而言,伊朗也是最重要的石油進口來源國之一。2017年,伊朗成為中國第五大石油進口來源國,全年向中國出口原油3115萬噸,占我國總進口4.2億噸石油的7.42%。
美國對於伊朗的全球化“石油禁令”,肯定會影響中國對伊朗的石油進口,假設中國2019年對伊朗石油進口降為零,則多達7.42%、3000多萬噸的份額需要由俄羅斯、沙特、安哥拉、伊拉克等國通過增產來彌補。而由此帶來的石油價格市場動蕩,對於中國而言也有一定負面影響。
除了中國的石油進口會受到影響,中國對伊朗的出口貿易,也會受到“石油禁令”的強烈衝擊。伊朗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占總出口的70~80%,這意味著伊朗對外購買力主要源自油氣收入,一旦“石油禁令”生效,伊朗出口可能下跌數百億美元,沒有錢來買外國商品。而中國是伊朗最大的進口國,僅2016年,伊朗自中國進口164.17億美元商品,占伊朗當年總進口額(461.28億美元)的36%。紡織服裝、家電、電子消費品、燈具、家居禮品、食品、建材、五金、電力、儀器儀表、工業機械等產品是中國對伊朗出口的主力。一旦伊朗石油出口被限,經濟下挫,則中國對伊出口企業將蒙受重大損失。
中國的對策
面對美國的“蠻橫”制裁,有沒有什麽對策呢?雖然歐盟至今仍堅稱將遵守伊核協議,不參與、不贊成任何對伊制裁,但由於歐盟與美國政治經濟聯系極為緊密,歐盟所屬企業與美國經貿來往頻密,難以承受美國制裁,只能退出在伊業務。但以印度為首的一些國家,從伊朗進口石油比重大,因此都在思索對策,2012年時,印度就與伊朗達成了石油結算協議,以印度盧比為結算貨幣。歐盟也有放棄美元,採用歐元與伊朗進行石油結算的倡議。伊朗自己,也在2018年4月宣布放棄以美元結算石油產品,改以歐元結算,這些辦法,有利於對沖和抵消美國對伊“石油禁令”的影響。
中國完全可以採用靈活的策略,盡量減小“石油禁令”對中國能源安全和國家利益的不利影響。
中華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