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9-7-20 23:40:30

殲-31戰鬥機性能大曝光?關鍵指標數字有大變化



近日,殲-31這一中國最新型隱身戰鬥機,突然曝出一個新消息:

它的作戰半徑數據,似乎突然明顯改變——這印證了之前部分軍迷的猜測,殲-31最初的宣傳資料中的作戰半徑數字,與真正的“最終版本”有顯著區別。

在中國軍工慶祝殲–8戰鬥機首飛50周年、殲–15戰機首飛10周年的時刻,外貿型隱身戰鬥機FC–31(據稱解放軍自用型號為殲–31)卻成為了媒體與軍迷最關注的焦點。這種由瀋陽飛機制造公司正在研制的第五代戰鬥機,近年非常火爆。

但是在最新宣傳資料中,相關軍工公司公布的殲–31技術參數顯示,其有效作戰半徑變成了只有500公里左右,與之前公布的1250公里比,少了一半還不止。

由於中國第一種隱身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數據尚屬於推測,因此無法直接比較,但有不少分析者認為殲-20這一大型隱身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是殲-31最新數據的4倍。如果後者確實因為機體布置改動或者其它原因,而導致油箱與內部彈倉空間數據與最初宣傳有異,那麽僅為500餘公里的有效作戰半徑,確實略有不足,作為可能的航母艦載戰鬥機使用時也顯得捉襟見肘。

據媒體報道,這次相關公司公布的資料數據中,顯示殲–31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5噸,航程1200公里,最高速度1.8馬赫,可以攜帶8噸武器,設計使用壽命為30年。通常有效作戰半徑只有航程的一半以下,所以大致可推算為500公里左右。

這與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的資料有不小出入,當時殲-31的公布數據為機身長17.3米、高4.8米,其有效作戰半徑1250公里,比現在的500公里要大2倍還多。當時報道稱其翼展11.5米,實用升限16000米,最大速度每小時14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28噸——而最新資料顯示為25噸。

實際上美軍對應的F–35戰鬥機,並非一個較小的戰鬥機,它最大起飛重量遠遠超過25噸,達到31噸。這將令F-35會獲得明顯超越殲-31的航程與作戰半徑。

殲–31第一架原型機於2014年在珠海航展上進行了飛行演示,立刻引起全球關注。不過幾年之後似乎殲–31的發展過程並不順利,不但出現整體設計徹底改變、幾乎與第一架原型機沒有太多共享部件的奇怪現象,外界還普遍傳聞該機僅僅能以唯一在研中型隱身戰鬥機的身份,拿下航母艦載機訂單,而並非空軍訂單。即便在航母艦載機領域,至今也沒有確切消息顯示中國海軍已經肯定這一戰鬥機的水平。

部分報道指出,殲–31實際上與米格–29有相似的體積噸位,目前使用的發動機也一樣,均為RD93渦扇發動機。因此米格–29的資料可以作為參考,實際上早期型號米格–29在無副油箱的情況下航程為1500公里,如果是增加了背部大型油箱的米格-29SMT,航程擴大至2400公里,有效作戰半徑接近1000公里,但付出了新油箱導致重量顯著提高的代價。

而殲–31不僅沒有額外的大型油箱,還不能在接近作戰區域時攜帶副油箱,更受到一個巨大的內置彈艙的限制。其彈艙至少可以掛載4枚國產中距空對空導彈,如果是縮小翼面面積的新型中距導彈,則可以達到內掛6枚的水平,這一層面來說其能力與殲–20相當。

但是殲–31本身較小,假如內置彈艙體積與殲-20相當,油箱容積必然嚴重縮小,遠遠不如殲-20的載油量。而且即便有現代優化設計處理,殲-31載油量也不可能明顯超越米格-29。而且因為殲–31戰機有內置彈艙,令整體“發胖”,飛行阻力上升,所以其航程可能確實只有1200公里左右,比著名的“短腿”戰鬥機米格-29,還要更少一些。

最初殲-31的數據與目前最新數據不同,也可能是因為第一架原型機僅僅是展示用途,與實用化戰鬥機相去甚遠,因此在真正考慮攜帶導彈等需求之後,細化設計的殲-31戰鬥機的指標出現與原型機明顯的偏差。

當然,這一第五代戰鬥機並不需要單純的突出航程能力。實際上美軍F–22這一世界頂尖的第五代戰鬥機,航程也很短。由於當時它的設計水平的限制,航程要求讓位於隱身和高機動能力等要點,令F–22的有效作戰半徑只有852公里。不過話說回來,這依然比比殲–31要多得多。


相關媒體分析稱,第五代戰鬥機殲–20因為體積重量超越了其他第五代戰鬥機,例如F-22,其航程非常大,甚至可以突破一些島嶼國家,遠出太平洋。因為殲–31戰半徑可能只有500公里,那麽主要會被用於本土防空,在作為艦載機使用時只能說多有不便,這是因為相關作戰半徑數據將導致殲-31可能無法在敵人發射遠程反艦導彈的距離上進行攔截。

不管怎麽說,殲-31依然是值得高度關注的中國隱身戰鬥機項目,或許在結合全國軍用航空科研能力的前提下,能夠對其設計進行重大改造,獲得更為出色的戰鬥力,令其真正成為輔佐殲-20的世界級中型戰鬥機。

中華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殲-31戰鬥機性能大曝光?關鍵指標數字有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