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季度實現貿易順差983.3億元
4月14日,國新辦就我國2020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舉行發布會。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對一季度外貿數據預期不高,但從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來看,亮點頗多。具體來看,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減少80.6%。從單月來看,3月我國出口1.29萬億元,下降3.5%,進口錄得2.4%的正增長。而早前路透社綜合31家機構預測,預估中國3月份出口額將同比下降14%。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客觀因素來看,一季度的許多外貿訂單是在去年簽訂的,也就是在疫情發生之前簽訂的,所以存在時間差。從主觀因素來看,中國防疫工作非常及時有效,疫情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後,能夠保證訂單及時交付。
肉類進口增長143.5%
3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降幅較1~2月收窄8.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9萬億元,下降3.5%;進口1.16萬億元,增長2.4%;貿易差額由前2個月的逆差轉為順差,實現貿易順差1394.2億元。
浙商證券李超團隊認為,3月出口超預期修復,呈“改善型”順差特徵,帶動一季度實現貿易逆差轉正。出口超預期源於國內供給能力修復的利好大於海外需求回落的利空,內需提振輔以貿易商搶進口帶動進口數據轉正。
華泰宏觀研報則顯示,出口增速邊際改善,前期因復工延遲積壓的訂單在3月陸續交付,而外需下滑對出口的拖累在3月中下旬才開始發酵。外需壓力仍存,或將在4月體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一季度,全國進口重點商品類別當中,進口數量正增長的商品類別有14項,其中肉類(包括雜碎)、糧食、大豆進口量和進口金額均呈現正增長態勢。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肉類進口217.4萬噸,進口金額543.8億元,進口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85.6%,金額增長143.5%,高居榜首。而糧食和大豆進口數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長5.7%和6.2%。
張建平對記者表示,農產品進口量顯著增長,一方面與內需回暖有關,國家出台系列促消費政策對內需反彈形成了支撐,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進口增長。另一方面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地有關。
此外,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進口也實現了較快增長。具體來看,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砂2.6億噸,增加1.3%;進口原油1.3億噸,增加5%;進口煤9577.8萬噸,增加28.4%;進口天然氣2465.6萬噸,增加1.8%。
集成電路貿易熱度攀升
從一季度外貿數據來看,東盟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沒有發生變化。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6.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1%;對歐盟進出口下降10.4%;對美國進出口下降18.3%;對日本進出口下降8.1%。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與東盟集成電路進出口大幅增長,拉動我國與東盟外貿整體增長了3.3個百分點。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一部分,我國與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東盟國家集成電路進出口貿易日趨緊密。一季度,我國自東盟進口集成電路1056.5億元,增長25.8%,佔自東盟總進口的23.4%;對東盟出口集成電路427.5億元,增長28%,佔對東盟總出口的7.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和進口金額均呈現兩位數增長。具體來看,一季度,我國進口集成電路1161.2億個,進口金額5022.6億元,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2.5%和13.1%。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員龐超然表示,東盟與中國產業鏈關系密切,今年雙方貿易合作將更加緊密。隨著東盟國家持續發展,其進口需求將不斷增加,對於中國產業的依賴程度將不斷增強。
除了東盟之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也呈現較快增長態勢。今年一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進出口2.07萬億元,同比增長3.2%,高出整體增速9.6個百分點。這一態勢同樣反映在中歐班列的數據上。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了1941列,同比增長15%。
中國能源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