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勢納新5年規劃 劉鶴領軍迎3挑戰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加上中美角力白熱化,中國經濟面臨數十年來最嚴峻形勢。《華爾街日報》報道,在此背景下,含自力更生意味、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內循環」經濟戰略熱納入新一個5年規劃,副總理劉鶴領銜推動,但要面臨至少3重困難。《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習近平推動中國經濟加快『內循環』轉型」的中譯報道,指習近平自今年5月以來發表的一系列談話中,提出了名為「內循環」的新戰略,將國內消費、市場和企業,作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
而來自海外的投資和技術雖然仍令人嚮往,但將更多地發揮「輔」助作用。
今年10月五中全會 將議十四五規劃
「內循環」概念的細節還不明確,但讓中國消費者發揮更大作用的觀點,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
報道引述中國官員表示,「內循環」政策將在今10月份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敲定;與會的大約370名中共高層官員,屆時將討論始於2021年的新一個5年經濟藍圖、也就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
習怎用「內循環經濟」打硬仗?4條Q&A話你知
習近平保證不鎖國 澄清外界對「內循環」疑慮
中國官員又透露,作為副總理的劉鶴,將牽頭落實習近平新模式;劉氏是習近平在經濟政策上的關鍵人物,也是中美貿易談判的中方首席代表。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儘管決策層近期推出了一些提振消費,扶助國內企業的措施,為推動內循環作鋪塾,但措施還遠遠不夠。
根據《華爾街日報》這篇報道整理,內地推動內循環經濟,劉鶴至少要應對3項關鍵的挑戰。
其一:對國內民營企業扶助不足
劉鶴已意識到問題存在,報道指,中央部門已採取措施,幫助民營企業獲得更多貸款。
劉鶴還要求各級政府查清關鍵薄弱點,也就是一旦成為美國的制裁目標,哪些企業和行業可能面臨崩潰的危險,特別是脆弱民營企業,盡量讓他們獲得更多政府研發資金支持。
針對高科技,國務院本月4日發布了一項新指令,承諾為國內晶片製造商和軟體供應商提供減稅和其他經濟支持。
其二:如何理順國企擠壓民營企業的矛盾
儘管國家部門加強支援民營經濟,但《華爾街日報》引述參與政策制定的中國官員表示,領導層要求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策略,卻沒有改變。
有經濟學家指,國有企業是中共執政的基石,推動國企做強,可能會與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努力產生衝突。
報道特別指出,在疫情導致經濟幾乎停滯後,中國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增長,決策者們採用了增加大型基礎設施投資的老辦法;加上,中國政府希望締造更多全國性的領軍企業與美國競爭,因此對強化國有部門的重視程度不降反升。
其三:中國民間消費能力恐不足
報道指出,內循環政策的實施,關鍵是鼓勵中國消費者購買更多國產貨品,但中國目前的收入水平仍低於較發達的國家。
《華爾街日報》還補充,官員們說,中國轉向內循環,是因為中國政府意識到與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緊張關係將會持續下去。中國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張明更表示,強調經濟內循環說明中國政府對中期內的外部環境並不樂觀。
HKET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