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能源進口依存度分析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18年,歐盟近60%的能源需求(不包括英國)通過凈進口來滿足。隨著歐洲能源市場的日益一體化,單純以某個國家為中心討論進口依存度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在整個歐盟範圍內進行分析將變得更加重要。成員國進口模式差異大
在歐盟消耗的能源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其餘大部分是化石燃料,如硬煤和褐煤、天然氣和原油。不過,大部分歐盟的能源需求(約60%)是通過進口來滿足的。
2018年,歐盟近三分之二的能源進口是石油產品,其次是天然氣和固體化石燃料;俄羅斯是以上三大類產品的主要歐盟外供應國,其次是挪威的原油和天然氣。
歐盟成員國的能源進口模式差異很大。在馬耳他、希臘和瑞典等國,80%以上的進口產品是石油產品;匈牙利、奧地利和意大利三分之一以上是天然氣。2018年各國總進口依存率從0.7%(愛沙尼亞)到超過90%(塞浦路斯、盧森堡和馬耳他)不等。
根據2019年國際能源署的國別報告,2018年,歐盟成員國進口能源依賴度最低的國家是愛沙尼亞,其次是丹麥(24%)、羅馬尼亞(24%)和瑞典(29%)。愛沙尼亞能源高度自給自足的基礎是國內生產的頁岩油,頁岩是一種富含能源的沉積岩,既可以燃燒發電,也可以用於生產液體燃料。
隨著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氣逐漸被淘汰,許多人認為有必要用合成燃料部分替代它們。可再生電力被轉換成綠色氫能、甲烷或合成汽油(Power-to-X)作為能源,可應用在工業、公路貨運、航運或季節性能源儲存中。根據幾項研究和政界人士的說法,德國將不得不大量進口這些綠色燃料,因為該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空間有限,而世界其他地區生產的Power-to-X要便宜得多。
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天然氣用於工業部門(如電力和供熱、化工),其次是居民家庭(主要用於供暖)、公共電力和制造、貿易。運輸中的天然氣消耗量很小,大部分的天然氣被燃燒產生熱量,只有一小部分用於發電。
許多專家將天然氣視為通向低碳經濟的橋梁。因為天然氣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低於煤炭或石油。然而,在評估整個溫室氣體排放的生命周期時,需要考慮到無組織排放,如生產運輸中的甲烷泄露。
德國政府表示,計劃退出核電和燃煤發電意味著中期天然氣需求將增加。然而,許多分析人士懷疑隨著能源效率的提高,天然氣總需求將在能源轉型期間上升,可再生能源、綠氫等將越來越多地滿足整個歐洲的能源需求。對未來歐盟和德國天然氣需求的預測差異很大,大部分專家預計會下降。
電力轉氣(Power-to-gas)作為將電能轉化為甲烷或氫氣直接使用或長期儲存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方式,現在處於試點階段,尚未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德國聯邦政府在尋求氣候中性的過程中大力押註綠氫,並表示其中大部分將依靠進口。
在2018年的一份分析報告中,德國在逐步淘汰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同時,需要有針對性地使用包括天然氣在內的電力合成燃料,才能達到長期氣候目標。智囊團一致認為,這需要大量進口。為此,德國和歐盟先後出台了氫能戰略法案,最大程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盡早實現氣候中性目標。
國際能源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