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已經確定轉角,請自求多福
本帖最後由 J-20 於 2011-11-30 18:04 編輯怡居地產王文彥
樓市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已經轉角。這裏有兩個參考性指標:
1. 截至11月6日前的6周,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連續下跌。如果翻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有紀錄以來(由1994年1月起)的數據,大家會發現所有連跌5周或更長的連跌紀錄,皆是樓市下跌周期中出現,包括1994年至95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後以及2008年海嘯前後那三次下跌浪。在樓市上升周期中,沒有一次調整是5連跌或以上的;
2. 今年恆指的高點為4月8日的24,469點,低點為10月4日的16,250點,至11月23日祇能勉強反彈至17,864點。在過往7個月,股市及地產股已大幅下跌,跌幅二、三成的藍籌地產股比比皆是,以龍頭地產股新地為例,現價較去年底的高位跌了33%。以往藍籌地產股出現這樣的跌幅後,通常可以確認樓市已經轉角或不久(三至九個月)就會看到樓市轉角。
究竟今次樓市轉角是甚麼時候出現?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它是在今年7月初出現的,那時是100.29點。自此以後,點數基本上是一浪低於一浪地出現。如果我們檢視一些藍籌屋苑,太古城、康怡花園、海怡半島、杏花邨、黃埔花園及沙田第一城的樓價高點分別在今年5月
(平均價$10,421)、5月(平均呎價$8,144)、6月(平均呎價$8,230)、
7月(平均呎價$8,249)、5月(平均呎價$8,067)及6月(平均呎價$6,007)出現,
較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所顯示的拐點更早一、兩個月。
為甚麼樓市會轉角?除了上述兩個參考性指標,還有甚麼原因令我那樣確定樓市已經轉角,而不是一個上升浪中的較大調整?樓市轉角主因如下:
1.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各國央行紛紛採取大印銀紙的量貸寬鬆貨幣政策救市。這種政策治標不治本,對實體經濟幫助不大,而且有許多嚴重的後遺症。二、三年下來,美國經濟復甦似有若無,十分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總在9%以上);歐債危機惡化,大有機會陷環球經濟於衰退;內地收緊銀根以打遏樓市泡沫和通脹,經濟放緩;隨著外圍經濟惡化,香港經濟開始轉弱,出口轉口貿易顯著放緩,公司裁員的現象已陸續出現。曾特首11月9日在美國發表「技術性衰退」論,預料今年本港經濟增長由去年的7%下跌至5%,2012年更有機會下跌至2%。在這情況下,股市首先大跌,房地產價格亦開始下跌;
2. 歐盟國基會總幹事拉加德已經提出警告,全球經濟將會面臨失落十年的風險。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明言解決歐債危機需時至少十年。香港屬開放型經濟,無可避免受外圍經濟興衰影響,那就意味香港很有可能長期(十年左右)面對經濟衰退的風險,而房地產價格已開始的下調
,亦因此不免長期延續;
3 過去兩年餘,主要利好房地產因素不外四個:土地(最終亦即住宅單位)供應不足、超低利率、源源不絕的外來熱錢(特別是國內的,大部份集中於購買香港豪宅)及通脹。但隨著經濟放緩,樓價不斷下調,市民對物業的需求大減,住宅單位供不應求不再存在;內地收緊銀根,企業資金短缺,不少民企為了籌措資金,不惜付出高昂代價向地下錢莊求借。能夠以較低成本在香港借到錢的內企,自是樂於在港融資。對香港銀行來說,貸款予內地企業,遠較本地按揭貸款利潤高。各取所需下,香港銀行「水緊」壓力有增無已,港元貸款升幅高於港元存款,除節流(少做本港按揭)外,銀行也致力於開源,滙豐和永隆等多間銀行已相繼推出新的港元存款優惠(主要是加息)吸引存款。港元成本不斷上升,按揭利率最終不斷被拉高,在短短不足半年內,按揭利率已由低位的不足一厘,上升至3.25厘,而且還有上升空間。也就是說,過往二、三年在美國主導下的超低息局面,在香港的特殊環境下,不知不覺已經灰飛煙滅;由於香港物業價格已見頂回落,而國內銀根緊縮及房地產價格開始大幅回落,內地客近期不但不再大力吸納香港的豪宅,還著手拋售在港物業,以解國內資金之急。以內地買家熱中於投資的九龍站地區為例,旺市時每月動輒百餘二百宗買賣成交,今年1月成交仍在百宗以上,其後每月交投則有如坐滑梯,一瀉如注,最近數月每月成交不外20至30宗,11月至18日為止,僅錄得六、七宗成交。內地買家已大幅減少,內地客熱錢支撐香港樓市的局面好景不再。另一方面,由於歐債危險,環球資金都走到美元避險,美滙趨升。美滙反彈驅使大量熱錢流出香港;至於通脹,國內最近基本上已成功將它控制於5%左右,若再將之下降一、兩個百份點,通脹就不足為患。如果這樣,深受入口國內貨物價格影響的香港,通脹亦有望降低。
不難發覺,四個有利本港樓價的因素,已成明日黃花。
4 特區政府在過去一年多,實施了不少有力的壓抑樓市政策或措施(特別是額外印花稅、收緊按揭成數),趕絕炒家,大量減少了虛假需求,物業供不應求的形勢頓時180度扭轉。在外圍經濟不濟的情況下,這些依然保持的政策或措施,加速了樓市的調整;
5 今年1月,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香港住宅樓價相當於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的11.4倍,比率數字全球最高,屬於極難負擔的水平。報告列出的82個人口達到
100萬以上的城市,各地樓價負擔中位數祇是4倍,可見香港樓價的確處於一個極其偏高的水平,遠遠超出市民的購買力。樓價位高勢危,早就想覓機調整,一旦遭遇外圍經濟惡化,終極一跌自是避無可避。
綜觀上述原因,利好樓價的因素已陸續消逝或作用大減,但不利的因素則愈來愈多,愈來愈惡化,樓市的繁榮期還怎可持續下去!這是我那麼肯定樓市已經轉角,自此從繁榮期踏入衰退期的因由。
轉貼facebook!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