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21-3-17 22:05:20

央視曝殲-7H型最後一次露面 中國殲-7系列還能再戰多久?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防軍事頻道《國防科工》欄目播出了各位軍事宅男的“老婆”莊爺走進空軍航空兵某部、探訪空防前線傳奇戰鷹的節目。從視頻中放出來的畫面看,擔綱這期節目“主角”的,正是該部列裝的殲-7型戰鬥機的第二階段改進型號殲-7H型戰鬥機,距今已有超過三十年歷史了。根據莊爺的介紹,該部在今年就要進行整體換裝,原有的殲-7H(包括一部分作為同型教的殲教-7)將被替換,更換為某型先進國產戰鬥機。而這也是殲-7系列戰鬥機在當下殲-10C、殲-16、殲-20這中國空軍“三劍客”“獨霸”國防軍事頻道的當下,堪稱“小二黑”的殲-7型戰鬥機為數不多的再次亮相。

那麽,此次亮相的殲-7H型戰鬥機,在中國空軍龐大的殲-7家族裏到底處於何種地位、殲-7H的技戰術性能在第二代戰鬥機裏到底如何、目前中國空軍還有多少殲-7系列戰鬥機、啥時候才能被“徹底更換”呢?

殲-7H型在殲-7家族中的位置

咱們先說第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中國空軍從1964年年初利用進口的米格-21F-13的散件組裝第一架“62式”殲擊機開始,一直到21世紀的頭幾年,殲-7系列殲擊機的研發與批產大概可以用“三個階段”來進行劃分,包括自用型號、出口型號、臨時“分岔”進來或出去的改進技術路線等,各種殲-7飛機的型號加起來起碼有十幾種,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飛機家族。如果我們暫時放棄一些次要的型號、重點介紹在殲-7型殲擊機系列化發展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備劃時代意義的“重點型號”,大概可以對殲-7型殲擊機的家族譜系進行如下總結:

第一階段技術改進型

首先是基於米格-21F-13平台所做的“第一階段技術改進型”,包括最早的利用散件組裝的“62式殲擊機”(後正式定名為殲-7型殲擊機);在殲-7型殲擊機基礎上進行了有限的技術改進、提升了該機空戰格鬥性能、可以攜帶最早的PL-2型空對空格鬥導彈、但是依然只具備晝夜空戰能力的殲-7I型殲擊機。


用進口散件組裝的“62式殲擊機”


在這一階段,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空軍對於米格-21F-13的態度是“消化吸收,有限改進”,由於航空工業技術水平所限,空軍對於殲-7平台的利用程度並不算很足,研發出來的改進型號其性能只能說堪堪夠用。

第二階段技術改進型

其次是基於殲-7I型平台、融合了上世紀70年代中國航空工業部分技術、參考了一定的進口技術的殲-7“第二階段技術改進型”:

首先是1978年首飛的、堪稱具備劃時代意義的殲-7II(後改稱殲-7B)型殲擊機。該機相比較殲-7I型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包括更換了新一代機電式儀表、FWP-7B型渦噴發動機、使用HTY-2型火箭彈射座椅和後拋式座艙蓋代替原有的整體帶離式彈射座椅等,在全包線飛行性能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埃及空軍裝備的出口型殲-7B(F-7B)


其次是基於米格-21“羅馬型”也就是在羅馬尼亞實施測繪的米格-21MF而研發的殲-7Ⅲ(後改稱殲-7C型),該機可謂是殲-7家族中完全“外來”的型號,相比原有型號換用了FWP-13型渦噴發動機,安裝了最新型的截擊雷達具備全天候攔截能力等,但這一型號並不成功;


殲-7Ⅲ151號原型機

第三是在殲-7B型飛機上實施深度技術改進、原本準備用於外貿的、但實際上起到了技術驗證機作用的F-7M型戰鬥機,相比殲-7B型,F-7M型戰鬥機換用了馬可尼公司的新型全波形火控雷達,956型綜合平視顯示器和大氣數據計算機等,這也是綜合平視顯示器在中國戰鬥機上的第一次使用;


基於殲-7B發展出的殲教-7型教練機

第四則是基於殲-7B發展出的殲教-7型教練機,該機的飛行性能難以恭維,有“最難飛的殲-7”之稱,但是起碼解決了殲-7部隊嚴重缺乏同型戰鬥教練機的難題。

第三階段技術改進型

最後則是殲-7系列的“第三階段技術改進型”,也是最後一個階段,該階段主要由三個型號組成:

殲7E是殲7系列飛機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成飛公司當時產品改型中改進最大、難度最高的一個項目

首先依然是在殲-7B型飛機基礎上、融合了一部分F-7M型飛機技術成果的殲-7E型殲擊機。該機相比殲-7B型,最大的改進是由西工大沙伯南教授領銜、重新設計了殲-7型飛機的機翼,將原本的三角翼設計改為雙三角翼設計,這一設計原本是為了配套八號彈掛裝後導致的機身重心改變,但實際運用中對飛機機動性的改進遠遠超過了設計初衷,殲-7系列“小F-16”的稱呼也正由此而來。除此之外,殲-7E型還使用了國產平視顯示器、綜合化機電式航空電子設備、大氣數據計算機與新型導航設備,具備較強的空戰格鬥能力,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空軍戰術性能最好、可靠性最高的殲擊機之一,但美中不足的是該機缺乏火控雷達,依然只安裝了雷達測距器。



二是在殲-7E型飛機的基礎上、換用了國產小型平面縫隙陣全波形火控雷達、進一步改進了機載航空電子系統的殲-7G型。該型飛機由於研發過程中得到了部分殲-10型殲擊機的技術下沈,其航空電子系統已經具備了少量第三代戰鬥機的技術特征,比如它甚至配備有頭盔瞄準器等,而這也達到了國產殲-7系列飛機技術改進的“最高峰”,隨後殲-7系列正式停止了發展。


殲7G型戰機首飛圖

但是,在殲-7G系列技術下沉後,中國空軍用部分殲-7G的成熟技術(重點是安裝火控雷達),對當時現役的部分殲-7E型進行了技術升級,從而搞出了殲-7系列最後一個國產型號、可能只有軍隊編號無廠方編號的殲-7L型。

殲-7H所在的位置

估計不少讀者可能會不明白:不是殲-7H嗎,怎麽在殲-7系列的“三個平台”的主要型號裏偏偏沒有“殲-7H”這個型號的身影呢?其實,這個“殲-7H”,某種程度上更應該被稱為“殲-7IIH”,屬於殲-7II型也就是殲-7系列第二階段平台的小改進型號。相比原有的殲-7II/B型,殲-7H型的改進主要放在了兩個方面:

一是換用了FWP-7B型渦噴發動機的小改型FWP-7BM型,相比原有的渦噴發動機改善了啟動機性能,具備更好的維護性;

二是最大的改進、換用了新型的導彈掛梁與發射架控制電路,這一改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套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從以色列引進不久的“怪蛇-3”型空對空導彈(也就是所謂的“八號彈”),同時也可以兼顧掛載當時中國空軍的PL-2、PL-5B型空對空導彈。由於我軍對於以色列制造的“怪蛇-3”殺傷區遠界性能極其看重,甚至在九十年代一度有將該型紅外制導格鬥彈作為低配版“中距空對空導彈”的打算。

當然了,由於殲-7H型戰鬥機沒有火控雷達,盡管它具備掛載“怪蛇-3”導彈的能力、其空戰性能也確實不容小覷,但它肯定不具備任何超視距空戰與中距攔射能力。

殲-7H的技戰術性能

在明確了殲-7系列戰鬥機的龐大譜系、殲-7H型戰鬥機在殲-7系列戰鬥機家族中的地位後,殲-7H型戰鬥機的技戰術性能究竟如何咱們也不難認知:暫時不談該型飛機與第三代戰鬥機的比較(因為實在沒有辦法對比),就在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在殲-7系列戰鬥機家族中對比,殲-7H型戰鬥機的性能也就比殲-7B型高得有限,但絕對沒有辦法和殲-7E型相比。

先說與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後期改進型對比,大家都知道,盡管貴為“第二代戰鬥機”,但是諸如日本空自的F-4EJ型、中國空軍的殲-8F/H型等,要麽開始就具備中距攔射能力,要麽在中期技術改進後配備了半主動甚至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從而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超視距攔射能力,甚至具備了和一些早期三代機“掰掰腕子”的能力。相比之下,殲-7H這個型號,在早期就是在殲-7B的基礎上實施“小改”的產物,中間也沒有進行過多少技術狀態提升,指望該型機與目前各國依然在役的、具備“二代半”性能的第二代戰鬥機抗衡,確實有點勉為其難。

而與中國空軍的殲-7系列戰鬥機家族對比,殲-7H型同樣不算是個性能多優秀的型號。咱們前面說了,該型飛機相比殲-7B型,最大的改進之處大概就是換用了新型的GDJ-3型通用導發架,可以配套掛載PL-8B型近距離格鬥彈,其攻擊範圍無疑比當時一票依然只能使用PL-2這種導彈的殲-7B型要大不少。

央視曝殲-7H型最後一次露面 中國殲-7系列還能再戰多久?

但是首先,殲-7H型為了掛帶“怪蛇-3”空對空導彈,也是付出了較大的性能代價的,主要是由於“怪蛇-3”的重量偏大,掛上飛機後導致飛機重心後移難以配平,為此不得不在飛機頭部加上了130千克重的“死重”鉛塊,一架空重才幾噸的飛機居然能加上130千克的死重,這對於飛機的機動性影響可想而知,直接導致了殲-7H型機動性實際上是不如殲-7B的,更不如專門進行了亞音速性能優化、空戰格鬥能力更強的殲-7E/G了。

其次,盡管殲-7H型可以攜帶“怪蛇-3”,但在缺乏火控雷達與頭盔瞄準器的情況下,該機對“怪蛇-3”實戰運用差不多也就是個心理安慰作用,是很難發揮出“怪蛇-3”與PL-8B的大離軸角攻擊性能的,在這方面它相比殲-7系列的最後兩個型號殲-7E/G同樣遠遠不如。從這個意義上看,殲-7H更像是殲-7系列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急就章”型號,“比上”也不足,“比下”似乎也不太足,說它是中國空軍目前列裝的性能最為落後、只能勉強湊個編制、維持個戰備的主戰機型,大伊萬認為並沒有什麽問題。

既然如此,咱們也就不難理解,為啥莊爺會在節目裏說,這一列裝有殲-7H型戰鬥機的部隊很快就要對裝備進行更換了,而伴隨著中國空軍的殲-7H型戰鬥機全部退出歷史舞臺,目前空軍戰鬥序列中在役的,估計只剩下了殲-7E/L/G三個型號,這三個型號可能還有最後四、五年的服役時間,殲-7系列這一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具備非凡意義的型號,可能會在2025年到2027年間,徹底告別祖國的藍天。

中華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視曝殲-7H型最後一次露面 中國殲-7系列還能再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