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2無人機亮相“應急使命•2021”演習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道】5月14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奔赴四川雅安,參與國家“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第一時間抵達“災區”搭建信息平台、打通“生命通道”。由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的“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三年來首次舉行的大規模實兵檢驗性演習。
國務委員、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王勇,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應急管理部部長黃明,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四川省省長黃強,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應急管理部、四川省委省政府、軍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現場觀摩演習。
演習模擬四川突發7.5級地震,災區房屋倒塌損毀嚴重,造成大量人員被壓被困,當地電力、通信、道路、橋梁部分中斷。這次演習對標實戰要求,具有實戰性、聯合性、檢驗性、引領性等特點,以抗震救災全流程、全要素為主線,按照統一指揮、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統籌國家和地方搶險救援行動,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主力優勢、軍隊應急救援力量突擊優勢、專業應急救援力量技術優勢和社會應急力量輔助優勢,檢視國家和地方應急資源統籌運用的效能,探索完善通信空天地一體組網、力量空地一體投送、多層級多力量統籌指揮等方法手段,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磨合指揮協調機制,增強搶險救援能力,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意識。
地震一級響應啟動後,應急管理部第一時間調派“翼龍”無人機空中通信平台,快速飛抵雅安震區執行災情偵察、應急通信任務。“翼龍”無人機空中通信平台是航空工業為應急管理部打造的應急通信國家力量,可定向恢復50平方公里的移動公網通信,建立覆蓋15000平方公里的音視頻通信網絡,能夠保障雅安全境專網通信,為國家現場指揮部指揮調度、視頻會商提供強力保障。“翼龍”無人機系統平台可應用衛星遙感、空中勘察等技術,實時獲取受災重點區域、山體崩塌(滑坡)、堰塞湖等災情,為指揮部第一時間確定救援救災重點方向以及動員和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決策依據,為救援工作第一時間打開生命通道。
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系統通過採取公網、專網、衛星通信方式互為補充,針對災區“三斷”(斷路斷電斷網)情況,融合空中組網、高點中繼等技術,實現圖像、語音、數據上下貫通,橫向互聯、可視指揮,幫助全面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為國家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展現了航空工業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創新發展新成就。
實戰演習測試結果表明,“翼龍”光電吊艙圖像清晰、雷達數據齊備、航測地圖精準,現場音視頻數據與應急管理部指揮大廳實時交聯,實現了實時調度和高效指揮,充分體現了“翼龍”無人機系統平台的實戰保障能力,解決了斷路斷電斷網極端情況下,“力量突不進去、信息傳不出來”的實戰難題。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近年,航空工業配合國家應急管理部連續開展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實戰實戰演習,以高端航空裝備研發積累的核心技術為基礎,發展具有技術前瞻性的基礎設施,解決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瓶頸難題。航空工業作為航空裝備研制生產的“國家隊”,竭力保障著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和能力建設,為我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提升提供強有力支撐。
回首2008年汶川地震,如果有“翼龍”這樣的先進航空裝備,將第一時間打通生命通道,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如今,無人機憑借響應速度快、空間限制小、救援能力強等優勢,已逐步成為我國應急救援體系中的重要角色,為及時掌握、準確研判災情提供科學依據。
此次參與實戰演習的應急通信保障型“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是由航空工業所屬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在“翼龍”無人機系統平台的基礎上,針對國家應急管理需求,為災害探查、應急通信保障、應急投送等任務研制的大型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系統。該系統由無人機、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統組成。該型無人機搭載了光電吊艙、合成孔徑雷達、航拍CCD相機、應急通信保障吊艙、應急投送艙等設備,具有航程遠、留空時間長、承載能力大、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可在多種極端條件下,完成多譜段災害現場探查、公/專網應急組網通信、應急物資投送等任務,並融入應急指揮體系,是我國應急救災保障的新力量。
中華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