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_2007 發表於 2012-3-7 19:58:00

蟹板吸引來水邊生物

「為什麼大家會有混凝土不利於環境的印象呢?肯定有可供生物棲息的混凝土護岸」,日本鹿島建設公司環境本部專任部長柵瀨信夫這樣認為。從這種逆向思維中誕生了適於生物棲息的混凝土造「蟹板」。


http://big5.nikkeibp.com.cn/eco/images/image2011/08/31/s007ps01.jpg
蟹板上爬著許多螃蟹,它們將接縫處的間隙當成了藏身之處。

將天然石頭垂直堆砌而成的石牆護岸雖然適於生物棲息,但工匠的技術必不可缺。混凝土只需將水泥溶入水中,並摻入沙子及小石子之類的加強材料即可製成,雖然具有較高的強度及耐久性,但卻成了環境破壞的象徵。

柵瀨部長花1年時間走遍了日本全國,對「生物可棲息的混凝土牆」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了解到生物棲息的混凝土牆的三個共同點。

首先是「表面的亮度」。當直射日光照到新的白色混凝土上時,會令人感到眩目,甚至無法直視。

這些反射光含有大量紫外線,會制約生物的行動。要調整剛剛完成施工的混凝土的亮度,有摻入顏料等色素、或者採用深色沙子等加強材料這些方法。  


http://big5.nikkeibp.com.cn/eco/images/image2011/08/31/s007ps02.jpg
● 陽臺式護岸截面圖
「芝浦島護岸」(東京都港區)上設置的蟹板在前面配置了作為小型灘塗的「潮水灘」(資訊來源:鹿島建設)


發現400多只螃蟹
其次是「混凝土表面光潔度」。雖然剛剛完成施工的表面十分平滑,但歲月變化會使表面產生凹凸。這些凹凸上會附著細小的泥土,在這裡自然生長的藻類、苔蘚類及黴菌會成為小動物的餌料,借助這些凹凸可以在垂直面上爬上爬下。蟹板上設置了大約2毫米的銳利凹凸,從而更利於動物攀爬。

第3點是「接縫處」。石頭牆壁的石塊之間形成不規則的間隙,這些小的空間可成為小動物的生活場所。

在蟹板上的20釐米厚板材的接縫處,縱橫方向上都製作了寬度為5釐米、深度為5釐米的間隙。這是一些如果人將手腳勾住間隙也能攀爬的凹坑。在接縫交叉的部分開有貫通20釐米厚板材的、直徑為5~8釐米的孔,將此設為生物通行的隧道。隧道的數量方面,在高為2米、長為100米的板材上有超過300個隧道。接縫處的間隙以及隧道內保持在30℃以下,可成為生物的棲息地。


http://big5.nikkeibp.com.cn/eco/images/image2011/08/31/s007ps03.jpg
蟹板(生態板)設置在已有護岸的外側。

由於蟹板採用在現有護岸的沿海一側設置混凝土板材的施工法,因而無需對現有護岸進行改造,即可將螃蟹等生物吸引回來。

「螃蟹是一種作為食物鏈重要環節的中間生物。大量繁殖的幼蟹以植物性浮游生物為食長,有些成魚以螃蟹為食。螃蟹以及蝦可作為海邊生物多樣性的指標」,柵瀨部長介紹說。

蟹板的第一個引進事例是在2000年。在東京灣中央防波堤的混凝土護岸上設置了兩塊2米×2.5米的蟹板,1年後的調查結果顯示蟹板內有454隻螃蟹。2002年,在東京江東區的填海造地區域有1400米的護岸採用了蟹板。2006年「芝浦島(Shibaura Island)護岸」(東京都港區)上設置的蟹板有157個孔中住進了螃蟹,有許多螃蟹生活在那裏。  


http://big5.nikkeibp.com.cn/eco/images/image2011/08/31/s007ps04.jpg
「芝浦島護岸」(東京都港區)上設置的蟹板。因為螃蟹等多種生物棲息在這裡,因而成了周邊居民的休閒場所。

解決成本較高問題的施工法在2009年開發了出來。如果結構中的混凝土護岸及蟹板都進行新建,那麼將花費以往3倍的成本。由於開發出了混凝土結構與蟹板一體化的護岸施工法,從而將成本控制在以前的大約1.2倍。因此,在運河等處,海邊生物有望重新來此繁衍。

重點是混凝土與生物的關係

混凝土是將水泥、加強材料(沙子及小石子等)以及水混合,然後灌入模具凝固而成。建築土木工程用的水泥是將黏土及石灰在高溫下燒結後製成的粉末,具有溶于水後變硬的性質。與普通混凝土抑制水分吸收所不同的是,可直接種植植物的「綠化混凝土」具有吸收和保持水分的功能。生物的棲息「需要混凝土兼具透水及保水功能,並且形成濕潤的空間」,柵瀨部長這樣說。


http://big5.nikkeibp.com.cn/eco/images/image2011/08/31/s007ps05.jpg
採用了保濕(保水性)混凝土「蛙板」的排水溝。

在陸地上的水渠及人工斜坡保護等方面,目前已開發出了採用碎麻絲(長度為10~20毫米)等植物纖維作為混凝土加強材料的「保濕混凝土」。  

將排水溝的U字形溝改為保濕混凝土的「蛙板」之後,可防止青蛙等生物的減少。被困在U字形溝中的生物被太陽曬死的事例相當多。

蛙板的強度與普通板材相當,但可吸收和保持20~30%的水分。鹿島建設公司將這種新開發的混凝土定位於「具有與土壤同樣的蒸發及毛細管作用的生物共生混凝土」。

近幾年來,輿論開始宣傳「混凝土向以人為本轉變」的理念,因此,混凝土正在向環保型發生變化。(《日經環保》特約撰稿人:井上雅義)

http://big5.nikkeibp.com.cn/eco/tayoucomp/1117-20110831.html

香港應該引進有關技術.

孤寂如雲 發表於 2012-3-7 23:49:06

這個概念有點類似人工魚礁。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蟹板吸引來水邊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