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中國96式坦克似轟飛T-72炮塔 超俄制坦克
疑似南蘇丹T-72坦克被擊毀圖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5月6日發表文章,對網上爆出的南蘇丹被毀T-72坦克的圖片進行了分析。據悉這輛坦克可能是被蘇丹政府軍裝備的中國產96式主戰坦克摧毀的。文章認為,盡管該圖片的真實性仍然存疑,但通過對其中細節的分析得出,可信度較大。由此不難認定,若圖片屬實,那麼中國坦克不僅已經完全超越俄制坦克,而且之前的技術儲備式研發也經受住了實戰考驗。以此為契機,中國坦克或取代俄制坦克,與歐美坦克展開高端坦克軍售競爭。
近日,一張疑似被蘇丹政府軍裝備的中國產96式主戰坦克擊毀的,南蘇丹俄制T-72主戰坦克的照片在網上曝光。盡管照片上並未顯示具體國別,但從照片的人員裝束可斷定,其拍攝地為非洲。而被擊毀的,也確系已加裝反應裝甲的T-72B型主戰坦克。而蘇丹裝備的少數幾種反坦克導彈是難以將其徹底擊毀的。造成這一戰果的,只能是另一輛性能更好的主戰坦克。因此,蘇丹政府軍裝備的中國產96式主戰坦克是最可能獲得這一戰果的裝備。如果猜測屬實,那麼這一戰果不僅預示中國坦克水平已經超越俄羅斯,能夠獲得更好的實戰表現,同時還表明中國之前的技術研發不僅能滿足實戰需求,而且日後也能在高端的坦克軍售市場上,與歐美等國展開競爭。
首先,疑似戰果預示中國坦克戰鬥力超越俄羅斯。
在這張照片上,一輛已加掛“接觸-1”型反應裝甲的俄制T-72B型主戰坦克被完全擊毀。炮塔因車內彈藥殉爆而被掀翻。而通過倒扣的炮塔中,坦克炮的炮尾仍完整。車體被毀嚴重但後部及側面結構相對完整,由此不難得出,該坦克是被敵方坦克擊穿車體正面裝甲而被擊毀的。雖然蘇丹政府軍裝備的反坦克導彈相對有限,但南蘇丹坦克裝備貧乏,不會讓寶貴的坦克在戰場上單打獨鬥,因此伴隨坦克的大量步兵並不會讓蘇丹的反坦克導彈發揮作用。所以,擊毀該坦克的,極有可能是蘇丹政府軍的主戰坦克。在其坦克武庫中,有能力完成這一任務的,只有中國產的96式主戰坦克。而這一戰果可視為一個標誌,即中國坦克的戰鬥力已經超越俄羅斯同類裝備。
在解讀這一戰例時,很多人會專注於這樣一個細節,即無論是蘇丹還是南蘇丹,其軍隊訓練程度均較低,因此,以這一戰力評定中國兩國坦克水平的高下,有失偏頗。但眾所周知,同樣的武器,在強者對決與弱者對決中是沒有本質差別的。且作為中國在獲得俄羅斯(主要是T-72坦克技術)及西方新型坦克技術之後研發出的自主產品,96式主戰坦克的技術含量無疑更高,這對於訓練程度較低的部隊而言,無疑可能極大限制坦克的有效使用,最終其高技術水平將成為其戰力發揮的拖累。但在此次較量中,勝者確實是中國坦克。顯然,中國坦克技術水平雖相對較高,但其掌握難度並不高於結構更簡單、裝備時間更長的俄制T-72坦克。且照片顯示,此次較量的發生地點是非洲最典型的平原地帶。在這一環境中,最重要的性能就是坦克的火控與火炮的遠射能力。因此,中國坦克的勝出預示,國產的俄系125mm坦克炮在性能上已經超越原版產品,且中國國產的火控系統性能,已經超越俄羅斯。通過對這戰例的很簡單分析不難看出,中國已在中俄兩國主戰坦克的綜合性能較量中全面勝出。
如果中國96式主戰坦克的對手不是陳舊的T-72主戰坦克,而是更新的T-90主戰坦克,結果又會怎樣呢?答案是中國坦克仍將是最終的勝利者。原因很簡單,通過俄羅斯與印度實際裝備的T-90坦克的圖片來看,其動力裝置相比T-72並無提升。彈藥也僅限於改進,並未像中國那樣,成功的將長桿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彈丸技術融合到分裝彈藥之中,因此打擊效果與中國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在火控系統方面,即使是最新的T-90AM,仍未裝備車長周視儀。裝甲方面,其采用的仍是冷戰時期研發的“接觸-5”型反應裝甲,與中國不斷發展的附加裝甲技術難以相比。因此,即使是性能在中國處於二流水平的96式主戰坦克,在面對最新的俄制T-90主戰坦克時,獲勝幾率也遠遠高於對方。
底盤上方的車體和發動機蓋板已經被爆炸撕扯光了,劇烈的燃燒讓車身變成紅色
其次,儲備式技術發展使中國坦克通過實戰考驗。
眾所周知,即使是最新的中國產99式主戰坦克,其仍殘留著諸多俄制技術的痕跡,但對比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俄兩國的坦克發展卻會發現,盡管存在明顯的技術淵源,但兩國的發展方式卻截然不同。在獲得了來自俄羅斯與西方的全新坦克技術之後,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結束了之前繁雜的“家族式”技術研發。轉而集中力量重點發展少數幾種重點型號,最終形成了今天以96、99兩型坦克構成的中國裝甲部隊主幹。反觀俄羅斯,其受制於自身坦克技術發展乏力與經濟因素的影響,盡管不斷有新的坦克型號面試,但各個型號的性能提升並不明顯,最終造成其坦克技術在今天相比中國的頹勢。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因素之一,就是中國采用了效率更高的“儲備式”技術發展模式。
所謂“儲備式”技術發展模式,即在獲得某些基礎成果之後,並不馬上加以應用,而是用作技術儲備,作為發展更高端技術的基礎。這種發展方式之前被更廣泛用於海空裝備的研發,坦克裝備綜合技術難度相比戰艦、飛機簡單得多,所以很少采用這種技術發展。但中國受制於自建國至上世紀80年代初漫長的技術發展停滯與國際技術封鎖,技術研發與應用均相對困難,因此,中國不僅在那一時期采用了“儲備式”技術發展模式,使艱難獲得的技術成果可以獲得更深層次的發展。在獲得大量外來新技術的時期,也通過這一模式,使外來技術一方面可以在自身的技術體系內繼續發展,使其更加符合自身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使外來技術與本國技術融合,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術水平。而該模式固有的產品面世量較低的缺點,也因這一時期中國面臨的相對穩定的國際技術顯得並不那麼明顯。因此,“儲備式”發展模式不僅使中國的坦克技術在獲得外來技術支持後取得了長足進步,更使未經實戰考驗的中國裝備在面臨實戰時顯得得心應手。
經過最新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各型武器裝備的綜合性能均獲得了明顯提升,但其缺乏實戰經驗這一因素,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更使其在軍售市場上屢屢碰壁。不過,此次96式主戰坦克在蘇丹的戰果無疑表明,在“儲備式”發展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中國裝備,盡管不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但其整合的部分技術卻經過了充分的實戰考驗,比如中國坦克裝備的火炮、裝甲與行走裝置。因此,中國坦克在首次登上實戰戰場之前,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戰能力。此次蘇丹戰例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坦克的能力。此外,“儲備式”發展模式的貢獻也很大。
第三,中國取代俄羅斯,與美歐進行高端坦克軍售競爭。
與海空裝備的發展趨勢類似,中國在以坦克為代表的陸軍裝備領域,已經逐漸達到甚至超越了俄羅斯。鑒於目前俄羅斯陸軍裝備技術裹足不前以及中國在該方面的高速發展,中國在陸軍裝備技術領域完全超越俄羅斯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由此,不難得出以下結論:中國不僅會在中俄陸軍裝備的國際軍售較量中占據越來越明顯的優勢,而且中國還將逐漸取代俄羅斯,與美歐等國家與地區在高端坦克軍售中展開競爭。
在以兩次美伊戰爭為代表的軍事沖突中,俄制坦克普遍給人留下了不及西方坦克的印象。這種觀點是不客觀的,因為在漫長的冷戰時期裏,蘇聯坦克對西方的威懾力遠大於其原子彈。而且,技術性能低劣的裝備僅靠數量優勢是無法達到這一效果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幾乎不可能發生類似庫爾斯克會戰那種大型坦克對決的後冷戰時期,俄制坦克在綜合性能上相比西方坦克確實存在一定局限。而中國坦克恰恰對俄制坦克的主要技術局限進行了有效改進,從而使自身具備了比肩西方先進坦克的能力。
以火炮為例,早在二戰時期,俄羅斯便以榴彈炮或高射炮為基礎研制了坦克炮。同一時期,西方坦克也處於類似的發展模式下,但是等坦克發展逐漸成熟之後,西方果斷地在坦克炮發展方面采取了技術密集模式。相比之下,俄制坦克炮的研發盡管也擺脫了之前的改進模式,但其仍把降低成本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最終造成只能依靠擴大火炮口徑來獲得火力優勢。雖然中國繼承了俄制坦克炮125毫米的口徑,但在生產過程中卻整合了技術水平甚至超越美德的瑞士鋼管制造工藝,因此即使是應用於96式“自用型簡裝”坦克上的火炮,也達到了美德現役坦克炮的最高技術性能。
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蘇丹這一戰例不僅可靠性存疑,而且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而之所以對其進行系統解讀,原因就在於它符合中國坦克的實際發展。事實上,中國坦克正在逐漸趕超俄制裝備,逐漸具備與美歐先進坦克相競爭的能力。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真正的實戰考驗仍是衡量裝備優劣的重要條件,任何其他方式都無法完全發揮對等的作用。因此,中國坦克要想完全成熟,相比先進技術,中國坦克需要更多的實戰考驗。
http://military.china.com/top01/11053250/20120509/17186335.html
接觸-1”型反應裝甲,依家已經有接触-5”型反應裝甲! “装甲方面,其采用的仍是冷战时期研发的“接触-5”型反应装甲,与中国不断发展的附加装甲技术难以相比。”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