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陳華順
[轉載wingchun2009.blogspot.com]陳華順
陳華順是廣東順德杏壇人,生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現在杏壇東馬寧,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陳華順的事跡。幸好有陳華順的嫡系曾孫、移居香港多年的陳國基師傅,通過陳師傅的敍述,我們可以領略到陳華順宗師的風采:
身高而力大無窮
陳國基先生說,有許多小故事,可以說明他曾祖父陳華順確實力大無窮。陳華順身材高大,超過1.9米,肚臍眼很深很大,放3個小梨子都不會掉下來。十多歲到佛山米店打工時,200斤一包的大米,人家肩扛背馱,而陳華順可以隨便抓起來丟給放大米的工人。四十多歲開「公和」找錢店時,兩個裝銀子的火水罐,每個超過100斤,陳華順一手提一個,平舉起來任意走。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有了一個外號「找錢華」,後來找錢華的名氣遠遠大過他的本名,以至於代替了他的本名。在杏壇自家門口,有一條小涌(小溪),找錢華背向小湧站成馬步,4個青年用木棍頂住他的肚子,他承諾,如果能把他頂到涌裏,他獎勵白銀10兩,結果4個青年不但不能頂倒他,反被他頂翻在地。8個人用牛頭繩拴住找錢華的大拇指用力拉,找錢華卻把他們拉得趴下。找錢華用拇指和食指摁住一疊錢幣,兩個人用繩子拴住錢幣拉,竟然拉不開一個錢幣。
得贊先生衣缽真傳
黃華寶、梁二娣兩人將詠春拳傳給佛山梁贊(外號贊先生)。陳國基的曾祖父陳華順自小在佛山打工,聽說佛山贊先生是詠春拳傳人,他在佛山筷子街杏濟堂授徒,陳華順常常從門縫裏偷學,贊先生發現了卻沒有點破,經過幾個月的考察,贊先生被陳華順的誠心所感動,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收他為門徒,由徒弟李華(外號木人華)代教,這時陳華順已經39歲。一年後,李華病逝,贊先生親自教授陳華順詠春拳棒。陳華順得贊先生衣缽真傳,成為首徒,同時還從贊先生那裏學得醫術,贊先生外出,他坐堂替百姓治病。
與黃飛鴻切磋武藝 (此乃傳聞,有待考証。)
陳國基先生說,根據家史記載,陳華順和黃飛鴻切磋武藝,有過精彩的故事。一天,黃飛鴻帶著兩個徒弟想找贊先生比武,當時比賽的規矩是首先比橋手。贊先生個子較小,自認為橋手難勝,而黃飛鴻也不認識贊先生,所以贊先生叫陳華順代師比武壓橋,陳華順使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黃飛鴻橋手壓倒,接下來比手法,陳華順又以內廉穿心掌、雙飛蝴蝶掌打敗黃飛鴻的羅漢十八掌之鐵閘關門。陳國基一邊說故事,一邊為記者表演蝴蝶掌,他說用這種掌可以遠距離攻擊對手。三個月後,陳華順又以六點半棍伏黃飛鴻的八卦棍。這次比武之後,黃飛鴻才知道他是陳華順,由此陳華順聲名大振。
徒弟是李小龍的師傅
得真傳滿師三年後,陳華順轉開崗瓦店並收徒教拳,除傳授給兒子陳汝棉和兒媳黎妙顯外,還有弟子雷汝濟、陳錫侯、吳仲素、吳小魯、黎厚培、何見、陳孔大、何漢侶、葉問等9人。詠春拳有三套刀、六套棍、十二套拳等功夫,但佛山弟子大部分只學得兩套半功夫,原因是他開崗瓦店,白天做生意,晚上秘密教武,而店內地方狹窄,只有一條過道。所以當初,他的弟子只學了小練頭(半套)、尋橋、標指共兩套半功夫,但學四門(半套)需要四個方位的空間而無法學。等到後來條件好一些,陳華順已年老血壓高,行動不便,弟子們終不能從師傅那裏學到全套功夫。只有兒子陳汝棉勤奮好學,有「兩廣陳汝棉」之稱,身手與父親相似,且陳華順經常回杏壇,所以他把贊先生秘傳功夫多傳給兒子。陳國基先生補充說:「功夫傳給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但他並不是不傳給其他弟子,實在是條件所限。」
葉問是陳華順最小的徒弟,當時還只有13歲,他帶一對翡翠玉求師學藝。但陳華順年老,葉問的功夫很多是從師兄陳汝棉、吳仲素那裏學得的。葉問後來成為李小龍的師傅,這樣說來,陳華順還是李小龍的師公。
陳華順教徒弟很嚴格,凡學本家派的弟子未滿3年為重由(非正式弟子),3年苦學為弟子,6年為次教,9年為坐教,10年苦學經師傅同意,方可收徒,而所學之人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品德善良之人。
1911年陳華順因中風回鄉養病,1913年病逝。
陳華順在佛山的門徒甚多,除傳技兒子陳汝棉外,有雷汝濟、吳仲素、陳錫侯、黎厚培、陳孔大、吳小魯、何漢侶、葉問等。
陳華順墓地受到政府保護
陳華順的墓地坐落在杏壇東馬寧陳氏宗祠附近的馬寧山上,背靠青山,面向村莊和大海。由於他在海內外的巨大影響,每年世界各地的同門弟子和武術愛好者來杏壇尋根、參觀,其墓地已得到政府的重點保護,在順德史無前例的殯葬改革中,特別予以保留。
詠春拳在國內傳播的情況
陳華順把詠春拳嫡傳兒子陳汝棉,陳汝棉一向在佛山開館授徒,抗戰時於六都及廣西梧州等地授徒,並將功夫傳給兒子陳家燊、陳家齊、陳家廉,陳家燊、陳家齊沒有後人傳授,陳家廉傳兒子陳國祥、陳國基、陳國超、陳國良及弟子梁健養、陳培、陳松、黃仁智、梁章潛、譚煥標等,所以詠春拳在順德杏壇相當流行,而陳華順也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