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腹地歪寨村探尋“刀槍不入”藤甲胄
本帖最後由 morris_2007 於 2012-5-12 22:25 編輯http://image1.chinanews.com.cn/upload/2012/120512/1205120065.JPG
組合在一起的藤甲,彷如一位藤甲武士。 梁晉毅 攝
http://image1.chinanews.com.cn/upload/2012/120512/1205120066.JPG
韋達慶身著藤甲,遙望群山。 梁晉毅 攝
貴陽5月12日電 題:貴州腹地探尋“刀槍不入”藤甲胄 記者 梁晉毅
“早在戰國末期,我們的先人就用一萬藤甲兵拖垮十萬秦軍……三國時期,我們的藤甲兵還打敗了諸葛亮的蜀軍,後來諸葛亮用火攻將我們的先人打敗,才輾轉到這裡落腳安家。”日前在貴州安順市幺鋪鎮歪寨村村口,迎接記者的56歲布依族漢子韋達慶說起先人的歷史。
在這個偏僻的小村落,村民們和韋達慶一樣,都對先人的歷史深信不疑。韋達慶說,上世紀50年代這裡家家戶戶都還在製作藤甲胄。60年代開展社會主義教育的“四清”運動來臨,村裏的藤甲被燒了個一乾二淨。
出於對先人的敬畏,一位老人從火堆中撿回部分藤甲殘片藏起來。2005年,村裏人依照殘片的樣子和老人的回憶,經過一年多的研究,編了拆、拆了編,終於複製出與殘片質地一模一樣的藤甲。
如今,藤甲成了歪寨村的標誌,也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寶貝。
韋達慶說,現在該村的藤甲製作工藝基本是流傳下來的,完整的製作工藝只有韋姓家族的10多個人掌握。製作藤甲時,一般不輕易對外姓展示。
“穿上藤甲的武士,個個都驍勇善戰,這是因為藤甲刀砍不進、石砸不壞,所以一旦穿上就能讓戰士信心百倍。”韋達慶說。
歪寨村有700多人,多為布依族。在村民韋永兵家中,記者見到了傳說中的藤甲胄——頭盔、護肩、護胸、護臂、圍裙和盾牌,拼接在一起後,猶如一位威猛的藤甲武士立在眼前。
編織藤甲用的藤條是當地一種生長在深山密林裏的青藤。將藤條的外皮去除,能看到一根根細筋緊密排列,猶如電纜裏的銅絲。一根直徑約3毫米的青藤,兩個成年男人怎樣用力拉拽都無法拉斷。
韋永兵破例向記者展示了編織藤甲的過程。他說,如果在編織過程中,疏密程度稍有不一致,這個地方就會大大降低防禦的功能效力。
韋永兵說,要制出絕佳藤甲,需兩個人花上兩三年時間。首先要到山裏找尋上了年份、粗細一致的青藤。選好藤條後,要將其放在陰涼處慢慢陰幹,約兩個月後開始編織藤甲。編好的藤甲,放入桐油裏浸泡兩天,然後再取出慢慢陰幹,每次泡、曬工序需三個月,需經“九泡九曬”,因而製作一套最為堅固的藤甲,時間最長需要兩三年時間。
“做好的藤甲通常在20斤到30斤左右,比金屬鎧甲輕得多,但堅固無比。”韋永兵拿出一套成品藤甲,在記者面前用大石塊猛砸,用鋒利的刀砍,上面僅留下一點痕跡,毫無損傷。
“復活”的藤甲胄確實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神奇,不過它究竟是否與歷史傳說中的藤甲兵一脈相承,幾乎沒有人可以給出明確答案。
貴州大學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教授曹端波認為,歷史上西南地區文化交融頻繁,如今要用史實求證“復活”的藤甲胄是否與相傳的三國時期藤甲兵有關聯,已沒有可能,但這種藤甲胄歷史上完全有可能在西南地區存在過,“復活”藤甲胄的村民,傳習的是先人技藝也完全可能。(完)
http://big5.chinanews.com:89/cul/2012/05-12/3883643.shtml
藤甲無保護腳{:oh:}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