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三千記者共一窟,縱憋尿,也因民主而幸福 [打印本頁]
本文發表於8月1日的《體壇周報》。
中國人不再那麼敏感,不再自卑,不再那麼容易的失去自信,也不再把體育當成欲罷不能的春藥,不把金牌多少作為展現國家驕傲的重要方式。我們更冷靜,更關注自身的民生,更看重民眾意識的覺醒,更關注持續發展而不是一夜狂歡。我們對金牌——特別是所謂“首金”的追逐和討論,遠遠不如當看見開幕式上英國人展現自己醫保體系的自豪時,陷入的深深的感慨。
前兩天美國男籃亮相的時候,我發了一條微博:
“現在籃球館人全滿,記者席全滿!美國男籃首戰,工作人員已經拉了線,記者不讓進了,裏面的出去了就別進來!因為這是座臨時場館,裏面沒有洗手間(沒錯,想上廁所只能出去!),裏面的記者只能憋著!這場球下午2點半開打,我上午11點就來占座了,而且不喝水!這就是四次采訪奧運會的經驗!”
其實,因為微博只能寫140字,現場遠比我當時寫的熱鬧。好幾百記者被堵在外面,不能進來工作,能善罷甘休麼?有的都快和保安打起來了。有一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奧運會籃球電視信號主制作方)的攝像哥,要進去調設備,都要拿三腳架掄保安了!還有在裏面喝了好多水,實在憋不住了的記者,被告知出去之後就進不來了,怒吼著:“我就尿在這兒你信麼?”這通亂啊!
奧運會的籃球館,記者席不夠還能理解,竟然內部沒有廁所,聽著都新鮮。從媒體的工作角度說,其實不光沒有廁所,也沒有工作間,新聞發布廳和媒體工作間都設在距離場館200米以外的一排白色簡易房屋裏。倫敦晚上很冷,記者們凍得直哆嗦。廁所在那邊上,小的轉個身都難。我第一天到這兒的時候才知道,館裏連工作間都沒有,在我之前采訪過的三屆奧運會裏,從來沒遇到過這個情況。
說到這兒,您一定以為我這是在控訴,我要開罵了。按咱們以往的邏輯和心態,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果安排不周,組織不力,沒像當初咱們對待國際友人那樣春天般的對待咱們,簡直是給他們的國家丟人,咱們早就急了,早覺得還是祖國好了。
但現在,我想說的是,倫敦奧運的組織安排工作的確有可以提高的空間,但我們都理解,之所以發生以上那些故事,最根本的原因是,倫敦是在節儉辦奧運,力爭減少一切資源浪費。
就拿這座籃球館來說,看著很漂亮,相信列位在電視上都看到過。其實,這是一座完完全全的臨時場館,裏面全是用鋼架支撐的,漂亮的白色外殼,就像是鋪在鋼架上的罩子。這座球館一切從簡,想拆隨時拆,而且奧運結束之後立刻就拆。下屆里約奧運會的巴西奧組委,已經把這座球館買了,到時候連鋼帶料,拆完了全運到巴西去。到了2016年奧運會,大家看見的還是這個館。到時候肯定有很多人說,怎麼跟倫敦那個館一模一樣?其實就是那個館!除了這座籃球館,這次倫敦奧運會還有很多臨時場館,都要在奧運會結束後賣給巴西,從土地到資源,倫敦一點兒沒浪費。
看看倫敦的這些臨時場館,再想想北京那些從奧運會之後就成了擺設,甚至從1990年亞運會之後就荒蕪了的場館設施,就沒工夫再為帝國主義不好好招待咱們生氣了,而是為咱們花了的那些錢和那些無法再利用的土地心疼。
當然,你得理解的一件事是,由於歷史、文化形成的心態不同,體育砸很長的時期裏對於中國和對於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的意義。在上個時代的很多中國人心裏,這是振興中華的象征,是在國際上為國家建立自信和聲譽的方式。所以才有1990年的全國辦亞運,才有北京奧運會上的百年強國夢才有420億美元的投入和150億美元的開幕式。英國就完全不同,這個島國在歷史、競技、文化、信仰上都有著厚重的信心,不會覺得開幕式只花了2700萬英鎊丟人;當倫敦第三次迎來夏季奧運會的時候,不會以“無以倫比”作為自己的目標。他們的政府和國民,更多關注的是財政預算,民眾的權利和自由,奧運會是否為民眾生活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因此,倫敦遠無當初北京狂歡的氣氛。
我還想說的是,回頭想想,倫敦奧運會,是我們真正思考這一切的開始。不僅是媒體,還有整個民眾,你都可以看見人們在微博這樣的自媒體上的思考。從斷代史的角度,我們可以把這稱作“中國奧運冷思考“的元年。中國人不再那麼敏感,不再自卑,不再那麽容易的失去自信,也不再把體育當成欲罷不能的春藥,不把金牌多少作為展現國家驕傲的重要方式。我們更冷靜,更關注自身的民生,更看重民眾意識的覺醒,更關注持續發展而不是一夜狂歡。我們對金牌——特別是所謂“首金”的追逐和討論,遠遠不如當看見開幕式上英國人展現自己醫保體系的自豪時,陷入的深深的感慨。
在倫敦,中國記者們憋著尿,一個罵街的都沒有,我覺得這不光是膀胱的功能,也是視野的進步。想想我們在長安街西端有座五棵松體育館,是座世界最高級別的籃球館,比倫敦這座白色的館不知道強多少,但我們並不因此就覺得自己挺牛的,這也是進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ec1440102e52a.html
只要是民主的英國,就算被尿憋死也幸福{:la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