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熱錢轉炒工商舖 港府隨時再出手 [打印本頁]
香港文匯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推出的「強化版」額外印花稅平穩樓價後,樓市成交放緩,引發部分投資者將資金轉移至炒賣非住宅物業,包括寫字樓、商舖、工廈等近期的成交價格出現了顯著升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其最新網誌中強調,在有需要時,他仍會毫不猶豫推出確保住宅巿場健康平穩發展的進一步措施,而當局亦會繼續留意非住宅物業市場情況,在有需要時不排除會推出措施,以防範資金泛濫造成非住宅樓宇市場的泡沫,危害香港整體社會經濟的穩定性。
曾俊華昨日在其網誌以「再談新一輪需求管理措施」,回應香港社會對特區政府早前提出的「加強版」額外印花稅措施的疑問。就有評論認為,新措施違反了香港一直奉行的自由巿場原則,及違反了對外來資金與本地資金一視同仁的自由貿易原則,「開了壞先例」。他強調,特區政府尊重巿場運作的決心沒有絲毫改變,但當局認為目前住宅巿場的自我調節能力正在減弱,出現市場失效的先兆。
防止市場失效影響民生
曾俊華解釋,樓價上升預期主導了巿場情況,即使樓巿發展與出現放緩跡象的經濟基調背道而馳、與巿民承擔能力脫節,樓價仍然向上,泡沫形成的風險大增。新一輪措施並非干預市場自由運作,而是為了防止巿場失效而對經濟民生的影響。
他強調,特區政府並非不歡迎外地人在香港置業,也不認為他們是樓市問題的罪魁禍首,而新措施可能會對部分非永久性居民的香港居民造成不便,包括希望在香港置業自住的外地人士,但當局希望他們諒解這是一項「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我們只是在現時供應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希望可以紓緩供求失衡的情況,也可以優先照顧本地居民的房屋需要……我致力維護社會民生和金融穩定,防範樓市泡沫風險危害整體市民大眾的福祉」。
新稅項改變投資者意慾
有分析則認為,「加強版」額外印花稅延長了短線投資者須要持貨的時間,會令二手供應進一步減少。曾俊華不以為然,指新措施最重要的影響,並不是限制短線投資者的出貨時機,而是改變他們的入貨意慾:準備入貨的短線投資者必須考慮樓市過去數年累積了不少升幅,未來升幅能否持續並足夠抵銷額外印花稅的稅率,也須要顧及2015年年中後利率回升、樓價下跌的風險,相信會令不少短線投資者因而放棄入貨,真正用家的選擇就會有所增加。
他續說,即使有部分短線投資者在入貨後轉為長線持有,他們多數會把單位放租,故對用家來說,整體住屋供應並不會減少。
遏炒風無一勞永逸措施
曾俊華又不同意有評論指「政府越出招,樓價越高」、質疑平穩樓市措施無用的說法,「我認為他們的推論過於粗疏,就好像每天看見日出、日落,便以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動。
如果沒有以前的措施,樓市的風險可能比現在高得多。其實樓價受到很多不斷轉變的因素影響,沒有一勞永逸的措施。我們必須要持續密切留意樓市發展情況,有需要時作出適當的調整,例如推出新措施或加大原措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