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央視播足本《V煞》引轟動 [打印本頁]
內容含反極權革命 顯審查鬆動
【明報專訊】「面具下是一種思想。思想是不怕子彈的。」前晚10時,政治隱喻性極強的荷李活電影《V煞》(內地譯名《V字別動隊》)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未經刪剪下播出,該片主人公崇尚暴力解放被壓迫人民的心靈。這部電影在內地著名電影網站「豆瓣」無法搜尋,相關內容在內地互聯網上亦被封鎖,央視播出令網友「很意外」,亦被視作政治影片解禁的重要信號,受到各方的極大關注。
《V煞》講述未來在英國的極權統治下,一名叫V的面具怪人透過摧毀倫敦的兩個標誌性建築,並控制被政府擺佈的電視廣播,從而引發一場反對極權的全民革命。2011年本港「七一」遊行時,遊行隊伍中就有頭戴V煞面具的示威者。
據內部人士透露,央視電影頻道與中央電視台並無隸屬關係,而是直屬國家廣電總局,每部影片的播出都要經廣電總局嚴格審查,「也就是說,該片的播出是經過了廣電總局的許可,這可能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
審查內外有別 進口片或寬鬆
而根據記者對文本的對比,此次電影頻道播出的《V煞》與原版電影並無二致,一些敏感的台辭,如「人民不應該害怕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人民」、「你們曾經有過反對的自由,也有思考和言論的自由,現在逼你們就範的是審查制度和監視系統。」、「思想是不怕子彈的」等,都未被刪除。只是將原來內地的譯名《V字仇殺隊》改成《V字別動隊》。
分析人士稱,今次影片得以完整播出,很大程度上顯示出內地電影審查尺度的鬆動,但卻並非意味着電影審查制度的終結。而內地電影審查可能進入「內外有別」的新階段,即對包括港產片在內的進口電影採取較寬鬆的審查政策,而對內地導演的作品,仍會進行比較嚴格的審查。
《寒戰》涉權爭仍可如期上映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前,內地導演陸川的作品《王的盛宴》就因遭受廣電總局審查而推遲上映4個多月,理由之一是內容涉及權力鬥爭,官方擔心作品影射現實。不過同樣涉及權爭內容的港產影《寒戰》卻在十八大開幕當天如期上映。
陸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內地電影審查的尺度「時鬆時緊」、「沒人摸得清楚」。他呼籲按照國際慣例對電影分級,並給內地導演「鬆綁」,「電影是一種文化,它不是政治」。
明報特約記者 鍾健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21216/-162-2849227/1.html
開放改革2.0先兆{:oh:}
不解釋
http://www.sskyn.com/thread-16539-1-1.html
香港的媒體怎麼和國內的民運公知一樣對這樣的事情興奮莫名?有必要大驚小怪嗎?
這部電影在內地著名電影網站「豆瓣」無法搜尋,相關內容在內地互聯網上亦被封鎖
明報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我幾年前在風行上電影是白看了?而且豆瓣根本就不是主打電影的網站,何來著名電影網站一說?
我不說風行了,香港的朋友估計聽過的不多,我就說優酷
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V字仇杀队
這種不負責任的媒體早關門早省心
V字仇殺隊,打了誰的臉? 來源:嶽楚晞的日誌
一、楔子
前幾天看了聞名遐邇的《V字仇殺隊》,想寫點什麼,但總感覺憋不出什麼P話來。後來某人要求我寫一下,那我就寫一下咯~
好幾年前,很多朋友就向我強力推薦,他們表示這部電影簡直就是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完全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當時我就想,既然是如此偉大的電影,我認為還是等自己的思想稍微成熟點,再來觀賞品味。
直到現在,我自認為思想不再是那麼幼稚的時候,看完了這部電影,接著就完全明白為何它在豆瓣上有8.5那麼高的評分(明報不是説被封鎖了嗎?)了。
我相信,很多人打分的時候,完全是衝著那一句看起來非常經典的台詞——人民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他們的人民。這樣就為電影奠定了一個格調——主題意義大於藝術價值。
呵呵,說句題外話,按照這個邏輯,我可以大膽地推測出這些人最向往的是文革。在那個時代,人民群眾可以持槍,可以隨意把政府官員拉出來批鬥甚至惡整。國家主席在人民面前,只有顫抖啊。
好了,言歸正傳。這部電影看起來是在諷刺納粹德國,實際上是在諷刺英國,當然,中國網民覺得這是在諷刺天朝。而在我看來,電影是在諷刺所有的政府和某個特殊群體。
二、政府不給力
諷刺政府,這個很好理解,影片進行不到三分之一,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就全部中槍。監聽國民、制造假新聞、排除異己、策劃陰謀、研發生化武器、鎮壓暴動等等,五大理事國一樣都沒少幹,說是五大流氓國絕不冤枉。當然,還有其他的政府,比如日本、德國,甚至可以涵蓋到所有政府。影片從一開始,就把政府和人民推到了對立面。這讓我們感同身受,很容易理解導演的立場,我相信中國的影迷感觸肯定更深。
在政府面前,我們還真就是個P,很渺小很無助,看起來是這樣,實際上好像也是這樣。可是,在P民面前,政府又是什麼呢?政府有些時候就是P民的男朋友:(1)你怎麼都不管我?(2)要你管我?!(3)你給我個解釋!(4)你不要解釋,我不聽我不聽你說的都是騙人的!(5)看看人家的男朋友!
特別是第5條,非常適用於中國P民。
好了,關於電影諷刺政府的話,也就點到為止,相信有非常多的影評都在分析這個,這裏就不再贅述。我現在來談談我認為的影片所諷刺的另外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我們這些P民。
三、忽悠萬歲
影片以一個四百年前的故事作為楔子,畫面還沒呈現出來,就是一段“要記住、要記住11月5日——火藥陰謀”的旁白,接著就是呼籲廣大P民們,千萬不要遺忘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故事中,男主人公某某某要去炸掉象征著統治的議會大廈,不幸被捕,那個旁白還在不斷地提醒P民們,這個人是誰無所謂,但是我們要記住這種思想——要有反抗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總結出來就是:殺掉一個某某,還有千千萬萬個某某,某某的肉體可以湮滅,但精神將會不朽!
乍看起來,還真像是一曲悲壯的贊歌,在導演短短2分鐘的刻畫下,頓時升華為一起不朽的反抗王朝暴政和權力的裏程碑事件。
可是,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
事情是這樣滴。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偏向基督教中的新教,扶植新教勢力,結果一群天主教徒突然就覺得自己一秒鐘變屌絲了,那肯定是一萬個不願意啊。同樣是天主教徒,在歐洲大陸可以當高富帥,憑什麼到了英國就成了矮矬窮呢?於是,一些極端分子,決定鋌而走險,將詹姆士一世和他的那些新教朋黨在1605年11月5日的國會開幕典禮上給炸死,然後扶植詹姆士一世的女兒波希米亞的伊麗莎白繼任大統,來建立一個天主教主導的王國(殺其父而立其女,猜不透啊!)於是,他們悄悄咪咪地租到了上議院的地下室,又悄悄咪咪地運了36桶火藥進去,又悄悄咪咪地等待國會開幕典禮的那一刻,結果在開幕典禮前的幾個小時,他們被悄悄咪咪前來的士兵給悄悄咪咪地逮捕了。
奇了怪啊~如此天衣無縫的計劃,怎麼就流產了呢?
咱們不妨來YY一下,當詹姆士一世端坐在上議院,和議員、貴族們交談的時候,36桶火藥一齊爆炸,好幾百號人突然就被爆了菊花,那是怎樣的壯觀?那是怎樣的血肉模糊?很多人想都不敢想,可是偏偏就有個人去想了。他就是這起陰謀的骨幹——弗朗西斯·特瑞山姆。他是這樣想的:火藥這麼大威力,被爆菊花的人肯定不止國王和新教徒議員,也會包括天主教派的議員們。那麼,沒有菊花的天主教議員們,還有能力領導我們麼?一群沒有菊花的領導,怎麼來領導高貴的天主教徒們?於是,他連夜給某個天主教議員寫信,內容是啥就不得而知了,估計就是希望他通知一下天主教議員們:五號議會要爆炸,新教要被爆菊花,天主教徒躲一躲,滿城盡穿鐵褲衩。
後面的情節應該可以猜測得到了,就是這個議員毅然決然地背叛了他們,並把這封信交給了朝廷的人。不是歷史不給力啊,實在是人類社會幾乎所有的鬥爭就是圍繞利益兩字展開,演繹了幾千年的老套劇情,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於是乎,東窗事發了,電影中的那個人,也就是歷史中的蓋伊福克斯,被審判並判處死刑。
諷刺的是,從蓋伊福克斯被絞死的那一刻起,英國P民們紛紛湧上街頭,自發組織起篝火晚會,甚至放起了焰火,來慶祝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卑鄙無恥呆板保守的天主教徒們終於被法律制裁了!這個傳統,還有個專屬性的歷史名詞,叫做“蓋伊·福克斯之夜”。即便到了今天,英國P民們依舊會在11月5日,焚燒蓋伊·福克斯的肖像,來慶祝和吶喊。電影中多次出現的煙花,在真正的歷史中,實際上是英國P民用來慶祝火藥陰謀被粉碎的,但到了影片中,導演一出乾坤大挪移,煙花就成了P民們心中的那種心靈寄托:對權力和壓迫的反抗所激發出來的力量。
順便提一下,本來對天主教徒還算比較寬容的詹姆士一世,從此徹底不淡定了:娘希匹的,敢爆朕的菊花?他頒布法令:禁止天主教徒居住在倫敦附近,禁止他們從事法律和醫藥行為,還威脅一部分富有的天主教徒,要想繼續當高富帥,就馬上加入新教,不然朕叫你們一秒鐘變屌絲!於是乎,原本骨頭硬得很的天主教徒們,一個個繳械投降,紛紛表示自願加入新教。這麼看來,所謂的鬥士,在大棒面前,也不過如此,真逗!
歷史就是這麼個歷史。我敢保證看完這部電影的,10個裏面有9個壓根就沒去查證什麼是“火藥陰謀”。可是到了電影中,導演稍稍用了點小技巧,就把看電影的P民(特別是中國的P民)忽悠得高潮叠起。才2分鐘,前戲都沒開始,P民們就被忽悠得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萬能的思想,掌握了偉大的反抗精神”。
四、屌絲的逆襲
接著,一個長得很抱歉,但口才極好的自戀狂,出現在電視中,他是整部電影的關鍵元素之一,也是第一個被V解決的。他在脫口秀中盡情地嘲諷美國,說美國不過就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罷了,美國人該為三百多年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負責了,甚至給美國人取了個外號叫做“爛屁眼的美國鬼子”,台下一片歡呼。當他說到“力量來自團結、團結來自信仰”、“我是敬畏上帝的英國人,我無比驕傲!英格蘭必勝!”的時候,台下完全狂熱了,掌聲尖叫聲不絕於耳。
我想說的是,當年的屌絲——希特勒就是靠這種天賦,把P民們忽悠得分不清東西南北的。德國的P民們,從此毫不懷疑地認為日耳曼民族才是世界上最優秀最純正的民族。結果他得到了什麼?P民們一人一票地將納粹黨選為國會第一大黨,希特勒也一步步地成為總理、元首。P民們內心深處那一點民族主義,被人稍微忽悠一下,就全部迸發出來了。無數人拜倒在元首的腳下,願意為元首、為大日耳曼、大德意志戰鬥到最後一刻,猶如鋼鐵戰士附身一般。結果十幾年後,盟軍打過來了,鋼鐵戰士變成了小娘子,一夜之間一個個全部成了納粹的受害者,哭哭啼啼地跪在盟軍大爺面前,聲淚俱下地控訴納粹。這就好像文革期間,紅衛兵們整起人來那叫一個爭先恐後,每天都是鬥倒一切牛鬼蛇神,但是文革剛完,都說自己是挨整的受害人。
所以,我倒覺得,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台詞,並非什麼“人民不應該怕政府,政府應該怕人民”,而是V在電視中演講的那句話:不過話說回來,你們如果要找罪人的話,照照鏡子就行了。
可是咱們這些P民們,從來都是自我安慰:錯誤那都是政府犯下的,和P民沒有關系,因為P民人微言輕,不是歷史的創造者,無法改變大局。即便偶爾犯錯誤,那也是被政府影響,被迫無奈的。於是,二戰的全部罪責都推到了希特勒和納粹身上,文革的所有錯誤都給了毛澤東和共產黨。
五、洗腦的至高境界
有一幕,我印象非常深刻:伊芙在V家中醒來的時候,V正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慶祝復仇成功。當年在實驗所對V施暴的司令官,如今被V以自己的,或者上帝的,或者公眾的名義“正法”。伊芙看著眼前這個神秘的男人,各種猜不透和看不懂,還以為他精神分裂了。V解釋道,他模仿的是最喜歡的電影《基督山復仇記》中的經典橋段,並邀請伊芙一起觀賞。伊芙馬上問道:是大團圓結局麼?V說:是電影特有的團圓。於是伊芙馬上答應觀賞。看到這裏,我不由得想問一句:到底是政府用和諧的電影來洗腦,還是P民本身就追求和諧的電影?
對於這個疑問,導演依舊利用V在電視中的演講,給出了答案:我知道你們為何這樣,我知道你們害怕。誰不會呢?戰爭、恐怖事件、疾病,曾經有無數的問題企圖要摧毀你的理性,剝奪你的常識,恐懼控制了你,你在慌亂中投向了元首先生,亞當蘇特勒,他許諾給你們秩序,他許諾給你們和平,所要的回報,是你的服從和沈默。的確,恐懼使得P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和政府來給予他們力量和安全感,他們願意用自由換得安穩的生活。在安穩生活來臨之前,P民覺得這是一筆劃算的交易,政府也確實兌現了諾言。我們可以看到,在演講開始前,導演呈現給我們的P民們是這樣的生活:一家三口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電視、老人們坐在養老院裏喝茶下棋、男人們坐在酒吧裏飲酒暢談,但是,當某個自詡具有獨立之精神的“公知”V先生出現後,P民們的三觀,突然就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在現實中,P民們一方面追求安穩,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既想政府跑,又不準政府吃草,這種不可思議的矛盾,使得P民們陷入了不可思議的YY。最終,P民們自己將自己忽悠到了高潮:宗教因此應運而生。神,可以給自己力量,又不至於束縛、剝削自己。P民們跪在神的面前,無比“虔誠”地祈求神可以給予自己無窮的力量,滿足自己無窮的欲望。有些人愛錢,祈求神可以讓自己中大獎,這樣就可以想做啥就做啥;有些人愛生命,希望神可以給予自己青春永駐的身體,這樣就可以想幹嘛就幹嘛。
可以這麼說,P民創造了神,而神在P民的YY中創造了世界,世界又創造了P民,這樣循環往復,莫名其妙……在潛意識裏,P民們熱愛真善美,拒絕假惡醜,希望自己可以活在沒有痛苦的世界裏,錢多得花不完,壽命多得自己都嫌長。到底是誰在洗腦?幾千年下來,其實都是P民在給自己洗腦,但為了給自我一個台階下,就偏偏要說這是政府在給自己洗腦,灌輸河蟹理念。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賤”吧?在影片剛開始的時候,導演就借著V的口,毫不留情地嘲諷了P民一把:這樣的例子是太多了,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動,來掩飾一顆魔鬼般的心。到了後來刺殺主教的時候,V的嘲諷更是升華到了一個全新境界:我就這一從聖經中,偷出斷章殘句,來掩飾我赤裸裸的惡行,外表上裝作聖徒,暗地裏卻是魔鬼心腸……這句話既是說給衣冠禽獸的主教聽的,也是說給政府聽的,更是說給所有P民聽的。
如果說政府是真小人,那麼P民絕對是偽君子……
六、魔鬼PK神的使者
這部電影有一個終極拷問——V,到底是什麼?
在P民眼裏,他是一個“思想”的傳承人,一個拒絕洗腦的智者,一個值得P民膜拜的神的使者。
在政府眼裏,這是一個不守規矩的人,一個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一個需要消滅的魔鬼。
應該說,P民和政府都受到了立場的蒙蔽,是片面的。那麼誰能客觀的評價他呢?這個人就是女主角伊芙。在一開始剛接觸V的時候,伊芙對他並不了解,對他既好奇,又畏懼。可以這麼說,伊芙在這個時候,對V的認知和評價絕對是客觀公正的。於是,看完《基督山復仇記》後,V問伊芙:喜歡它嗎?伊芙突然冒出這樣一句回答:喜歡,但讓我同情海黛小姐,因為他關心復仇勝過關心她。V聽後尷尬了一下,沒有做聲,我想他確實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緊接著,電視馬上切換到了BTN的新聞,正在播報政府喉舌——路易斯的死訊。V看後想立即關上,被伊芙阻止。伊芙看完報道後,認為是V拿著自己的通行證去把路易斯殺死的,便開始質問V為什麼要這樣做。V很淡定地回答:暴力可以用來做好事。我不知道這句話如果是從政府口中說出來的,會引起P民們什麼反應。但這是從一個自認為代表正義的公知口中說出來的,一句萬惡的話,卻一下子成了真理。
V的家中擺著一面鏡子,上面有一句話:藉由真理的力量,我在有生之年得以征服萬物。伊芙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你的座右銘。V卻答道:這是浮士德說的。伊芙很冷淡地說道:浮士德講的是欺騙魔鬼的事情罷了,言下之意就是少拿這種妖魔鬼怪的事情來糊弄我,你比魔鬼好不到哪去,滿口的真理正義,一肚子男盜女娼。
我突然就想起了戈登坐在自家的密室對伊芙說的那一句話:你開始失去的不僅是口味,你戴面具的時間太長,以至於都不記得面具下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自始至終,V都只是一個復仇者。他在整部電影裏,做的最專注的事情就是把當年在研究所研究、虐待自己的人物,一個個地殺掉,並在最後把整個事件的主導者蘇特勒元首給殺掉。至此,他的仇全部報完,他也就選擇了死亡。至於炸掉國會和占領國會,那都是伊芙和P民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了。
很難想象,一個腦袋裏裝滿了仇恨的人,只演講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把P民們忽悠得高潮叠起;只花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把一個被政府洗腦好幾年的女孩,給徹底洗腦了。可是,V就這樣做到了。他不僅做到了,還很成功。P民們在聽完他的演講後,突然一下子就覺醒了,一下子就發現政府是充滿謊言的,一下子就發現自己原來還存在著“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一下子就發現自己原來還可以反對政府甚至推翻政府。這麼多想法,一下子爆發出來……我不由得想問:早幹嘛去了?
最神奇的是伊芙。她被V關在小黑屋裏,瘋狂地折磨了幾十天,連頭發都被剪掉了,卻仍在內心堅守著那份信念——我要保護V的安全。在這段時間裏,給予她力量的,就是一張紙條。紙條上面寫滿了一個叫做瓦萊麗的姑娘對於社會和政府的抗訴。最後,她以為自己堅守住了最原始的“良知”,卻發現這一切竟然都是V的騙局。她憤怒了,抓狂了,不停地質問V為何要這樣。V很淡定地回答:藝術家用謊言來道出真相,沒錯,我是製造了一個謊言。但是正是因為你相信,你才找到了自己真實的一面。把鏡頭推向影片開始不久,伊芙在V的家中不停地後悔自己對警察所做的事情,V安慰道:你做了你覺得正確的事情。伊芙說:不,我不應該那麼做,我當時肯定發神經了。V馬上反問道:你是真的這麼想的,還是他們希望你是這麼想的?V一面讓伊芙從政府的洗腦中“解放”出來,一面又用政府的洗腦方式(或者是比政府更加厲害的方式)將伊芙的腦子給洗得一片空白,除了仇恨,什麼都沒有。他要打造一個和自已一樣的伊芙:眼裏只有仇恨,構成世界的基石,仇恨支撐著自己吃飯睡覺呼吸,連血管裏都充滿著仇恨。在於V的相處過程中,伊芙逐漸拒絕被政府洗腦,當她自以為發掘出真相的時候,卻被V洗腦了。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V的目的達到了,他把伊芙變成了一個連昔日的親密同事都認不出的人。V在她面前抱怨——他們對我做的事是非常恐怖的。伊芙的反應是什麼?很淡然的一句:他們也創造了一個非常恐怖的人。而現在,V又創造了一個更加恐怖的人。看過龍珠的都知道,當眼裏只有仇恨和憤怒的時候,就會變成超級賽亞人……於是,影片的最後,V先生放心大膽地把炸掉國會大廈的“重任”交給了伊芙,而他選擇去見那個曾經創造了他的人——蘇德勒。報仇是當務之急,至於所謂的托起P民心中的那一份希望的“神聖使命”,那實在是很其次的事情。
V報仇完畢,艱難地走回來,伊芙卻還是在那不停地掙紮,她一度動搖了。借用《讓子彈飛》裏面的台詞來形容V的歸來——有時候死人比活人好用。V用最後的生命,將伊芙的信念徹底堅定,促使她即便是面對手槍,依舊毅然決然地扳下了按鈕,那列裝滿火藥的地鐵,載著V的屍體,載著V的忽悠,載著伊芙的仇恨,載著P民們的“希望”,迅速駛向國會大廈。
伊芙以為自己開創了一個新紀元。她卻不明白:所謂上萬年的人類文明,從來是按照DNA式的螺旋狀前行的。循環往復,去去回回。所謂的新紀元,無非是歷史的一個圈。
七、那些年,他們搞過的基情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V和後來被V煽動得去占領議會大廈廣場的P民外,反對政府,嘲笑政府的還有誰?當然少不了伊芙的好朋友,電視人戈登。他在裏面做的最出彩或者說最出格的事情就是,製作了一期嘲笑元首蘇特勒的節目。在這期節目裏,對元首的辛辣諷刺,逗得觀眾們哈哈大笑。戈登先生非常得意,他認為自己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良心”的媒體人。他未必不知道得罪元首的後果,可是他卻依然去做了,這是為什麼?是真的具備大無畏的“公知”精神麼?不需要觀眾去猜測,他自己在後面就給出了答案:我會做某種形式的道歉,做些無聊的籌款活動,與此同時,我們的收視率會打破記錄。說難聽點,這叫“嘩眾取寵”。自以為抨擊了一下政府,嘲諷了一下元首,就可以獲得P民們的崇拜和仰慕,就能成為P民們心中的“精神領袖”。於是,帶著P民們的崇敬,他被關進了監獄,然後死去。
戈登先生是不是受害者?他當然是受害者。他的暗室裏面,收藏著各種勁爆且“非主流”的禁品,連古蘭經這種伊斯蘭教徒的東西,他都收藏起來,而且他還是個同性戀,這種不太傳統的口味,政府無法容忍,讓他很郁悶。就像後來,信中的主角瓦萊麗,她愛上了同性,不為老師接受,甚至不為父母接受,最後被社會徹底唾棄。有人會認為,這是罪惡的政府主導的扭曲價值觀,限制人民的戀愛自由。在這裏,P民再次成為了政府的受害者。我還是那句話,P民們將罪惡推向政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照照鏡子。
當P民為尋求自我洗腦獲得心理藉慰的時候,創造了宗教。但是,起碼有一半的宗教對於同性戀是持負面態度的,最典型的就是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他們中的原教旨主義派,甚至對同性戀持有強烈的鄙視態度,認為同性戀是性變態的行為,個別地區甚至會將同性戀判處死刑。像19世紀英國著名的文學家奧斯卡·王爾德曾經就因為同性戀而被判處2年監禁。在他服刑的2年裏,他的妻子非但不去探望他,反而帶著2個孩子改姓,並移居外國。他出獄後,人們對他也是避之不及,他的那些社會界和文學界的好友們更是裝作不認識他,而廣大P民們也是對他的“罪行”指指點點。三年後,奧斯卡王爾德在眾人的非議中,悲憤交加,孤獨地死去。
八、你被宗教撞了一下腰
說來也真是諷刺,戈登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將一本古蘭經藏在家中,只為看懂美麗的圖畫和動人的詩句。不是穆斯林,卻勝似穆斯林……可惜,這個世界上對同性戀最排斥的就是伊斯蘭教徒。順便說一下這個宗教排斥問題,歷史上,天主教徒曾在教皇的許可下和P民們的狂熱支持下,打著聖戰的旗號,對東邊的異教徒進行了長達200年的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這一系列的戰爭中,幾乎每一個P民都參與進來了,大家自發組織,對伊斯蘭異教徒進行征討,經常出現“父親送兒子上戰場、妻子送丈夫上戰場、弟弟送哥哥上戰場”的盛況。歐洲的P民們,在腦海中創造了一個上帝,然後接受上帝的領導,借上帝之口發出聖戰,一路殺燒搶掠。對此,我只能說,政府的洗腦和他們自己對自己的洗腦比起來,簡直是弱爆了。
影片結尾,當P民們打著覺醒的旗幟,浩浩蕩蕩湧向廣場的時候,當他們以為自己取得最終勝利的時候,導演卻用了這樣一種首尾呼應的方式,將P民的臉抽腫:影片的開頭,當蓋伊·福克斯被絞死的時候,整個刑場都沸騰了,大家尖叫著,歡呼著,切克切克鬧,把手放在空中甩,我叫你什麼都不用管。成百上千的P民,除去那個女人(或許是犯人的妻子)面帶哀傷,其余的一律以勝者的姿態在慶祝陰謀的粉碎。幾百年後,又是這樣一群P民,戴著當年唾棄的那個異教徒的面具(真TM夠諷刺),以勝者的姿態聚集在議會大廈下面。他們見證那所謂的偉大歷史時刻,就像400年前見證火藥陰謀的破產一樣……
藝術刻畫下的P民是這樣的,那麼,現實生活中的P民,又是怎樣?
答曰:沒有最復雜,只有更復雜
在P民構成的這個社會裏,出現了種種奇怪的現象:路人總是冷漠無情,網友都是義憤填膺。一個個在外頭,亂闖紅燈、隨地吐痰,到了網上,都TM成了道德帝;在公交車上,看到小偷之後,立即將頭扭向窗外,掏出手機發布微薄,開篇第一句:這個社會怎麼了?!然後開始對政府各種口誅筆伐。我不由得想問一句:到底是路人從不上網,還是網友永不出門?
九、故事裏的事,說是不是就是也是
電影結束了,我的腦海中想起了一段歷史往事,不妨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法國大革命時期,吉倫特派當政,鑒於P民們剛剛推翻波旁王朝,法國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來恢復國力,而且波旁王朝在國內仍有相當的基礎,為了避免再次動亂,他們主張溫和改良,並反對處死路易十六。可惜部分熱心的群眾認為,這是軟弱無能的做法,既然是革命,就要把路易十六的命拿來。當時的反對派雅各賓派,感覺到了民意轉向,立即跳出來高喊:必須處死路易十六,必須延續暴力革命!於是乎,P民們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了,在雅各賓派的帶領下,推翻了吉倫特派。由於政權的更叠頻率太快,整個法國陷入了無止境的動亂,雅各賓派又分成了2派,一派為了順應“民意”,主張放松恐怖統治;另一為了更加順應“民意”,主張革命恐怖政策。正當2派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雅各賓派內的一個超級大佬羅伯斯庇爾站了出來,僅僅用了2個月不到的時候,把2派鎮壓了,並在之後將2派領導人給殺死。接著,他又把路易十六和許多吉倫特派的骨幹人員給送上了斷頭台。
吉倫特派的領袖之一羅蘭夫人,毫無疑問的被拿來祭旗(值得一提的是她可以逃走的,卻選擇自投羅網),走上斷頭台的時候,她面帶微笑對著革命廣場上的自由雕像說了一句千古名言:自由啊自由,有多少罪惡假你之手而行!哢嚓,手起刀落,羅蘭夫人的頭顱滾了下來,前來圍觀的P民們無不高潮叠起,大家載歌載舞,自發組織起來慶祝這一盛事。當P民們自認為取得最終勝利的時候,羅伯斯庇爾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皆大歡喜,P民十分開心,雅各賓派也十分開心。
所謂的十分開心,其實也就是開心十分鐘。當羅伯斯庇爾先生被P民公投選作“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獨裁官(這頭銜叼)”和“法蘭西護國公”之後,他理所當然地順應“民意”,開始了其犀利的恐怖統治:清理保王派(保皇黨)和吉倫特派的余孽,打擊那些擾亂市場和社會的投機分子,順便也把P民們也整了一遍。P民們就不開心了,加上一群保王派的煽動,獨立自主的思想和精神又從腦海中冒出來,於是乎,各界群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雅各賓派的“暴政”。於是乎,雅各賓派倒台,一群大資本家在P民的擁護下執政,是為“熱月政變”。
在熱月黨人執政的那幾年裏,公道說來,還是做了些好事的,為法國的發展提供了安穩的環境。一方面清除雅各賓派的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另一方面又盡力保護革命成果,維護共和制,希望建立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秩序。可是,P民們又不幹了,他們表示大法蘭西一直就是歐洲最強的帝國,現在居然要受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武裝幹涉(為防止革命輸出,其他國家組建起反法同盟)。在P民的強烈要求下,雅各賓派又重新活躍起來,於是,熱月黨人組建的督政府搖搖欲墜。這個時候,在非洲取得各種勝利的優秀將領拿破侖先生,看準了時機,悄悄滴回到了法國。平心而論,拿破侖確實是個少有的軍事天才,他在執政之前,以其優秀的戰績,贏得了國內廣大P民的好感,大家通過拿破侖,尋回了久違的傲嬌感。P民們開始給自己洗腦:法蘭西是最偉大的國家,法蘭西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軍隊!
拿破侖剛回巴黎,狂熱的P民們就開始奔走相告:拿破侖將軍回來了!接著,巴黎沸騰了,整個法國沸騰了,拿破侖波拿巴,這個年僅三十歲的天才軍事家,在P民的擁護下,輕而易舉地發動了政變,成立了執政府,成為第一執政。之後,拿破侖多次發揮其優秀的軍事才能,對內鎮壓了保王派,對外擊敗了反法同盟,個人威望直線上升。為了報答給自己帶來安定與強大的優秀領袖,狂熱的P民支持拿破侖修改憲法,改任終身執政,2年後,P民們又一人一票通過新憲法,將這個曾經的科西嘉“怪物”送上了皇帝的寶座。從此,拿破侖帶著法蘭西P民們的強烈自豪感,在歐洲大路上南征北戰,叱咤風雲。
說到獨裁和專制,估計被P民們砍頭的路易十六都沒有拿破侖厲害~可是,P民們義無反顧地支持著他,因為P民們厭倦了被歐洲各國欺負的歲月,厭倦了恐懼,而這位強有力的皇帝可以給他們帶來秩序與和平。盡管,P民們需要付出服從和沈默的代價。不過這筆交易很合理,至少那個時候的P民認為很合理……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滑鐵盧戰爭,P民們心中的偶像失敗了,他被流放到了幾千里之外的孤島。P民們很失落,他們頓時失去了精神支柱。這個時候,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帶著“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的那份傲嬌,回到了法蘭西。為了討好P民們,他做了相當給力的改革,有意將法國的制度向英國過渡。可惜,P民們覺得她這個人不給力,無法將法蘭西帶回拿破侖時代的輝煌,不多久,P民們又爆發了七月革命,換了個奧爾良王朝。於是,法國就這樣在維也納體系的束縛中,緩緩前行了30多年。
也不知道到底是因為奧爾良王朝不賣雞翅(本人注:肯德基新奧爾良雞翅很有名的哦)還是因為軟弱無能,P民們又發動了二月革命,將其推翻,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當然,P民們一直在等待,等待第二位拿破侖前來拯救自己,恢復法蘭西帝國的榮耀與輝煌。1840年,拿破侖一世的遺體被運回巴黎,那一天,有近百萬的P民冒著嚴寒迎接他們偉大的皇帝。這一幕,被拿破侖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侖波拿巴記在了心中。自從羅馬王去世後,他就打著拿破侖一世的招牌在P民中行動。二月革命的時候,他遠在英國,革命一成功了,立刻就回到法國,靠著其叔父的影響力,當上了第二共和國的總統。總統雖然很牛X,但聽起來總還是不如皇帝霸氣,於是人心思動。他看準了P民的真實想法,並有效利用,屢次修改憲法、取消普選權、解散議會、鎮壓反對派(這些步驟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一步步地竊取二月革命果實(國民黨對袁世凱也是這麼形容的)。可奇怪的是,P民們壓根就沒有反對這種剝奪他們政治權利的行為,相反還在支持大總統先生完成他的終極目標——稱帝。終於,在1852年12月2 日(拿破侖一世也是這一天加冕稱帝的),拿破侖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侖在P民們的擁簇下(全民公投是否贊成帝制,800萬票中有740萬贊成),黃袍加身。
且看拿破侖三世稱帝後做了些什麼呢?建立了一套龐大的軍事官僚的國家機器,解散工會,封閉進步報刊,禁止一切民主派和共和主義者的活動。他還利用天主教會控制了國民教育,並讓農村教士充當密探,互相揭發告密。論專制程度,那是比他叔父還要厲害。但是P民們非常樂意地接受了這種統治,還讓他穩穩當當地做了19年皇帝,點解啊?因為他們的皇帝,繼承了拿破侖一世的優良傳統:發動對外戰爭,並且還具備一項他叔父不曾有的功績:對內盲目追求工業發展。P民們未必能夠享受到多少工業化的果實,但是工業化卻讓法國看起來很強大。P民們拾回了初戀般的尊嚴感和傲嬌感,他們在拿破侖三世的帶領下,重建了帝國在地中海東部及愛琴海沿岸的勢力,甚至將勢力擴展到了遠東的大清帝國。眼見著皇帝陛下就要遵循著拿破侖一世的足跡,稱霸歐洲大陸的時候,他們的鄰國,那個曾經四分五裂、弱不禁風的普魯士,卻以王者的姿態,站到了法蘭西帝國的面前。拿破侖三世積極對外用兵的時候,普魯士王國的威廉一世和鐵血宰相俾斯麥卻在P民們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戰爭。兩個強國為了爭奪歐洲大陸霸權,不可避免的刀鋒相見。結果是什麼?法蘭西帝國上至皇帝,下到小兵,全軍被普魯士俘虜,帝國被迫簽訂了足以讓所有法國人羞愧一輩子的《法蘭克福條約》。
十、壯哉我大P民
你可以限制我們的言論,剝奪我們的自由,但你絕對不能搶走我們的尊嚴和傲嬌感……這就是P民們的邏輯。在這種邏輯的主導下,P民們發動了革命,將第二帝國徹底終結,並把他們的皇帝關進了監獄。第二年,他獲釋出獄了,從此遠離祖國,客死他鄉。而此次戰爭中強大起來的普魯士,最終成為了德意志帝國,並在之後的70年裏,這個帝國的幾位領導人在P民們的狂熱支持下,不斷地挑戰歐洲甚至世界的霸權。
OK~講完了,你可以認為這是一段歷史,也可以覺得這是一個故事。具體是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精神去衡量~對吧?
P民人微言輕,在政府和統治者面前始終是弱勢群體......我呸!
末了,我還是要重復一遍羅蘭夫人的名言:自由啊,有多少罪惡假你之名而行!
自由,確實是個好東西,聽起來非常誘人。也正因為誘人,才能成為忽悠P民的最佳口號。自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以自由為借口,行罪的我們。
轉飛揚網友的評論:
(V字仇殺隊)2007年CCTV第一劇場頻道就播過,在熱門影院《終極大電影》播的,後來多次重播。優酷網從華納引進的第一批電影就有V,可以說這部電影從來沒禁過。實話實說,有時候不要抹黑宣傳部門,不然會被恥笑的,寫東西也請負責任不要造謠!!CCTV都放了好幾次了,其實是在拿V打某‘自由世界’的臉!!
近水樓臺 發表於 2012-12-16 14:47
轉飛揚網友的評論:
(V字仇殺隊)2007年CCTV第一劇場頻道就播過,在熱門影院《終極大電影》播的,後來多 ...
可能明報理解的禁播是沒有在官方媒體上播放。既然CCTV曾經播放過,那麼明報的新聞就有誤。
新聞媒體出錯很正常的。
孤寂如雲 發表於 2012-12-20 17:48
可能明報理解的禁播是沒有在官方媒體上播放。既然CCTV曾經播放過,那麼明報的新聞就有誤。
新聞媒體出錯 ...
早日制定新闻出版法
五毛党 發表於 2012-12-20 17:53
早日制定新闻出版法
香港那些毒輪運肯定要雞飛狗跳了{:la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