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洪水橋地主盼收地 倡集中安置貨櫃場 [打印本頁]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表明洪水橋是繼新界東北後下一個重要發展項目,料今年內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當區特色是貨櫃場星羅棋布,擁有有關貨場的地主現身,地主之一陳植良贊成政府有意發展,並聲言已等了20年,但強調要有合理收地賠償,「應計算土地的未來發展潛力,收地賠償價為每平方呎500元水平」,較10年前升逾一倍。他並希望政府興建貨櫃及物流中心安置貨櫃場。


在洪水橋以北的廈村生活超過60年的陳植良,本身是原居民,現為廈村鄉鄉委會首副主席,並且從事區內土地買賣。他說,由董建華年代提出將洪水橋發展為無煙城、環保城,但最終卻不了了之,地主普遍期待發展的願望落空,前後已等待20年,期望政府今次能夠落實發展。他提出,政府收地時應計算土地的未來發展潛力,收地賠償價為每平方呎500元水平。


屯門區議員陶錫源稱,2002年政府興建西部通道須在屯門藍地收地,當時有持有30萬平方呎地的原居民,共獲賠償6000多萬元,即每呎約200元。


盼收地賠償呎價500元

本身是地主的廈村鄉鄉委會主席鄧勵東指出,廈村九成以上土地是私人土地,當中以集體擁有的祖堂地為主,他埋怨政府過去10多年不斷將村內地皮改劃作「綠化地帶」,限制村內發展,他期望政府發展時要有合理賠償及妥善安置貨櫃業界。


洪水橋一帶約有300個貨櫃場,佔地超過2000萬平方呎,代表約100個場的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鄧坤盛指出,貨櫃場確是不受歡迎,但帶動整體經濟及提供就業,「好多路政府不理,我們自己出錢修路的!」他指業界亦期待有大規模發展,讓分散區內的貨櫃場可集中運作,把握鄰近西部通道的便利,及配合深圳前海、港珠澳大橋帶動的商機,希望政府日後撥地給貨櫃業界做貨櫃及物流中心。


希望發展 等了20年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當局近年涉及規劃新界「棕地」(已作其他臨時用途的農地)面積約370公頃,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包括探討釋放「棕地」作其他合適發展用途的可行性。洪水橋研究作為新發展區的面積達790公頃,估計可提供逾400公頃可發展土地,當局將盡快制訂初步發展大綱圖,並進行下一階段公眾諮詢。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218/-3-2897547/1.html

填海好過{:sos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