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絕症父託孤 盼救畸形子 [打印本頁]
善良貧農感動大學生 網上求援
【明報專訊】四川廣漢一名農民與9歲兒子雙雙患重病,無錢醫治,唯有上網發帖求助,但數次籌款僅籌得所需費用的零頭。數日前,父親無錢治病最終離世,臨終前將孩子託孤給一名長期關注他們家庭的大學生。沒有生活來源的大學生,面對需要二三十萬元手術費的孩子, 除了求助當地義工和學校團體之外,也透過網絡呼籲,渴望引起社會關注。
治病花光積蓄 妻子離棄
39歲四川省廣漢市金魚鎮菱角橋村農民楊通永在兩年前診斷出患上了「主動脈夾層」(見另稿),手術費需要2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但治癒的可能性不高。楊通永花光積蓄後,放棄治療回家,妻子迫於壓力與他離婚,孩子楊意峰判給了楊通永。
一年後,7歲的楊意峰被檢查出患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畸形,不僅身體畸形、內臟受損,任其發展還可能致死。楊通永非常着急,去年10月拜託楊意峰學校的一名老師在網上發帖求助。這篇網帖引起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大二學生黎偉的注意。
黎偉向本報表示,他看過網帖後一直惦記着那家人,決定在11月搞個人攝影展募捐,但效果一般,僅籌得600多元。「本來我想的就是有多少就多少吧,把那錢送去給他們表示一下愛心就好,可是去了他家,發現情况比我想的還要糟糕點。」
禍不單行 稚兒脊柱畸形
黎偉到楊家時,楊通永出來接他,走了兩步就上氣不接下氣。在家徒四壁的平房中,楊拿出他與兒子的病歷講述病史,他的母親則老淚縱橫,哭訴家中不幸。最讓黎偉觸動的是楊家對楊通永前妻表現出的寬容:「我問及孩子媽媽,他們就和我說離婚了,但是他們並不怪她,還說自己已經這樣了,人家還年輕,不能耽誤人家。」
黎偉感受到這家人的善良,更下定決心要幫助他們。他開始在學校募捐,又聯繫義工及在網上發帖求助,並向醫院申請補助,但數個月內僅籌得4000多元。上月30日,楊通永走到生命盡頭,他拉着黎偉的手說﹕「下輩子我一定報答你。」熱愛攝影的黎偉給他拍了最後一張照片,是他緊握着好心人捐獻的100元。
「如果他有錢 還能活幾年」
黎偉將照片發到網上,配圖文字上寫着:「錢啊!如果他有錢,如果他能做手術,他起碼還能再活幾年的!錢吃人的社會。」他決心完成楊通永的遺願,救治意峰。醫生介紹,意峰在12歲之前要接受4次手術,費用需20多萬。黎偉開始加倍地在網上發帖及尋求各種方法籌款。
楊意峰目前在廣漢市金魚小學上二年級,由爺爺奶奶照顧。黎偉形容他「非常活潑」,喜愛畫畫,成績很好。意峰還喜歡騎單車,但由於脊椎病影響,他騎車時身體會斜向一邊。
已籌3.8萬 微博公開明細
目前,黎偉已從社會各界募得3.8萬多元,他每天將善款明細公布在微博上。在他的努力下,當地傳媒亦開始對此事表示關注。儘管距離所需款項還有一定距離,黎偉說,現在覺得「希望特別大」,相信意峰的醫藥費能夠最終解決。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404/-162-2934355/1.html
醫保杯水車薪 難救重病農民
【明報專訊】在楊家父子治病的過程中,政府一直少有伸出援手。楊家是農村低保(綜援)戶,可獲救助包括低收入保障、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但杯水車薪,難救身患重病的農民。黎偉表示,他不太了解這些補助的款項,曾有「與政府關係密切的義工」向他保證政府會將此事處理好,但隨後就沒了消息。
內地社會近年出現愈來愈多重症病人藉助網絡求助籌款的現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龔維斌分析,目前對於農村戶籍民眾的醫療保障制度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等形式,其中新型農村合作醫保能夠對個人醫療提供基本保障,在保障一般常見病、小病上很有幫助,但對於一些需要花比較多錢的重症就不太有效,不能完全緩解大病壓力;救助制度總的來說能夠提供基本服務,但也只能解決一部分困難。
衛生部研推「大病再保險」
龔維斌指出,衛生部門目前正考慮建立「大病再保險」制度,針對大病、重病提供保險救助,但具體內容尚待制定。另一方面,理論上民政、衛生系統發現困難應會主動為病患幫助,但對農村偏遠地方的疾病,相關部門未必能及時得到消息,這也可能造成救助不及時。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404/-162-2934354/1.html
成立民間慈善基金{:annou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