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聖保羅男女中學宗教課被轟曲解同志 [打印本頁]
明光社康貴華主講 校友聯署反擊
【明報專訊】直資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上周四的中五級必修宗教課,要求所有學生出席一直提倡「拗直治療」的明光社董事、精神科醫生康貴華主講的同性戀議題講座。他在講座中引用數據,向學生力證「同性戀是病」,可能不是天生,而是後天所致。講座內容被部分學生及校友批評偏頗,指摘校方沒中立處理。有校友於網上發起聯署,促校方公開交代立場,並擬設「同志學生組」保障校內同志學生免受歧視。
部分學生反感 質疑校方洗腦
講座由該校宗教科舉辦,於5月16日下午安排全級中五生出席。有出席講座學生透露,當日康貴華雖沒提及「拗直治療」詳情,但有引用科學數據,證明同性戀可能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因素所致。有學生稱,對講座內容反感,質疑學校以講座向學生洗腦。
有該校學生在互聯網社交群組質疑,指宗教科教師在本學期教授中五有關同性戀內容時立場偏頗,包括向學生播放自稱涉濫交及販毒的同性戀者,接觸基督教後改邪歸正的講座短片,該教師又說,認為同性婚姻合法會導致亂倫等。
事件旋即引起該校學生、校友熱議及不滿,認為校方對同性戀立場偏頗、沒有顧及同性戀師生的感受等。向本報投訴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校友認為,學校即使有基督教背景,也不應向學生教授有違人權的教義內容,又指過往學校從無提及同性戀議題。
校友網上開「同志學生組」
有校友於網上發起於校內成立「同志學生組」,保障同性戀師生權益;另有校友發起聯署公開信,要求校方就講座、個別宗教科教師被指立場偏頗等內容作回應。
聖保羅男女中學發言人證實曾舉辦該講座,強調當日講座以專業科學角度出發,沒有向學生灌輸既定立場,講座後亦設答問環節讓學生表達意見,又指校方不時邀請專業人士與學生討論。發言人又指出,該校的宗教科參考教育局新高中「倫理與宗教」科,向學生教授同性戀爭議所涉及的倫理議題,鼓勵學生作多角度思考。
學校:沒立場 鼓勵多角度思考
聖保羅男女中學校友、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學校做法並無問題,因講座只是為同性戀成因提供一種說法,學生可自行決定是否接受。她又稱,學校有基督教背景,「學生入讀就要接受」,而教師有宗教自由決定不向學生提及有違教義的觀點,她擔心日後性傾向反歧視條例立法後,教師或講者言論自由會被扼殺。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522/-3-2974888/1.html
世衛早已列明同性戀不是病.
康貴華:根據科學研究演講
【明報專訊】事件主角、負責主持上周四講座的明光社董事康貴華接受查詢時指出,自己經常前往學校演講,強調內容根據科學研究。
但同志教會基恩之家牧師黃國堯則指出,教會學校應向學生講解各方面資訊,而非只向學生灌輸教會傳統觀念。
根據聖保羅男女中學網頁,該校中一至中六學生均需要修讀校本設計的宗教科,而非要考公開試的新高中「倫理與宗教」科。
康貴華向本報指出,當日講題是「同性戀是先天抑或後天所致?」,內容主要引用科學研究,向學生指出有研究顯示基因會影響人的性取向,但非決定因素,後天才是影響性取向的主因。他估計,可能有學生立場不同而對演講內容不滿,「自己早已習慣」,當日亦有與學生分享輔導同性戀者經驗,但指出輔導是否能改變人的性取向,情况猶如性格可否改變,取決何為成功的定義。
同志教會憂灌輸反同概念
同志教會基恩之家牧師黃國堯則認為,近年傳統教會表面對同性戀議題態度軟化,但實際仍堅持反同志傳統,即使性傾向反歧視條例一旦立法,教會學校仍會申請豁免以堅守立場,「日後遲早出事」。
他認為,宗教科教師教授有關議題時可以有既定立場,但亦應向學生交代其他觀點,例如從心理學、社會學、宗教等多角度出發,讓學生自行決定個人取態。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522/-3-2974887/1.html
「斷定同性戀是病」
學生指講者先入為主
【明報專訊】聖保羅男女中學上周四舉行的一場宗教課講座引發同志議題爭議,有出席該講座的中五生張同學表示,其宗教科教師處理同性戀議題時的取態與其他議題截然不同,變得不容許同學發問,又不願與同學討論。他說,曾有同學於宗教課堂上表達「同性戀沒有問題」,教師即引用《聖經》反擊。
中五的馮同學指出,從同學口中聽聞,保守傾向僅限於其中一兩名宗教科教師,並指自己的宗教科教師並無在課上禁止討論或發表「恐同」言論,相信並非學校立場問題。
同樣就讀中五的區同學稱,講者當日臚列「好似好理性的數據及科學(理論)」,說明自己「如何幫助同性戀者」,但不少同學聽完後覺得講座內容不恰當,像是「先入為主地斷定同性戀是一種病,需要幫」。她說,有同學因此「到Google搜尋講者的背景,發現他本身是一個具爭議性的人」。
「僅個別教師保守 信校方沒立場」
中六的伍同學指出,雖然自己並無參與講座,但「學校以往都會找不同立場的人來演講」,為學生提供各方面資訊分析事件。他表示,從來無聽過宗教科教師於課堂發表「恐同」言論。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522/-3-29748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