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大學生劇作「借蔣諷今」大收旺場 [打印本頁]


【明報專訊】南京大學90後戲劇影視藝術系學生的劇作《蔣公的面子》,講述民國時期3名教授面對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蔣介石的飯局邀請後,猶豫掙扎的心理過程。此劇在校內連演數十場後到全國公演,目前已創下數百萬元票房,日前更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上演,成為內地文化圈和校園的熱門話題。


全國巡演 票房數百萬

「現在的人,天天說政府不好,似乎只要罵兩聲腐敗,便是個進步人士了!」在北京一個600人劇院中,台上的卞從周教授一句台辭,引來陣陣掌聲;另一教授時任道立刻反唇相譏:「還不該罵嗎?中國政府腐敗已是國際聞名了!」同樣迎來喝彩聲。而第三名教授「夏小山」則夾在2人中間,不停說着「莫談國事」……大三學生溫方伊的學年功課,已在全國巡演60餘場,被網友稱為「神劇」。


故事取自蔣介石軼事

該劇導演、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教授呂效平介紹,《蔣公的面子》是他留給溫的命題功課,題目出自流傳的一樁軼事:南京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曾是民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1943年,行政院長蔣介石提出仿軍校例,由他出任所有大學校長,並在當年5月正式就任該校校長。但師生對此提出質疑,因此蔣擬邀數名教授吃年夜飯籠絡關係。溫方伊查證後,發現飯局一事無事實根據,但其導師相信,軼事被津津樂道反映人們對現狀的反思,鼓勵她創作劇本。


3教授爭論針砭時事

最終,溫虛構出支持政府的卞從周、反政府的時任道和不問政事的夏小山3個知識分子形象。卞相信蔣能為校園帶來穩定發展,不停游說另二人出席;時則因學生在遊行中被政府殺死而憎恨蔣,但愛書如命的他又因戰亂之時藏書難保須求助於蔣;美食家夏小山不願承認蔣的校長身分,卻因席上一道名菜食指大動。3人在1967年「文革」中均被打為「牛鬼蛇神」。全劇對話為主,言談中借古諷今針砭時事,「中國國情」、「政府在進步」等用語令觀眾會心一笑,更影射紅十字會腐敗事件等。


省委宣傳部資助200萬

「有傳媒將3人形容為五毛、公知和打醬油的,我非常喜歡。」呂效平說,有趣的是不少句子都是民國名師作品中摘出,包括「中國國情」、批評腐敗等語句,足可見歷史輪迴;關於蔣政府殺遊行學生的對話,呂效平雖說並無影射「六四」之意,但坦言「殺學生不好」是人類公理。他稱並不注重一兩句具體影射,更想回答2005年時總理溫家寶探望物理學家錢學森時後者著名的「世紀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呂認為,無自由的空間,無獨立的思想,不會有一流的大學。


呂效平稱,《蔣》劇在校慶上演兩場後,經口耳相傳和網絡反饋,一口氣加演30場,形成市場奇蹟。此劇引起江蘇省委宣傳部興趣,去年底宣傳部官員看過此劇後,立即撥款200萬元人民幣給演出該劇的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他相信戲劇商業化是對戲劇國家化的革命,有信心《蔣》劇票房將達到千萬。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615/-162-2993660/1.html

估唔到江蘇省委宣傳部會撥款200萬元資助,可見大陸真係「政府在進步」



參選官方劇節遭淘汰

導演:「國家化」礙發展

【明報專訊】《蔣公的面子》曾參選中國劇協主辦的第3屆中國校園戲劇節,但遭淘汰。導演呂效平坦言不意外,因該劇並不符合戲劇節章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導向,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呂效平認為,國家化戲劇的本質是服務政治,限制創作者的現實主義批評,政府對政權合法性非常焦慮,因此戲劇等藝術也成為論證合法性方式。而1989年「六四」後政府干涉創作更甚,嚴重阻礙戲劇業發展。

潛規則:邀評審「指點劇本」

呂效平稱,當下不少劇作創作的目的是為獲得官方主持的獎項,其中不少潛規則,評審事前以指導老師身分被邀請來「指點劇本」收取報酬。他回憶,2005年左右,他的學生模仿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作品《人民公敵》創作出學年習作,講述數名學生在城市內發現水污染卻成為眾矢之的的故事。當時南京藝術學院有意購買劇本,修改後參選由中宣部組織的每年一度評選的一個文化評比。藝術學院邀請時任中國劇協秘書長的季國平「指點劇本」,季國平說:「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政府對環境問題是負責任的,不可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與100多年前的挪威資產階級政府相比較。」為免劇作被「閹割」,劇本最終未有出售。呂效平斥官方評審「老朽狹隘」,「他們的最高理論水平就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

「國家做戲無悲劇喜劇」

他認為,中國當代戲劇創作主體是國家,因此發展困難。「國家做戲是不會做出悲劇和喜劇的。因為一切專制主義要讓他的人民相信在我的領導下人民是幸福的,悲劇是古人和隔壁鄰居的,喜劇這種滑稽的狀態我們也沒有,我們只有嚴肅和崇高。」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615/-162-2993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