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現時微創手術相當普及,既能減輕痛楚,亦能減少疤痕,但因手術時受平面影像限制,增加誤傷器官的風險。仁安醫院引進全港首個3D腹腔鏡手術系統,以3D科技配合傳統微創手術,增加影像立體感,令醫生更能準確掌握縫針等精細動作,加上鏡頭尖端可多角度調整,且設防霧裝置,減少手術盲點及清洗鏡頭次數,令手術過程更為順暢。
傳統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是於毋須對患者造成巨大傷口的情況下,將內窺鏡及微型攝像機放進病人體內,醫生需透過電視熒幕單眼施行手術,但顯示的影像卻是平板不立體,而鏡頭不能自由調校角度,局限手術的靈活性。有見及此,仁安醫院今年五月率先引入全港首部3D腹腔鏡,每部耗資數百萬港元。
新的3D腹腔鏡與傳統腹腔鏡最大分別,是特設雙鏡頭,醫生能以雙眼進行手術,加上3D技術能增加影像立體感及層次感,令醫生較易分辨出血管及神經組織等微細結構,有助更準確地判斷落刀的深度及位置,並掌握落針、抓針等縫針時的精細動作,避免誤傷其他器官。3D腹腔鏡末端亦具備轉動功能,每個方向可調校最多達一百度,有助克服盲點,讓醫生更清楚地進行切割。
由於以往的腹腔鏡會因組織切割而產生熱力,並化為霧氣,阻擋視綫,以致因常需於手術期間清洗鏡頭,增加手術時間。新的3D腹腔鏡的尖端設溫度控制裝置,可防鏡頭霧化,減少手術時清洗鏡頭的次數,令手術更為流暢。鏡頭又具備自動對焦功能,有效控制光源及視野深度,解決醫生手術時需兼顧對焦的問題。
該院副醫務總監梁國齡指,醫生毋須重新接受培訓,而新技術亦能應用於任何微創手術,預計將逐步取代傳統裝置,而手術費亦只會調升數百元。醫院目前已購置一部3D腹腔鏡,並應用於外科、婦料及泌尿科,包括膽囊切除、小腸氣等手術,而未來則將增購多三部,並陸續擴展至其他專科外科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