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少年傳謠爭議多 警堅稱煽動遊行 [打印本頁]


4.jpg

【明報專訊】甘肅警方刑拘在網上傳謠並被轉發500次的初中生一案廣受關注,有網民提出案件疑點,認為該學生傍晚7時許才發表有關遊行的帖文,但公安指他「中午」發帖煽動遊行。有律師亦認為警方入罪理由不恰當,已經前往當地調查。警方則兩次發表「案情說明」,重申遊行者是受該名學生的謠言誤導,導致交通堵塞、現場失控。


晚上7時發帖 公安指中午煽動遊行

《新京報》報道,甘肅省張家川縣警方17日首次通報,初三學生楊輝發帖質疑該縣一名男子非正常死亡案件有內情,涉嫌發帖傳謠,且被轉載500次以上,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將其刑拘,或將面臨檢察機關公訴。此案被認為是「網絡造謠」轉播500次入罪的首宗案例而引發爭議。法律界人士劉子溪在《新京報》撰文指出,根據新出台「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的有關司法解釋,轉發500次只是誹謗罪的入罪條件,並不適用於尋釁滋事罪。


張家川縣警方前日再發通報進一步說明案情,稱在死者死因未確定的情況下,楊輝於9月14日中午在其微博、QQ空間發布此案「所謂死亡真相」,誤導群眾, 造謠發布「警察與群眾爭執,毆打死者家屬、兇手警察早知道了」、「看來必須得遊行了」等虛假信息煽動遊行,導致「死者為他殺」的言論大量傳播。


律師:如究刑責處罪過重

警方說,當日數十人轉載、瀏覽其QQ空間後聽信誤導,在案發現場呼喊口號,致使數百民眾聚集,交通擠塞致現場失控,部分人在死者家屬帶領下拉橫額到縣政府上訪,後被警方勸離。在死者死因通報後,楊輝仍於15日繼續在網上發布不實信息。


不過有網民則貼出楊輝被指煽動的微博,發現其發帖時間是14日晚7時19分,微博稱「看來必須得遊行了!」但民眾遊行早在當日中午已進行。這與警方指有人看見楊所發信息始去遊行有出入,但由於其QQ空間信息已被刪除,本報未能確認究竟楊此前是否還發過其他信息。


浙江律師袁裕來稱,未成年人發微博質疑案件有內情實在談不上有多大危害,如因此被追究刑事責任則是處罰過重。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誓華已接受楊父委託為此案辯護,他說「即便楊輝發布的微博被轉發了500次,也不能認為就構成了犯罪,這要看微博信息與造成的後果是否有直接關聯性。」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22/-162-3072189/1.html





楊父:他發帖是出於正義感

【明報專訊】初中生楊輝因質疑殺人案有內情被警方刑拘,楊家人和死者家屬稱兩家原本並不相識,楊父稱兒子是出於正義感發帖,當日遊行是參與者自發,不是兒子煽動。

關心時事 與父辯論釣島問題

《南方都市報》報道,楊輝是張家川鎮中學初三7班學生,17日下午在學校上課時被警方帶走。其同學表示,楊輝被帶走後,許多學生相互轉告,刪除了之前的微博。次日警方還到學校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

楊輝在騰訊微博上的網名叫「輝哥」,在微博中他評價自己抽煙,能喝酒,但不嗑藥不亂性。人窮但不需要同情。他並說,「我要的不多,只要一個相伴一生的女人,和一幫能參加我的葬禮的兄弟。」他關注國內時事新聞,曾因釣魚島問題和父親辯論。他還發帖提醒網友說,「全國各地最近命案頻發,各位出門都多留點兒神!」

對於楊輝被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名帶走,楊父表示,兒子性格開朗,對社會無仇視,發微博是出於一種正義感。「我兒子跟死者家屬又不認識」,楊父強調稱,遊行是死者家屬自願發動,與楊輝無關。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22/-162-3072188/1.html

憤怒最易於微博廣傳

【明報專訊】北京有學者研究分析微博用戶發帖的選詞和情緒,並將它們分為憤怒、悲傷、快樂和厭惡幾大類,結果發現憤怒的情緒在微博傳播的速度最快,因為微博用戶喜歡轉貼別人發出的憤怒新聞多過快樂新聞。

憤怒多涉社會外交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個專家小組日前發表研究結果,稱有關研究有助解釋社交網站如何傳播信息,以及如何在過程中影響他人。有份參與研究的徐恪指出,微博用戶較多轉發他們朋友發出的憤怒新聞。他說:「我們收集了網上轉發的憤怒信息,發現其中大多數與中國的社會問題或者是中國的外交問題有關。」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早前發表報告,截至6月底內地網民人數超過5.9億。而微博用戶人數最多的新浪網表示,新浪微博註冊用戶人數去年底已超過5億,活躍用戶約4620萬。徐恪說:「憤怒的情緒使更多憤怒的新聞在社交網站上傳播,然後影響了公眾的意見和行為。」

報道又引述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研究員威爾遜(Christo Wilson)指,這項研究雖然證實有同樣情緒的人會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但並未提到這些訊息是否可以傳播到其他人群。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22/-162-3072187/1.html

睇怕法理不足難以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