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高健﹕自貿區改革 除了匯率還有什麼? [打印本頁]
【明報專訊】上海市長楊雄早前透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調研時一再問他:上海是不是要改革?楊雄回答:我們沒要政策,我們要改革。其實上海之所以要建自貿區,是因為經濟發展遇到瓶頸,上一輪改革開放帶來的制度紅利幾乎消耗殆盡,如今只剩下「向改革要機遇」這條路可走。
其實,整個中國都到了必須改革的境地,過去幾年不僅錯過了太多機會,還鞏固了許多壁壘,導致改革進入深水區,甚至是敏感區。許多顯而易見有助於解放生產力的領域反成「雷區」:土地流轉、戶籍制度、產業壁壘等等,留給改革者可騰挪的空間很小,但風險巨大,為了不傷及國本,又要繞開既得利益者的阻礙,同時還要兼顧與國際接軌,金融和貿易領域成為可選項中的突出者。
金融和貿易都看重「流動」,最為突出的就是物流和資金流——前者是表徵,後者是核心。貨物的流動實現價值的交換,推動經濟體的發展,當中又不可缺少貨幣作為中介,如果貨幣自由程度過低,久而久之會拖累貿易。
匯改由池邊練習到落池游水
舉個簡單的例子,曾有人問,為什麼上海擁有400多個跨國公司總部,但它們的資金運作卻不在此。答案很簡單:人民幣尚不能自由兌換。對跨國公司而言,外幣進來了,不兌換不能流通,兌換成人民幣既不能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又難以流出,等於「被困」,自然沒公司願作繭自縛。這就成了阻礙上海發展總部經濟的政策瓶頸。
正如本欄此前分析,人民幣自由兌換問題玆事體大,雖說改革方向明確,但絕不可能一下子將人民幣推入全球貨幣的汪洋大海。過去,央行透過香港這個緩衝區來運作人民幣,可看作是站在游泳池外進行泳姿訓練,接下來就是要跳入泳池,在一定的空間內進行試驗,未來才到大海「暢游」。
利率開放期貨交易增機遇
當然,人民幣自由兌換只是上海自貿區探索的金融改革之一,不妨大膽猜測一下,也許上海自貿區還會在以下方面有所嘗試:一是利率市場化。由於國內資金價格長期扭曲,導致資金錯配,資金的利用率不高,導致很多企業融資難。適當放開利率管制,有利於促進資源配置平衡,推動資金流動;二是商品期貨擴容及交易升級。上海期貨交易所今年7月推出黃金、白銀期貨的夜盤交易,旨在與外盤接軌,降低國內投資者的風險。自貿區成立後,將吸引更多免稅生產資料到滬,屆時有望帶來更多期貨套期保值的需求,可能成為上海期貨發展的新機遇。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