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非華人校長難與內地建關係 [打印本頁]
對於香港大學四十年來首次選擇海外學者出任校長,時事評論員兼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估計,與難以從國際學術界覓得華人校長有關,加上本港的政治因素考慮,相信港大是無奈之中的選擇。他又擔心,非華人校長在與內地建立關係、融入中國文化及籌款募捐等方面未必得心應手。
國際學術中難覓人選
早前本港多所院校出現「校長荒」,但隨着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恒生管理學院近日陸續公布新校長人選,港大新校長遴選委員會昨日亦宣布,建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馬斐森為下任校長,不過,由於現時八大院校校長均為華人,今次港大推選非華人出任校長,成為關注點。
蔡子強認為,作為大學校長須符合多項條件,包括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學術地位,若果要尋找華人,甚至香港人來出任本港八大院校的校長,是相當困難的事。「肯做的基本上已經搵得『八八九九』,有潛質的亦有可能拒絕不做。」他又指,今時今日的大學校長與政治扯上關係,令本身有意申請的校長候選人因而猶豫和卻步。
港大前年慶祝一百周年,邀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校。蔡子強認為,事件反映港大正積極與祖國建立密切關係,爭取被內地政府接受,「但非華人校長未能同聲同氣,在與內地建立關係、融入中國文化及籌款募捐等方面未必能得心應手。」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