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商討日學界撐公民抗命 [打印本頁]


昨日有大約百多名港大學生參與學聯舉辦的佔中商討日,有出席的學生認為學聯可借鑑學民.jpg
昨日有大約百多名港大學生參與學聯舉辦的佔中商討日,有出席的學生認為學聯可借鑑學民思潮的經驗,凝聚更多大專生參與討論政改(圖片來源:明報)


逾七成支持公民提名

繼1980年代討論本港前途問題,學界昨有另一場大規模大學生論政運動,七大院校昨同步舉行「大專學界商討日」,有724名大學生參與討論普選問題,當中不少是內地生。學聯晚上總結商討結果指出,82%與會大學生贊成以公民抗命方式爭普選,支持公民提名的則有77%;至於提名委員會方面,有一半參加者認為應予保留。學聯秘書長陳樹暉指出,商討日是學聯對特首普選立場,及日後學界運動原則。

七大院校昨同步舉行佔中商討日,學聯昨晚公布小組討論結果:82%參加者認同公民抗命是爭取普選的合理方式;表示反對及沒共識的各有9%。學聯副秘書長楊政賢稱,昨有同學提出分階段進行抗命行動,學聯認為佔中是個人參與,同學可自由選擇參與程度及方式。


一半指提委會可保留

七大院校包括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大、浸大和嶺大。普選特首的原則上,77%參加者認同公民提名權利,認為可防止不合理篩選,但有參加者質疑公民提名的實際操作。參加者對提名委員會則有分歧,一半參加者認同可保留,25%反對設立提委會,25%參加者未能達共識。

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表示,學界在政制發展有一定角色,喜見學界參與,在政制關鍵時刻留下足迹,一同塑造政改方案。另一發起人陳健民則說對佔中參與人數有信心。

戴耀廷透露,港大比較法及公法研究中心計劃於明年1月邀請國際專家、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委員及本地學者進行圓桌會議,討論國際人權公約普及平等原則,初步已接觸香港憲法專家佳日思(Yash Ghai)。戴耀廷說國際普選研究較少討論公民提名,期望可聚集專家深入討論。

記者觀察所見,在城大的商討日中,不少組別討論熾熱,大會總結時指參與者普遍支持公民提名,並認同用公民抗命來爭取普選。但部分參與港大商討日的學生認為,強行爭取公民提名會嚇怕中央,令政改停滯不前;也有學生指目前未有足夠條件推行普選,認為應推遲普選時間表。

港大學生討論是否認同公民抗命是爭普選的合理方式時出現最大分歧,10組學生內有4組都未能達成共識。有學生認為公民抗命違法,未必能爭取到支持,也有意見認為公民抗命有議價能力與中央談判。


唐:商政改時間無多

另外,前政務司長、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昨在上海表示,現時未啟動政改諮詢,也是各有各講、「港人自講」,現時太多方案,最終難有共識。他強調時間無多,他主觀意願是給社會有多些時間廣泛討論,認為政府應在今年內展開政改諮詢。他說政改基礎是按《基本法》,人大常委亦有解釋權。

明報


學生談爭普選:「公民提名難實行」

部分參與港大商討日的學生質疑在港推行公民提名的可行性和認受性,有學生相信中央無可能同意公民提名,強行要求的話可能連基本的普選都不可能在港實行。亦有學生認為在一個700萬人口的城市實施有關措施,或者會有行政上的困難。

在港大就讀工程系的二年級生Thomas指出,冰島雖有公民提名,不過她的人口只有30萬。相反,香港有700萬人,選民也有300萬,如何可以令數以十萬計的選民願意提供身分證等資料去提名,是行政上一個難題。

另一名在港大就讀的法律系學生Alan表示,即使有公民提名,都只是表示該候選人得到部分社會人士的支持,不過並不代表他可以得到議會的認同,所以公民提名不可以保證行政長官可以順利施政,他建議應實行政黨政治以便特首施政。

明報


「綁手礙抗爭」

參與商討日的城大學生,雖普遍同意以公民抗命爭取普選,但就抗命的方式則意見各異,有人認為佔中屬「最後一着」,不應動輒實行;另一邊廂,有學生認為和平佔中過於溫和,並反對「綁手」以示無害,認為除了「什麼都不做」,尚有其他稍為進取但非暴力的方法,爭取普選訴求。學聯會將相關意見交佔中秘書處參考。

佔中標榜和平,但有城大生認為「和平」為抗命帶來限制,反問若參加者遭到武力對待,難道仍繼續「綁手」任人魚肉?

另部分城大生及校友提出,在推動佔中的同時,應同步籌劃其他抗爭行動,包括罷工或罷課,一旦佔中方面與政府談判不成功,仍有其他「後着」能持續,亦可讓擔心犯法佔中的市民,有較低風險途徑參與抗爭。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