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上月宣布成立5億元「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鼓勵社會以創新方式扶貧。今年2月推出「光房」計劃、透過物色良心業主交出單位廉租予基層的社企「要有光」,正研究申請基金擴充。「要有光」行政總裁余偉業說,現已有7間光房,共15個家庭受惠,年底將增至10間,他指有參與業主早年透過政府免息貸款上車,現已擁2個單位,故將其中一個廉租單親未婚媽媽,反映不少業主也想回饋社會。
「要有光」行政總裁余偉業接受訪問說,計劃推出大半年以來,不少業主願意參與,包括有唐樓及工廈業主與他接洽,初步構思能否運用空置工廈或唐樓轉作「光廈」。他承認曾與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張仁良接觸,若條款許可會考慮申請基金。
28歲的單親未婚媽媽Kitty(化名)與5歲兒子,6月搬入荃灣富麗花園的「光房」單位,實用面積430呎,與另一戶基層家庭合租。她說,之前與母親居住深水埗區的公屋單位,但母親傳統觀念重,介意她未婚生子,經常責罵她及兒子,令她很抑鬱,兒子於3歲更被診斷有語言障礙。
她稱,一直希望搬出改善生活環境,但同區劏房租金昂貴,「100多呎要月租4000多元,好難負擔,而且擔心走火安全」。後來她在社企安排下入住光房,租金較劏房低,租期3年。她為照顧兒子放棄工作,現靠積蓄為生,並申請公屋為將來打算,計劃待兒子升小學後便重新就業。
搬入光房4個多月,Kitty表示,由於有較多時間與兒子相處,兒子的語言障礙逐漸好轉,「以前好難與兒子講到嘢,家同佢多番交流,了解佢嘅世界,成個人開心咗」。
該「光房」業主李小姐原可將單位在市場放租賺盡,卻選擇交予社企辦光房。李小姐說,單位於2000年透過政府免息貸款購入,到現在一家搬入西貢居住,她想到自己基層出身,不希望單位閒置或改作劏房,希望回饋社會,「所有人都需要安居之所,如果有人未達到呢個基本條件,自己都希望伸出援手」;雖然租金回報較低,但她認為值得。
余偉業說,房屋是扶貧重要一環,但市值租金與住戶負擔能力脫節,推行「光房」是希望基層家庭能以合理租金租住單位,故租金按住戶負擔能力釐定,普遍介乎1000至3000元,即市價一半或以下,期望能減輕這些租戶負擔,增加脫貧機會。他說,計劃推出後,有居屋、工廈、甚至未集齊80%業權強拍的唐樓大業主,曾查詢能否將空置單位轉作光房,反映香港仍有不少良心業主。
「要有光」主席李律仁說,因工廈單位面積大,轉作住宅單位會沒有窗,未符合《建築物條例》要求,但他個人構思能否改建類似酒店客房的單位,「無可否認需要政策配合,是否可以接受無窗睡房,以及這個模式能否持續營運」。